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

第一课天天好心情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天天好心情》。

2、能积极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

3、能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和与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天天好心情》。

教具:教学用琴一台、多媒体操作平台、CAI、实物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体会音乐1、导入:播放CAI,学生随着《快乐小舞曲》的音乐,与老师一起律动,踩着节奏点进教室。

2、师生互动:大家现在心情怎么样?那就用你们脸上的表情表达出来看一看!让学生用表情来表达愉快的心情。

师:“看来大家的心情真不错,大家天天都要拥有一份好心情!”二、体会歌曲情感1、引入歌曲内容:让学生说出在何时、何地、遇到什么事情会开心。

从而过渡到歌词内容之一:“校园生活”。

(提醒关键词;书包、课本、伙伴等。

)2、归纳、提示:师生共同归纳歌词,强调语气衬词(出示课件,由学生选择)。

(“啦啦啦、哎呀呀呀、朗里格朗、赛罗赛”,由学生说出选择的原因及道理。

)3、随乐模唱:出示课件音乐,要求学生随乐模唱,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4、学唱歌曲:分组归纳歌词,并随乐模唱,试着将歌词唱出来,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应以鼓励为主,强调合作。

5、教师总结:(歌词)校园——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

引领:每一件事都可以让人拥有一份好心情,每一天都可以怀着好心情迎接阳光的到来,每一个人都可以让好心情充满整个生命,所以只要有好心情就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困难变得容易,生活才会更精彩。

你们的生活有多精彩呢?请三个小组准备几分钟,然后进行展示和表演!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为《快乐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小舞曲》教学目标:1、在《快乐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精神。

3、进一步加深对二分节奏和四分节奏的认识。

教学重点:集体舞《快乐小舞曲》教具准备:打击乐若干,录音带,录音机教学过程:1、随录音复习《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2、随伴奏带或教师的琴声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3、教师逐步出示节奏卡片,要求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按谱演奏。

(二分音符时三角铁可用滚奏,铃鼓可用摇奏)。

4、教师用铃鼓奏出两小节节奏,学生模仿。

5、将四张节奏卡片的节奏分配给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碰铃等四种打击乐器演奏,为《快乐小舞曲》伴奏,由学生决定各自打击乐器演奏的节奏。

6、一组学生歌唱,另一组学生伴奏;然后再调换过来练习数遍。

7、学生在原位进行歌表演,动作由师生共同设计。

8、如场地允许,用《快乐小舞曲》的录音进行集体舞,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动作要尽量简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自信地进行舞蹈。

第二课绿色的祖国教学内容:1、歌表演《小树快长高》2、听赏《绿色的祖国》《绿色的小兵》3、音乐歌会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积极、大胆地参与演唱活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2、根据自己的理解,富有表情地演唱并配以得体的动作,做到不喊唱;3、养成认真聆听音乐和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难点;结合歌曲音乐形象,让学生体验和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录音机、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活动过程1、教师播放一些小朋友们熟悉的幼儿歌曲,让他们自由随乐跟唱。

2、从齐唱中发现积极分子,并以此为切入口,唱好“开门戏”,打好“当头炮”。

3、要求学生自己报幕,内容包括表演者姓名,节目名称及形式等。

4、老师当场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给小朋友一份自信;遇到大声喊唱的同学,不要正面批评或嘲笑,而应委婉地指出“假如声音放小一些演唱效果回更好”5、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

老师的目光要更注意观察自信心不够的孩子,如安排他们齐唱,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6、内容不局限,可舞蹈,相声等。

7、让孩子在活动中养成认真聆听他人演唱,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做到注意力集中,不要讲小话,节目表演完了要鼓掌致谢,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

三、活动评价同学们的歌唱得真好,不但声音美,表情好,而且加上了自己编排的动作,真是出色的小歌手!四、下课:学生随音乐出教室!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老师和学生一起律动;2、律动。

二、复习巩固师:下雨了,种子苗苗在说什么呢?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师:树宝宝喝饱了水,长胖了,长高了,长成了一片美丽的小树林。

2、队列舞《郊游》。

师:小树林实在太美了,连可爱的小动物都来了,它们是怎样来的呢?3、复习四分节奏4、模仿各种动物走路,跟着音乐一起来。

三、新歌教学1、导语:小动物们走累了,它们就在树林里休息,和小树成了好朋友,它们高兴地对小树说:小树小树快长高,去抱那春风去抱那小鸟;小树小树快长高,去抱那小星星挂在树梢。

师:小动物和小树说了什么呀?哪一句话说了两遍,为什么要说两遍?小动物在说话,还高兴地唱起来了。

2、教师范唱一遍。

(学生静静地听)师:哪一句最好听?3、学生回答,学生跟着老师把这一句唱一遍。

4、学生跟着录音唱。

师:小朋友在唱这首歌时,声音是怎样的?(教师用手做动作,暗示学生富有弹性的)5、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除了老师刚才所做的动作,还有哪些动作能表示小树长高的?6、学生讨论并试做小树长高的动作。

7、老师伴奏,小朋友边唱边做小树长高的动作。

8、学生跟琴边唱边做动作。

9、学生分角色表演:请一对小朋友来表演。

10、学生看后相互评价。

11、学生交换角色表演一遍。

12、老师唱,请学生观察老师的表情。

13、给歌曲取一个名字。

四、拓展歌曲1、启发:我们为什么要让小树长高呢?小树长高以后对我们有何益处呢?我们该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2、学生分组讨论。

3、分组上台表演。

(小品、时装表演、想象画、唱歌、跳舞)五、创编《我是一颗小芽芽》创意:让一个做太阳,两个学生做小雨点和小鸟,其余学生做苗苗,伴随着音乐声,一起表演小苗成长过程:长成树苗、长成小树,在阳光雨露下,愉快地成长。

第三课阿里里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

2、在《彝家娃娃真快乐》的节奏接龙游戏中,体验与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3、喜欢参与上述音乐活动,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体验和理解,并大胆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1、导入。

2、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在迎接我们呢?3、师放范唱带,学生听赏。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一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师:真聪明,“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衬词。

讲解“撒小秧”的意思。

4、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唱。

学唱《阿里里》。

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学会的当小老师进行歌曲教唱。

集体随乐演唱《阿里里》。

5、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注意强弱的变化)(2)师弹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3)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6、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阿里里》,并用固定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7、参与表现。

三、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1)师弹琴,生听音乐击固定节奏。

(2)师生接龙。

(3)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组,随音乐接龙,看看哪组接得既准确又流畅。

四、课堂小结第四课春天来了第五课小企鹅教学目标1、能够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企鹅》,并能按歌曲节奏边唱边进行律动和表演。

2、能随音乐用念、拍击活动做等形式表现“×、××、0”三种节奏。

3、能够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小企鹅》,并能通过演唱和造型来表现歌曲情景。

4、能积极参与表现预设情景种的音乐活动,且在音乐活动中有所创新。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流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孩子都能大胆的尝试、积极的投入表演,而且想方设法表现的与众不同。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安定情绪二、新课教学(一)、导入1、师:小朋友们见过小企鹅吗?小企鹅是什么样儿的?小企鹅发出怎样的声音?笛的声音小企鹅能帮人们做些什么?学生一一回答。

2、老师模仿小企鹅的声音,让学生也用声音模仿小企鹅叫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3、让学生观看小企鹅的影片。

(多媒体)(二)、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边唱边做一些基本动作。

2、随琴模唱旋律。

3、学习歌词4、随琴唱歌词(三)、歌曲表演1、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2、老师带领学生表演:先用手势模仿小企鹅的动作,用踏脚动作模仿小企鹅走路的节奏。

(四)、音乐游戏《可爱的南极》1、几个学生为成一圈,模仿一个微波荡漾的小湖;几个孩子蹲在湖边像盛开的鲜花,摇曳的小草;还有的孩子用造型表现一座小山;有的组成山洞……一部分孩子演唱歌曲,另外的孩子做小企鹅,手拉手,肩并肩,看风景,做游戏,或在草地上翩翩起舞。

同时,也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尽情的创造和表现,让它们从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2、分组进行,看哪一组的学生表现得最有创意。

3、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

鼓励创新,老师教的动作和表现形式只能作为参考,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创设更多、更好的表现形式来表现情景。

4、活动评价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演唱的歌曲是否流畅,表演的动作是否准确到位,更应该注意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表意识。

在本课的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表现欲望,让每个孩子都能大胆的尝试,积极的投入表演,而且想方设法表现的与众不同,才是本课的目的所在。

在整个评价活动中,要注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

当场评价、阶段评价和总体评价相结合。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2歌表演《小企鹅》二节奏游戏《南极电波传湘潭》1、听南极小企鹅发来的电波节奏2/4 X X | X X X ||2、学生模击电波节奏,并想象电报内容讨论3、节奏游戏《南极电波传湘潭》要求:以组为单位人人参加电报传送工作。

比一比哪组传得又快又轻又准。

(1)分组传电波开展比赛老师当裁判,做电波接收台:2/4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2)评比传送结果检查各组传送电报的结果,评出最佳传电波小组全体学生跟老师模击电波节奏。

(3)想象电波内容每组派一名同学拍击电波的节奏,并解释电波的内容向企鹅说出最想表答的一句话三自由创作节奏参加电波游戏(1)分组进行(2)找朋友自由的进行四随音乐下课第六课大鹿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大鹿》2.创编歌表演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