龙源期刊网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罗文波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9年第11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之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高的目标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产生过程的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通过总结本人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并结合新时代新的教育要求,本文对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183-01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通过已存在的知识对新知识的逻辑推理、探究的科学学习能力,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对探究对象有清晰的认识、正确的理解,因此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1.重视数学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推导过程
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说,学生知识的获取是从初步的感性认识开始,进一步经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到知识的理解,这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学生内化知识的重要过程,此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加以科学的引导,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好多学生感觉高中数学学起来较为困难,而困难的原因就在于在做题的推导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如在进行立体几何的学习的时候,学生思维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也是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这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所以在此类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就需要遵循由简到难的学习原则。
如圆柱体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也处处存在圆柱体。
那么我们对于圆柱体的教学可以从认识圆柱体开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圆柱体。
通过生活实例的支持,可以降低学生在二维平面上的圆柱体图形的理解难度。
然后教师通过手工制作引导学生制作圆柱体,让学生清楚理解圆柱体的组成,分解圆柱体的地面和高,进一步分析面积和体积的公式的由来。
最后教师再利用器材室里专业模型来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义、公式的讲解,利用演示方法进一步讲解圆柱体平行面以及斜面等内容。
等学生对圆柱体有了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以后,用同样的方法来讲解其他柱体的知识内容。
2.掌握知识规律,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