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细菌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肠道病原菌之一。

一、分类
志贺菌属可用特异性抗血清将其分为4个血清群(种):A群为痢疾志贺菌,B群为福氏志贺菌,C群为鲍特志贺菌,D群为宋内志贺菌。

1989年CDC分类系统将生化反应特性相近的A、B,C群归为一群,统称为志贺菌A、B、C血清群;而将生化反应特征与之相异,鸟氨酸脱羧酶和β-半乳糖苷酶均阳性的宋内志贺菌单列出来。

DNA G+C含量为49~53mol%。

二、临床意义
志贺菌属细菌的致病主要与细菌的侵袭力、内毒素和外毒素有关,志贺菌属细菌因菌毛的作用,细菌黏附于肠黏膜的表面,并侵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病灶,引起炎症反应。

本菌属各菌株均有强烈的内毒素,由于内毒素的释放可造成上皮细胞死亡及黏膜下发炎,并形成毛细血管血栓,导致坏死、脱落和溃疡,患者出现典型的脓血便;另一方面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内毒素血症),导致发热、意识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

A群志贺菌1型和2型产生的志贺毒素,ST对Vero细胞有毒性作用也称为Vero毒素VT对小鼠有强烈的致死毒性,有VT1和VT2两种。

ST属VT1型。

志贺菌属细菌主要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典型的急性菌痢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小儿常可引起中毒性菌痢,患儿常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若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死亡。

四种志贺菌中,痢疾志贺菌引起的菌痢较为严重,其他志贺菌引起的感染则相对较轻,具有自限性且很少致死。

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为多见。

多数菌痢为散发病例,可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偶可因食用了被污染的水和食物而引起暴发流行。

三、生物学特性
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菌体大小(1~3μm×(0.7~1.0)μm,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有菌毛。

培养特性为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7.2~7.4。

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且生长良好。

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可形成乳糖不发酵、中等大小、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宋内志贺菌常形成粗糙型菌落。

志贺茵属菌种有O抗原,无H抗原,部分菌种有K抗原。

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有群特异性和型特异性两种抗原,根据生化反应和O抗原的不同,将志贺菌属分为4个血清群(A、B、C、D)和40余个血清型。

O抗原耐热,加热100℃ 60分钟不被破坏。

K抗原存在时能干扰O抗原与相应抗血清的凝集作用。

加热100℃ 60分钟可消除K抗原对O抗原的干扰作用。

本属细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肠杆菌科细菌为低。

在1%苯酚中15~30分钟或加热60℃ 10分钟即被杀死,对酸较敏感,在运送培养时须使用pH 7.0的磷酸盐甘油或转运培养基,确保检出率的提高。

四、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志贺菌属细菌检验程序同图9-1。

(二)标本采集
主要检验标本为粪便、肛拭等,志贺菌在有大肠埃希菌及其他细菌繁殖并且产酸的粪便标本中,往往数小时即死亡,所有标本应及时接种或采集黏液脓血便作床边接种,如不能及时接种,可置甘油保存液或卡.布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健康体检者可用肛拭取样。

(三)分离培养和鉴定
1.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基可选用MAc和SS,亦可用对志贺菌分离效果较好的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XLD)培养基。

2.鉴定
(1)初步鉴定:取可疑菌落(MAC上无色不透明;SS上不透明或透明:EMB上无色或不透明的琥珀色;xLD上呈红色的菌落),经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进一步鉴定到属和种。

志贺菌的基本生化反应特征为:TSIA产酸,枸橼酸盐阴性,脲酶阴性,动力阴性,V-P试验阴性。

(2)最终鉴定:须作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各菌群(种)间的鉴定依据为痢疾志贺菌甘露醇阴性,宋内志贺菌ONPG和鸟氨酸脱羧酶均阳性。

偶尔出现生化鉴定为志贺菌但与抗志贺菌血清不凝集的现象,可制成菌悬液置100℃水浴加热15~30分钟并重复凝集试验,此种菌株有可能是(EIEC),需注意进行鉴别,各菌群的生化鉴别见表9-10。

志贺菌属与大肠埃希菌的鉴别:志贺菌属无动力,赖氢酸脱羧酶阴性,发酵糖产酸、一般不产气,分解黏多糖,在醋酸盐和枸橼酸盐琼脂上产碱,见表9-11。

志贺菌属与伤寒沙门菌鉴别:伤寒沙门菌在KIA上的特性与志贺菌相似,鉴别特点是伤寒沙门菌硫化氢和动力阳性,能与沙门菌因子血清凝集而不与志贺菌属因子血清凝集。

志贺菌属与类志贺邻单胞菌鉴别:可用动力和氧化酶试验加以鉴别,志贺菌属均为阴性,而类志贺邻单胞菌为阳性。

凡生化反应符合志贺菌属者均需作血清学鉴定,可先用志贺菌属4种多价血清(A 群1,2型、B群1~6型、C群1~6型及D群)做玻片凝集试验,凝集后进一步作定型鉴定。

①A群:痢疾志贺菌,甘露醇阴性,共有10个血清型(1~10),其0抗原从1~X共10种,均为独立的血清型,各型之间无共同抗原关系。

A群各菌型均有K 抗原(A1~A10)。

②B群:福氏志贺菌,有6个血清型和x、Y 2个变型。

每个菌型均有两种抗原,即型抗原与群抗原。

型抗原只存在于同型的菌株中。

除2a及6型外,均不具有K抗原。

6型菌株缺少共同的群抗原,故福氏多价血清中应包含6型因子血清,否则将会造成漏检。

③C群:鲍特志贺菌,共有15个血清群,均有型抗原(OI~XV),尚未发现亚型。

均含有K抗原(C1~C15)。

④D群:宋内志贺菌,仅有一个血清型,但有光滑型(S)和粗糙型(R)两种菌落。

R型菌落不能被S型血清所凝集,因此宋内志贺菌的诊断血清应同时含有S及R两种因子血清(I相和Ⅱ相)。

五、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
CLSI M100-S24推荐,对于从粪便中分离的志贺菌,仅需常规测试和报告氨苄西林、一种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甲嚼唑/甲氧苄啶,必要时可增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头孢克肟常规试验并报告。

志贺菌对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头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体外可能有活性,但临床治疗无效,所以对该菌属细菌的药敏结果,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属、头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不需做药敏试验,或者不管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如何,均报告为耐药,参见表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