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特征特性描述与播种资料
(1)引种 南方从北方引种,应选择春性或半冬 性偏春性早熟品种;反之则宜引种半冬性或半冬性 偏春性类型中晚熟品种。
★(2)判断: 如播种期的确定,须先播冬性强、对
日照敏感的品种,再依次播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 以利麦苗正常越冬。
★(3)冬小麦一般要求麦苗越冬前有 6-7 片叶,3-5
个健壮分蘖为宜。
百农矮抗58
百农矮抗58是由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中心育成,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匍匐,冬季叶色淡绿, 分蘖多,抗冻性强,春季生长稳健,蘖多秆壮, 叶色浓绿。株高70cm左右,高抗倒伏,饱满度好。 产量三要素协调,亩成穗45万左右,穗粒数38- 40粒,千粒重42-45g。高抗白粉病,条锈病, 叶枯病,中抗纹枯病,根系活力强,成熟落黄好。 一般亩产500-550kg,最高可达700kg。
籽
容重(g/L)
≥
粒
水分(%)
≤
不完善粒(%)
≤
杂质(%)
总量≤
矿物质≤
色泽
≥
770 12.5 6.0 1.0 0.5 正常
降落数值(s)
≥
粗蛋白质(%)
≥
小 湿面筋(%在14%水
≥
麦
分基)
粉 面团稳定时间
≥
(min)
烘焙品质评分值
300
15.5
14.0
35.0
32.0
10.0
7.0
80
弱筋麦指标
750 12.5 6.0 1.0 0.5 正常 300 11.5 22.0
★七、小麦产量的形成
构成小麦单位面积子粒产量的因素是三者的乘积 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粒重×10-6
前期,播种至返青前,是形成穗数的关键期; 中期,返青至孕穗,是形成粒数关键期; 后期,是抽穗至灌浆成熟,是形成粒重的关键期
八.1999小麦品质指标
项目
强筋麦指标 一等 二等
1.淮北及沿淮中强筋小麦优势区域重点推广
强筋品种 “淮麦20”、“烟农19”、“徐麦99”、
“徐麦31”郑麦7698 中筋品种 百农AK58、华麦1号、连麦1号、连麦2号、
淮麦21-25、徐麦30、济麦22等;
农业部推介2013年小麦主导品种
黄淮海地区 济麦22 百农AK58 烟农19 西农979 周麦22 皖麦52 郑麦7698 新麦26:适宜在江苏北部,注意预防倒春寒。
任务三 小麦特征特性描述与播种
主讲人:李文红
任务三 小麦特征特性描述与播种
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重要位置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商品率 最高的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均占世界粮食生产 的三分之一。全世界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以小 麦为主粮。
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 小麦子粒含蛋白质13%以上,高的接近20%。并
★3.小麦生育阶段分前期、中期、后期
中期
后期
六、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
1.小麦一生经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两个阶段。
2. 春化现象(感温特性) 小麦进入幼穗分化、抽穗开花结实前
必须经过一段特定的低温时段,这 种现象叫春化现象。
★生产上小麦品种对低温反应的类型分为三类。
低温
持续时间
冬性品种0~7℃3 Nhomakorabea天半冬性品种
0~12℃
15~35天
春性品种
0~15℃
5~15天
3.光周期现象(感光特性)
小麦是长日照作物。
生产上小麦品种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分三类:
反应迟钝 反应中等 反应灵敏
日照时数
持续天数
8~12小时
16天以上
每天12小时
24天左右
每天12小时以上 30~40天
4.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五、小麦的生育进程
★1.小麦生育期指种子播种至新种子成熟所需 要的天数,江苏省冬小麦200~230天
2.小麦需经历八个生育时期。
2.小麦8个生育时期
1.出苗期 第一片真叶露出地面2厘米时称为出苗。全田有 10%麦苗出苗为始苗期,有50%的麦苗出苗称出苗期。
2.分蘖期 3.越冬期 从秋季连续三日日平均温度低于3℃,麦苗生长基
济麦22
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中早熟,株高75厘米左右, 抗寒性好 ,抗倒伏,抗干热风,熟相好 .
亩有效穗40—45万穗,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 42—45克 。
济麦22播期弹性大,适宜播期10月5—15日,每 亩适宜基本苗12万~15万。
在春季3月上中旬,采用“苯磺隆”类成分的除草 剂,亩用有效成分1-1,5克,对分均匀喷雾。请注 意:尽量不要采用含有“2,4-D”或“二甲四氯” 成分的除草剂。
本停滞,到来年连续三日日均温度高于3℃时,麦苗恢复生长。 这段时间,称为越冬期。 4.返青期 5.拔节期 全田50%麦株基部节间伸长达1~2cm的日期称拔节。 6.孕穗期指禾谷类作物幼穗分化接近完成,穗子开始膨大,从 外形上明显可见穗苞的状态。 7.抽穗期 当穗顶部芒与第一小穗露出叶鞘时称为抽穗。
西藏冬麦区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四、小麦器官特征描述
1、小麦种子
按麦粒皮色分为白皮、红
外部形态:小麦种子由胚和胚乳组成植物学上叫做皮及花皮小麦三类。红皮麦
颖果。粒长约4--10毫米,粒形为卵圆或椭圆形, 皮厚,出粉率低,品质较差。
顶端生有或多或少的茸毛即“麦毛”,
粒背面隆起,基部有胚,腹面中央有一条“腹沟”。
富含淀粉、脂肪和氨基酸、面筋质等多种营养成 份
二、小麦种的起源与分类
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 小麦属 小麦属的众多种归类为5个种。 (一)一粒小麦 (二)圆锥小麦 (三)提莫菲维小麦 (四)普通小麦 (五)茹可夫斯基小麦
三、我国小麦种植分区
东北春麦区
黄土高原冬麦区
华北冬麦区 黄淮海冬麦区
按麦粒质地分为硬质小麦和软 质小麦,麦粒横断在1/2以上 透明者为硬质小麦,1/2及以 上不透明者称软质小麦。硬质 小麦皮薄,出粉率高,麦毛不 明显,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 量好。软皮小麦皮厚,出粉率 较低,麦毛长,蛋白质含量低, 面筋质量差。
2.小麦叶
4.小麦分蘖
5.小麦茎秆
6.小麦穗
★小麦的穗为 复穗状 花序,由 穗轴 和 小穗 组成。
2.5
十、小麦的播种
(一)突出主推品种,优化品种布局 第一要素,选用品种
一是应该考虑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 广、抗性强的综合性状。
二是我们要按照优良品种区域化布局的要求, 结合本地生态优势和生产特点,选择适宜 的专用小麦优良品种,突出主推品种,落 实好品种布局。
一个地区选择一个当家的主体品种,搭配1~2个品种。既要防止品种的 单一性,又要注意防止品种利用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