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景别与角度
景别发生变化 决定
拍摄距离
焦距
主体位置
电视景别的作用
景别是一个画框,画框本身就具有一 定造型性,并表达一定的空间关系。 景别变化带来视点的变化,满足了观众不 同视距、不同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 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表现内容目的性、指 向性很强。 景别的变化是形成影片节奏的变化重要因 素之一。 两极景别对被摄景物和物体超距离、超比 例的表现具有某种移情作用。
全景视频片断举例
拍摄全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确保主体形象的处沿轮廓完整性。 注意各元素间的关系,防止喧兵夺主。 注意先拍摄全景画面。
中景的定义
中景:表现人体膝盖以上部分或景物较大的 局部画面。
中景的特点
中景画面中环境空间降到了次要位置。 中景画面空间更紧凑,有利于表现人物 的视线、动作线、人与人或者人与物之 间的关系线等,具有较强的画面结构和 人物交流特征。 中景画面中被摄主体的内部结构相对远 景和全景要清晰,成为画面的主要表现 内容。
电视景别的造型功能
3、视觉的距离性:视觉本身存在之分,作为画 面视觉效果就更有距离感,画面景别这种距离性 ,使审美有一种远离效果和接近效果,从而产生 一种非参与性和参与性,一种旁观效果与渗透效 果。 4、视觉的主次性:这种主次性主要体现画幅中 所占面积的大小,它由景别决定。全景系列中主 体所占面积小,近景系列中主体所占面积大。 5、视觉的刺激性:画面的景别作为潜在的视觉 距离性则会造成人们对视觉冲击和刺激。
电视景别的造型功能
1、视觉的制约性:景别对视觉的关系是限制与 被限制的关系。对画幅本身所包容的景物大小、 环境范围、摄影师必然要对其选择、处理和有机 的安排。这种制约对全景系列来说要弱,对近景 系列来说要强。 2、视觉的虚实性:在景别处理中,以景别关系 决定被摄主体(表现对象)在画幅中的比例大小 ,也就是说观众在视觉程度上是要求“看到”还 是“看清”。“看到”为视觉上的“虚”,“看 清”为视觉上的“实”。“虚”,是宏观视觉效 果,“实”是微观视觉效果。对全景系列来说“ 虚”,是对近景系列来说是“实”。
远景的特点
画面注重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反映景 物的全貌,力求在一个画面空间内表现出景 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气势和环境等方面的 视觉信息,同时交代事件和环境、人物和场 景之间的关系。 远景景别中,人物被处理成占空间很小的视 觉形象,被完全“物化”了。
远景的作用
画面视野的开阔,能全方位地展示自然景观。 画面场面壮观,能对事件和景物表述有一种 量的冲击和震撼。 常被运用在电视片段落的开头、结尾。 远景画面具有渲染环境气氛能力,具有特殊 的抒情作用。
都是角度惹的祸
都是角度惹的祸
角度总表
拍摄角度的定义
拍摄角度又称摄像角度、画面角度、镜头角 度,拍摄角度指摄像机和对象之间形成的方 向关系、高度关系和远近关系。我们把这种 关系称做几何角度。 1、距离关系 2、方向关系 3、高度关系
拍摄角度的定义
拍摄角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种是指摄 像机与被摄主体所构成的几何角度,一种是指 摄像机与被摄主体所构成的心理角度。摄像机 拍摄的几何角度包括垂直平面角度 (摄像高度) 和水平平面角度 (摄像方向) 两个内容。摄像 机拍摄的心理角度可分为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 角度。
仰摄的定义
摄像机高度处于人眼以下位置或低于被摄对象 的位置进行拍摄称为仰摄,仰摄的镜头称为仰 视镜头。
仰摄的作用
产生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 可以强调出被摄物体的高度和气势以及动 作的视觉冲击力; 仰摄突出、夸大了画面前景,压缩了背景; 仰摄技法可以增强人物与环境的空间联系, 制造强烈的距离感和透视感; 由于被摄主体往往呈现稳定的三角形构图, 线条向上汇聚,因此仰摄画面中被摄主体 显得比平常高大、挺拔,可以表现敬仰、 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
拍摄角度的意义
角度决定画面构图,角度变构图变,角度新 构图新。 角度直接影响人物造型效果,角度的变化影 响画面的光线效果和感情色彩。同一对象用 不同角度拍摄可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从而 产生不同的画面表现力。 角度不仅是有力的造型元素,它还是摄像造 型的表情元素。
拍摄高度
俯摄
平摄
拍摄高度
仰摄
平摄的定义
电视摄像
主讲教师:王涵
电视摄像语言元素
主要内容: 电视景别与应用 电视角度与方向
基本要求
1
理解电视 景别在电 视创作中 作用
2
掌握电视 景别划分 与景别大 小变化 因素
3
4
掌握种类 景别拍基本技 能
电视景别
电视景别的定义
是指画面中选取被摄景物范围的大小及主 体在画面中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电视摄 像者对事物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景别 是电视画面创作中,重要的造型手段,是 制约观众视线有效手段。
电视景别的定义
从摄像工作者的角度来理解:是摄像师在 创作过程中组织和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 引导观众注意、规范画面内部空间、暗示画面 外部空间,决定观众的观看内容、观看方式以 及对画面内容接受程度的一种有效造型手段。
从表达效果来看:正因为景别的存在、排列 和组合,才可以造成电视画面强烈的造型效果 和视觉效果,产生特定的观赏节奏和情绪。因 此在电视视觉形象中,对景别的把握和控制是 摄影风格的重要体现。
特写的定义
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 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特写的特点
特写画面通常描绘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或 者人物最有表现力的面部,排除一切多余 形象,画面内容单一。 特写最大的特点是避免框架。 环境已经被完全排斥。
特写的作用
特写使画面内的形象单一、鲜明、视觉效果上 是醒目。 描写事物细部,突出事物的细部特征,从而达 到透视事物深层,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特写是人物面部的直接表现,揭示人物复杂多 样的心灵世界,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场面调度。 特写画面能准确表现物体质感、形体和颜色。 特写画面常用于转场,特写镜头在影片组接中 形成节奏。
影响电视景别的因素
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 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摄像机所 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在拍摄角度不变的前提下,拍摄距离的改变可使 画面形象的大小产生改变。距离缩近则图像变大 ,景别变小;距离拉远则图像缩小,景别变大。 另一方面,在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距离不变情 况下,变换摄像机镜头焦距也可以实现画面景别 的变化,通常是镜头焦距越长,画面景别越小; 镜头焦距越短,画面景别越大。
电视景别的划分
一种是具体 景物为标准:
以被拍摄景物在画面中所 占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为
标准。
以成年人身体为尺度标准, 所截取人体部位范围大小来 划分景别。
一种是以人为 标准:
景别:大远景 远景 大全景 全景 中景 中近景 近景 特写 大特写 光孔: 22 16 11 8 5.6 4 2.8 2 1.4 5.6光孔是个中间值。
特写视频片断举例
拍摄特写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构图力求饱满,尽可能剔除一切多余的形象。 控制好画面的曝光量。 眼睛在特写构图中的位置极其重要。 对焦一定要准。
景别转换
景别转换的意义
电视景别的转换有两层含义:一是由运动 (包 括摄像机运动和画面内的运动) 而形成的画面 内景物表现范围的变化,把事物本身及其所处 的环境空间连续地、完整地再现出来:二是通 过组接而产生的视距变化,由动作的组合或不 同动作因素的连接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时空。 景别转换的实质,在于说清一个动作过程或事 实的现状。
近景的作用
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 格的主要景别之一。 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 范围小、景深短,可 以产生较近的视觉距 离。 近景画面具有一定的 指向性。
近景视频片断举例
拍摄近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注意将表现重点集中于物体的纹理结构上; 构图中要对手势动作的范围预留空间; 近景画面中的主体人物通常只有一个; 画面应力求简洁、色调统一; 注意镜头对焦。
平摄的不足
a.表现同一水平面的物体时,会压缩空间, 不利于空间透视和层次的表现。 b.画面中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位置,使画面 产生明显分隔感,容易显得呆板、单调。
平摄的造型特点
由于机位处于人眼高度,画面具有平视平 稳效果,是一种纪实角度。 垂直形态的对象能得到正常再现,水平线 条则容易重叠。 透视关系正常不变形(用中焦镜头)。 适合拍摄图案、照片。
注重画框内主体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意义; 与远景相比,全景要有主体中心或结构中 心; 重视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地位。
全景的作用
能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 能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能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能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 能在一组蒙太奇镜头组接中,全景画面 具有某种定位作用。
景别转换
景别转换的注意事项
关于前进式与后退式概念的理解 景别转换的变化幅度 景别转换中主体的连贯
景别转换 景别转换的注意事项
景别包含被摄对象所能够表达的信息容量 景别对叙事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 对不同画面景别的时间长度的控制
拍摄角度 都是角度惹的祸
都是角度惹的祸
都是角度惹的祸
都是角度惹的祸
远景视频片断举例
拍摄远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表现环境全貌和空间具体关系画面留有足 够时间。 注意场景中规模、范围和细节表现。 注意处理好在画面中地平线位置。 注意镜头运动速度一般放慢,要平稳、均匀。 多选逆光、侧逆光且注意选择前景。
全景的定义 全景:表现被摄人物全貌或某一场景全貌。
全景的特点
近景的定义 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近景的特点
近景拍摄由于受景深和拍摄范围的限制,人 物的头部成为观众注意的焦点,视觉效果比 较鲜明、强烈。 通常近景画面景深较小,环境的视觉感比较 弱,画面趋于单一。近景中的环境空间被淡 化并推向背景,居于绝对的陪体地位。 近景画面常由较长焦距的光学镜头拍摄,画 面中地平线基本消失,空间透视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