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压铸模及其他模具》第三章_压铸模设计
《压铸模及其他模具》第三章_压铸模设计
二.成型零件的设计
设计压铸模时,需要合理设计成型零件的结构形式,准确计算尺寸 公差,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良好的表面质量。
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成型零件的结构形式
(2)镶块的固定形式
其安装形式分为通孔和不通孔两种形式。
(3)型芯的固定形式
型芯通常采用台阶固定、铆接和螺钉连接等方式。
2.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
F pb A
(2)动模支承板厚度推荐尺寸 见表3-7。
(3)动模支承板的加强结构
3.动、定模座板的设计
(1)定模座板的设计 定模座板与定模套板构成压铸模定模部分基体,安装在压铸机的固
定模板上。
(2)动模座板的设计
动模座板与垫块构成压铸模动模部分基体,安装在压铸机的活动模 板上,因此动模座板上也必须留出安装压板或紧固螺钉的位置。
0
3)中心距尺寸计算
LM
L
L %
2
4)螺纹型环和螺纹型芯尺寸计算
①型环尺寸
DM
D D%
3
4
4 0
D2M
D2
D2%
3 4
2
0
2 4
D1M
D1
X min 1 %
3 4
2
0
2 4
②型芯尺寸
dM
d
d%
3 4
2
0
2
4
d2M
d
2
d2%
3 4
2
0
2
4
d1M
d1
d1
(1)根据压铸件结构和质量选择压室、喷嘴和浇口套的尺寸; (2)分流锥脱模斜度4~6°,长度 L=50~70mm,端面至分流锥顶端距 离l=10~22mm,d=12~24, R=4~5mm,h=2.5~3.5mm。 (3)通常在浇口套及分流锥的内部 设置冷却系统。
第二节 压铸模零部件的设计
一.分型面的选择
1.分型面的类型
2.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1)尽可能使压铸机开模后留在动模; (2)分型面应尽量设计在压铸件端面轮廓最大的地方; (3)分型面应尽量设在金属流动方向的末端; (4)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保证压铸件的质量; (5)尽可能选择平直分型面; (6)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侧向活动型芯能顺利抽出。
(1)镶块的主要尺寸 1)镶块壁厚尺寸见教材表3-1; 2)整体镶块的台阶尺寸见表3-2; 3)组合形式成型镶块固定部分长度见表3-3。
(2)圆型芯的主要尺寸 见表3-4。
(3)影响铸件尺寸精度的因素 1)成型零件的制造误差; 2)压铸件的收缩率; L模 L铸 100% L模 3)成型零件的磨损; 4)模具结构及压铸工艺的影响。
第一节 压铸模的基本组成
一.成型零件
决定压铸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精度的零件。成形压铸机外表面称为型 腔,内表面称为型芯。
二.结构零件
包括支承固定零件和导向合模零件。支承固定零件使模具能够安装 到压铸机上;导向合模零件保证合模是正确定位和导向。
三.浇注系统
是引导熔融合金从压铸机的压室流到模具型腔的通道。它由直浇道、 横浇道、内浇口和分流锥等组成。
压铸模与其他模具
第三章 压铸模设计
目录
第一节 压铸模的基本组成 第二节 压铸模零部件的设计 第三节 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设计 第四节 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设计 第五节 推出机构的设计 第六节 冷却和加热系统的设计 第七节 压铸模的设计步骤和实例 第八节 压铸模的失效分析 第九节 压铸模的缺陷分析与排除措施
概述
随着车辆和电动机等产品向轻量化发展,压铸模的比例不断增加, 同时,对压铸模的寿命和复杂程度的要求也将提高。
压铸模结构图
1- 限位块 2,16,23,28-螺钉 3-弹簧 4-螺栓 5-螺母 6-斜销 7-滑块 8-楔紧块 9-定模套板 10-销钉 11- 侧型芯 12,15-动模镶块 13-定模镶块 l4-型芯 17-定模座板 18-浇口套 19- 导柱 20-动模套板 21-导套 22-浇道镶块 24,26,29-推杆 25-支承板 27-限位钉. 30- 复位 杆 31- 推板导套 32-推板导柱 33-推板 34-推杆固定板 35-垫块 36-动模座板
(4)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型腔尺寸计算
DM
2
D
2
D
% 2
c 2
标注制造公差后得:DM
D
D
%
0.7
0
同理型腔深度尺寸:H M
H
H
%
0.7
0
2)型芯尺寸计算
dM
2
d
2
d
2
%
c 2
标注制造公差后得: dM
d
d
%
0.7
0
同理型芯深度尺寸:
hM
h
h
%
0.7
%
3 4
1
0
1
4
三.结构零件的设计
1.动、定模板边框厚度设计
(1)圆形套板边框厚度
b
Dpb H1
2 H
b
Dpb
2
(2)矩形套板边框厚度
b F2
F22 8H F1L1 4 H
(3)动、定模套板边框厚度推荐尺寸 见表3-6。
2.动模支承板厚度尺寸
(1)动模支承板的厚度计算
FL
h 2B W
浇注系统主要由直浇道、横浇道、内浇口和余料等组成。
二.直流道设计
1.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1)喷嘴导入口直径d1一般为8~22mm; (2)浇口套与喷嘴连接处的直径比喷嘴出口处的直径每边大0.5~1.0mm; (3)喷嘴部分脱模斜度1°30′,浇口套的脱模斜度取1°30′~3°; (4)分流锥出环形通道的截面积一般为喷嘴导入口截面积的1.2倍,直浇
4.导向零件的设计
(1)导柱和导套的设计要点 导柱应有足够刚度,在开合模时运动灵活,没有卡死现象。
(2)导柱、导套的尺寸和结构形式 在压铸模中,一般均设四根导柱。导向部分的直径可按下式经验公
式计算:
dK A
导柱和导套已经标准化,有A型和B型两种。
第三节 浇注系统和溢排系统的设 计
一.浇注系统的组成
四.排溢系统
一般包括排气槽和溢流槽,根据熔融合金的充填情况开设。
五.侧向抽芯机构
压铸机侧面有凸台或孔穴时,需要用侧向型芯来成型。
六.推出与复位机构
推出机构是指将压铸件从模具的成型零件上脱出的机构;复位机构 是指合模时将推出机构回复到原始位置的机构。
七.加热与冷却系统
达到压铸模的热平衡。
八.其它
如紧固件、定位件等。
道底部分流锥的直径d3,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5)直浇道与横浇道连接处圆角半径R=6~20mm。
2.卧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1)根据压室比压选定压室直径D; (2)直浇道厚度H一般取压室直径的 1/2~1/3,直浇道脱模斜度1°30′~2°; (3)压室内径和浇口套内径应保持同轴度。
3.热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