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和人说?《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
“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
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
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
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
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烟波,伴随情人左右。
“此去经年”由今夕推及经年,由眼前的“无语凝咽”设想到“暮蔼沉沉楚天阔”,更推及“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波三叹,想象别后相思的苦况,更深一层。
“凄、苦、惨、悲、痛、恨、愁”贯穿始终,令人不忍再读。
这首词写来极有层次、曲折回环,以千种风情衬尽了羁旅愁苦,人间别恨。
2、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
二是比喻,化虚为实。
“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
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
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
3、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的《江城子》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主要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就是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以实带虚——一样情思,两面抒发。
妻子王弗病故到苏轼作这首词时正好十年,然而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而“茫茫”前加一“两”字,意味着不仅传达了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同时也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
词人以实带虚,既写自己长久郁结于心的悲叹,又将无知作有知写,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词人客居山东,亡妻之坟却在眉州,遥隔千里。
两者之间,谁对谁也无法诉说各自的凄凉境况,这两句直承开首“两茫茫”句意,同样是将无知作有知写,概括了生者与死者两个方面,真是孤寂凄清到了极点。
虚中见实——想象铺写,现实观照。
词人在极度思念之中忍不住假想了一个虚幻的境界:“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
“尘满面,鬓如霜”看似想象,却蕴含了词人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
同样“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过去生活的真实片断。
往日不知有多少次,爱妻在小轩中临窗梳妆,诗人一旁端详。
在此基础上再虚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纵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再次相见,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百感交集,却不知从哪里说起。
真是无言胜过有言,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万千思绪尽在“泪千行”里了。
实因虚果——现实梦境,情之所切。
词人在上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片才转入写梦。
因“思”而成“梦”,自然成章。
如是乎有梦,真实而又自然。
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再存在了。
结尾又从梦境落到现实上来。
在“明月夜,短松岗”这个凄清幽独的环境中料想爱侣眷恋人世、难舍亲人,也该会是柔肠寸断吧?!这样实成虚之因,虚又强化了实,词人曲折复杂的思想感情,才得以自然、真实、深刻的表达出来。
总之,词人不管是虚拟还是实写,都情真意切,真实的表现了夫妻之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及生死相隔的悲凉之感,读后自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4、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
“彩袖殷勤”二句,一着笔于对方,一落墨于自身,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
“舞低杨柳”二句描写歌舞场面,渲染欢乐气氛,是对初识、亦即初盟时的情境的进一步勾画。
下片一笔跃至别后的相思,而将初盟以迄别离的种种情事尽皆略去,颇见剪裁之工。
“从别后”二句点明初逢的场面是其别后怀念的主要内容。
“几回魂梦”句直诉魂牵梦莹的相思情怀。
“与君同”暗示不独自已如此,对方亦复频入梦境,想思无已,但梦中重逢的欢娱极其短暂,梦后独处的凄怆却格外深长。
这就引出“今宵剩把”二句:作者以“剩把”、“犹恐”前后勾连,通过持灯反覆照看而犹难以释然这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
5、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樱。
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这是一首追念旧游之作。
这是一首追旧游这作。
从结束句“寂寞下芜城”看当作于扬州。
全篇从开判断到“花困蓬瀛”追述当年的想象事,结尾一句写同境之凄凉及对往事的痛苦回忆。
上片从写景开篇,前三句写天气,“晓色”点明早晨,云开日出,雨过放晴,色调明朗,“春随人意”表心情舒畅。
“古台芳榭”两句写园林景致之典雅,暮春景色之美好。
“舞困”三句再度渲染闲适静谧的气氛,为人物的出现而设置悠闲宁静的环境。
结三句才点出人物,“小秦筝”也有暗示她是位少女的意味。
下片换头三句,与上片似断实连,继续追忆出游之乐。
美人乘小车出游,词人骑良驹相伴。
何其快乐。
出游回归之后,则共同饮酒寻欢,尽情享受男欢女爱之乐。
“渐酒空”两句写得含蓄空灵,自可意会。
以下转写如今,前三句点明以上所叙均为前尘旧梦,回想来令人无限伤心。
最后三句以景收,用淡日落芜城之萧索与前文明媚的春光相对照,使人感到一种人事全非的怅惘。
全词用倒叙笔法,但层次分明,意脉清晰。
结构上颇有特色,写景言情,精微细致。
6、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传说。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纤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
“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
“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
“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
“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
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7、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赏析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虚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在杭州任通判的苏轼,巡查富阳、新城,放棹桐庐,过七里濑而作。
词中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
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
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
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
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
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
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
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
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8、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上片写秋凉情景。
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
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