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文化之旅 活动题参考答案

世界文化之旅 活动题参考答案

世界文化之旅活动题参考答案
活动一(课本第56页)
1、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热烈的节日有哪些?它们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哪些传统的食品?
春节: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

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传统食品包括北方的饺子,南方的糍粑。

中秋节:“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但是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是在宋朝开始盛行起来的,到明清两朝,已与元旦齐名,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传统食品是月饼。

端午节:俗称“端午节”。

“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2、列举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并说出这些节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美国:感恩节是美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逢感恩节,美国人都要合家团聚,家家户户都要吃火鸡。

火鸡都已经成为感恩节的象征了。

日本:5月5日儿童节(又称“男孩节”)。

这天有儿子的家庭房前均
悬挂布制大鲤鱼(称“鲤鱼旗”)。

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

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家家户户吃糕团(称“柏饼”)或粽子。

活动二(课本第57——58页)
1、你还能想到那些具有国家代表新的东西?
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熊猫(中国)、龙(中国)、比萨(意大利)、自由女神像(美国)、枫树(加拿大)、袋鼠(澳大利亚)、葡萄酒(法国)、郁金香(荷兰)……
2、如果要评选一些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你认为哪些人应该上榜?
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孔子(中国)、毛泽东(中国)、马克思(德国)、林肯(美国)、列宁(苏联)、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莎士比亚(英国)……
活动三(课本第58页)
1、古诗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说明不同的文字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的中国文字是其他任何文字都不能够替代的。

2、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三明治(sandwich)、巧克力(chocolate)、沙发(sofa)、吉普(jeep)……
活动四(课本第59页)
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不同意。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全球化的结果绝对不是什么标准化、绝对不应该导致文化的单一化,文化应该更加多元
化。

活动五(课本第59页)
1、略
2、导致中外沟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障碍会对彼此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
产生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待人处事方式的差异。

影响是交往中出现障碍。

3、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如果有可能,谁该为此做出努力努力?该如何做出努力?
有可能。

中国人、外国人都应当做出努力。

我们应当准确对待文化的差异,加强沟通,既尊重自己文化的价值,也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