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爱情三角理论下的宝黛之间的情感关系分析

基于爱情三角理论下的宝黛之间的情感关系分析

摘要:本文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从亲密、激情与承诺三个方面,分析《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比较少年和成年不同时期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关系建构的不同,并分别按照威廉?詹姆斯的自我扩展概念,将宝黛之间的亲密关系分为归因过程、共有关系和自我图式三个维度,重点解读交流对于自我图式的影响;同时按照利昂?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将宝黛之间的人际吸引分为相似性和熟悉性两个维度,具体分析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是纯粹的完美之爱,宝玉和黛玉之间的交流是真正的心灵交流。

关键词:宝黛的亲密关系交流人际吸引承诺一、相关理论王国维先生曾借用叔本华的悲剧理论点评红楼梦,认为红楼梦属于“第三种悲剧”。

他把宝玉出家看做是解脱,认为“生活的本质在于欲望,而解脱之道,存于出世,书中真正得到解脱的,只有宝玉、惜春和紫鹃三人”。

他将宝黛之间的爱情看做悲剧,认为“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④本文也试图借用西方学者的视角来分析《红楼梦》,主要依据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分析得出宝黛之间的关系是以真正的心灵交流为基础的亲密关系,是两情相悦,宝玉出家不是为了解脱,而是为了完成对黛玉的承诺,宝黛之间的爱情是一种完美之爱。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J.斯滕伯格①研究的证据显示,爱情可被理解为一个关系三角,这个三角的每一角分别代表这三个构成因素:亲密、激情和出于责任感的承诺,这三个因素在爱情中起着关键作用,远比其他属性重要。

⑤6亲密是指爱情关系中那些促使双方亲近、志同道合和不分彼此的感情,其中包括:尊重对方,珍重对方,跟被爱方亲切沟通,与被爱方分享自我和自己的占有物等。

⑤7激情主要是欲望和需要的表达方式――诸如对自尊、照顾、归属、支配、服从和性满足的渴望。

⑤11承诺则意味着同心协力,志同道合,永不分离,顺利时如此,艰难时也一样,它意味着双方互相确认,同时也对自己确认,在任何换环境和任何情况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第一位的,而且永远是第一位的。

⑤46关于爱情,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姆斯②认为,一个人倾向于拥有的最独特的社会自我,是在他所爱的那个人心中,只要这一特殊的自我未能得到认可,对于他自己的意识来说,他就是无,而当这个自我得到认可时,他就会得到无限的满足。

⑥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③的社会比较理论却倾向于从爱情中寻找自我价值,他认为,个体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从中确定自我价值的心理倾向,个体在受到社会情境的影响时,会与条件胜于自己者相比较,从而追寻自我价值。

⑦二、宝黛之间的情感关系分析(一)少年时的爱情:亲不间疏,先不僭后(注:本文将《红楼梦》第三回至第二十一回分为宝玉和黛玉的少年时期,将第二十二回至第八十回分为宝玉和黛玉的成年时期。

)本文首先从言语、动作行为和心理状态分析宝玉和黛玉的亲密友爱。

开始是尊重对方。

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而众人将黛玉比做戏子时,独有宝玉担心伤了黛玉的自尊,因为只有宝玉了解寄人篱下的黛玉对于别人看她的眼光是如何的敏感,宝玉尊重黛玉,他也希望别人能够和他一样,真诚地从言行上尊重黛玉。

再者是理解、关心对方。

比如宝玉将黛玉送他的荷包珍重地带在衣服里面,而宝玉因黛玉回乡探望病重的父亲,“剩得自己孤?,也不和人玩耍,每到晚间便索然睡了”。

⑧(以下引文皆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红楼梦》)听闻黛玉父亲去世,不禁蹙眉长叹:“了不得,想来这几日他不知哭的怎样呢。

”闻得黛玉“平安”,余者也就不在意了。

第八回宝玉和黛玉在薛姨妈家用晚饭时,李嬷嬷借口老爷要问书不让宝玉饮酒,黛玉见宝玉大不自在,忙的解围,因为黛玉了解宝玉暂时脱离贾政的道学阴影,正处于“心甜意洽”之时,不愿让宝玉扫兴,后因天降大雪,黛玉又细心地为宝玉整理披风斗笠。

三是和对方分享自我,不分彼此。

这种分享不仅包括分享自己的所有物,也包括分享自己的时间。

例如宝玉将北静王所赠??香串珍重取出,转赠黛玉;宝玉去上学前特去黛玉房中作辞,要她等他一起吃饭和制胭脂膏子。

关于宝黛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交流部分,将会在后文重点分析。

其次是从外貌的吸引和身体的接触看宝黛之间的激情。

宝黛初次见面,即感觉似曾相识,彼此亲近许多:黛玉最初一见宝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又说:“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当林黛玉回乡葬父,从苏州返回时,宝玉在心中品度黛玉“出落得越发超逸了”。

第十九回宝玉担心黛玉饭后午休会积了食,杜撰黛山林子洞的故事给黛玉解闷。

他要与黛玉共用一个枕头,黛玉不肯,笑说他是她“命中的天魔星”;宝玉闻见黛玉身体的幽香,不禁“醉魂酥骨”,遭到黛玉巧言讥笑,“便伸手向黛玉膈肢窝内两肋下乱挠,黛玉素性触痒不禁,见宝玉两手伸来乱挠,便笑的喘不过气来”,而黛玉听了宝玉编派她的故事,也“翻身爬起来,按着宝玉,拧的他连连央告”。

这次亲密接触是那样的自然,他们体会到的是爱者和被爱者在一起的幸福。

最后分析宝玉和黛玉的承诺。

少年时期的宝玉和黛玉之间,承诺只是一种确认,为了确认心中只有彼此。

如第八回黛玉准备辞别薛姨妈时,宝玉乜斜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

”第十七回黛玉误会宝玉将她做的荷包送人,赌气拭泪,要离开宝玉,宝玉说:“你到那里,我跟到那里。

”看起来宝玉总是喜欢黏着黛玉,而对黛玉来说,其实这被看做是希望两人在一起的一种承诺。

第二十回,黛玉见宝玉同宝钗一起去贾母处,生气回房,宝玉忙跟去相劝,又被宝钗拉走,等到两盏茶功夫宝玉再去黛玉那儿时说道:“亲不间疏,先不僭后。

”黛玉辩解并不是要宝玉疏宝钗,而是“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我的心。

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这次似乎是比较直接的表白,确认了他们彼此在心中的位置。

宝玉对黛玉有着照顾和服从的渴望,黛玉对宝玉则是归属和支配的需要。

在他们一次次的争嘴中,总是宝玉“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或是垂头自审”,而黛玉却是时时希望宝玉陪在身边,她需要的不只是宝玉口头的承诺,而是宝玉能够言行一致。

(二)成年时的爱情: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从亲密关系来看,受到从小就被灌输的道德伦理教条的束缚,长大的宝玉和黛玉之间虽然刻意保持着距离,心中的亲密关系却总是自然流露。

第二十二回,宝玉见黛玉因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心中不平,歪在炕上,于是好言相劝,“一面说,一面拉起他来,携手出去吃了饭”。

这之后,在大观园里的宝玉和黛玉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携手”同行了。

从表面看来,两人似乎不如以前亲密,实际却是志同道合,不分彼此。

这种分享不仅如宝玉说的:“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

”而且也表现在分享内心的感受,比如,宝玉对湘云说,林妹妹从不会劝他进入仕途,令黛玉又喜又惊“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

又如宝玉对黛玉说:“但只是我不来,叫旁人看着,倒像是咱们又拌了嘴似的。

若等他们来劝咱们,那时节岂不咱们倒觉生分了?”再如因贾母的一句话“不是冤家不聚头”,“两人好似参禅一般,潸然泪下,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却不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而黛玉葬花,宝玉听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

黛玉做的《桃花行》“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

这种亲密促使双方感情更加亲近,言行中也会有掩饰不住的真情流露。

第三十二回宝玉看见走在前面的黛玉哭了“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宝玉见黛玉怀疑他心里有什么金,什么麒麟,急的一脸汗,筋都暴起来,黛玉一面自悔说话造次,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

宝玉被贾环烫伤脸,知道黛玉癖性喜洁,不让她看,黛玉却关心地对宝玉说:“强搬着脖子瞧了一瞧,问他疼的怎么样。

”见宝玉用簇新藕合纱衫拭泪,黛玉又立即摔给他自己的一方?帕子拭泪;黛玉担心雨夜湿滑,将自己喜爱的玻璃绣球灯送给宝玉照路;宝玉生日夜宴时,在那么多人面前,宝玉毫不避讳地说:“林妹妹怕冷,过这边靠板壁坐。

”又拿个靠背给她垫着些。

从双方的激情方面来看,在成长的过程中,宝玉和黛玉身体互相吸引,内心激荡。

黛玉也会细细长叹一声“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而“宝玉见他星眼微殇,香腮带赤,不觉神魂早荡”。

宝玉因挨打而担心黛玉难过,遣晴雯给黛玉送去两块旧手帕,“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左思右想,由不得余意缠绵,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题诗,更觉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

这次私相传递定情信物,更加坚定了宝黛之间的爱情,黛玉变得开朗起来,甚至打趣无精打采的宝钗:“就是哭出两缸泪来,也医不好棒疮!”第五十四回,正月十五贾府夜宴,宝玉依次斟酒,“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

越发在众人面前显得亲近。

可是宝黛之间的爱情得不到社会认可,家庭支持,两人只能默默地坚持,“宝玉瞧黛玉益发瘦的可怜,黛玉见他也比先大瘦了,想起往日之事,不免流下泪来,些微谈了谈,便催宝玉去歇息调养”。

宝玉对黛玉的初次承诺,是为金玉之说,表明她在他心里的地位:“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

”再次承诺是第三十回,宝玉对黛玉承诺:“你死了,我做和尚!”在“金玉之合”和“木石姻缘”的争战中,宝玉在睡梦中骂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以此坚持对黛玉的承诺;最后是向紫鹃发誓:“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在贾府日渐衰落时,黛玉也在算计着家里花费太大,出多进少,宝玉却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宝玉坚信他和黛玉不会分开,正如斯滕伯格所指出的:“在任何环境和任何情况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第一位的,而且永远是第一位的。

”⑤46以上主要基于爱情三角理论分析宝黛之间的情感,下面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影响宝黛情感的几个维度。

(三)影响情感关系的三个维度:归因过程、共有关系和自我图式首先从学业和功名两个方面来分析,归因过程是指像为自己的行为归因一样,用内在自我来解释我所关心的人的行为。

归因与其他情感和行为结果之间的关联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归因行为能够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渗透到亲密的关系之中。

⑨从学业方面来看,宝玉的学业一直是贾府上上下下至为关心的大事,上至贾府的老太君,下至宝玉身边的服侍丫鬟和以贾政为核心的父权代表,无不遵循当时的社会评判标准。

贾府请的私塾、贾政平时抽查考核的标准都是《四书》、《五经》,他们从不关心宝玉对这些书本是否感兴趣。

从黛玉和宝钗的对于宝玉学业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谁是宝玉的同道中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