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技能比赛蠕形螨、疥螨及阴虱的检查

临床技能比赛蠕形螨、疥螨及阴虱的检查

一、基础知识:
蠕形螨(Demodex)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

寄生
于人体的仅两种,即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者相似。

形态:螨体细长呈蠕虫状,乳白色,半透明。

颚体宽短呈梯形,位于
虫体前端,螯肢1对,针状,须肢分3节。

躯体分足体和末体两部分,
足体腹面有足4对,粗短呈芽突状。

生活史与习性:发育过程有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和成虫5期。


虫产卵于毛囊或皮脂腺内,毛囊蠕形螨卵呈小蘑菇状,皮脂蠕形螨卵
呈椭圆形。

蠕形螨主要寄生于人体的鼻、鼻沟、额、下颌、颊部、眼睑周围和外
耳道,也可寄生于头皮、颈、肩背、胸部、
乳头、大阴唇、阴茎和肛门等处的毛囊和
皮脂腺中。

皮脂蠕形螨常单个寄生于皮脂
腺和毛囊中。

其颚体朝向腺体基底。

蠕形螨昼夜均可爬出皮肤表面。

毛囊蠕形
螨爬出高峰时间为10:00~18:00, 皮脂
蠕形螨为20:00~2:00。

75%酒精和3%来
苏液15分钟可杀死蠕形螨,日常用的肥皂
不能杀死蠕形螨。

致病:蠕形螨具低度致病性。

绝大多数
感染者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痒感或烧
灼感。

虫体的机械刺激和其分泌物、排泄
物的化学刺激可引起皮肤组织的炎症反应。

人体蠕形螨破坏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引起毛囊扩张,上皮变性。

虫多时可引起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棘细胞增生,真皮层毛细血管增生并扩张。

角化过度可填塞囊口妨碍皮脂外溢。

并发细菌感染时,引起毛囊周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当蠕形螨穿到毛囊和皮脂腺外时,可引起肉芽肿样反应。

皮损的表现为局部皮肤弥漫性潮红、充血、散在的针尖至粟粒大的红色丘疹、小结节、脓疱、结痂、脱屑、肉芽肿、皮脂异常渗出、毛囊口显著扩大,表面粗糙,甚至凸凹不平。

在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痤疮、酒渣鼻、眼睑缘炎和外耳道瘙痒等疾病中,蠕形螨的寄生是病因或病因之一。

二、检查与诊断:常用的蠕形螨检查方法有3种:①透明胶纸粘贴法用透明胶纸于晚上睡前,粘贴于面部的鼻、鼻沟、额、颧及颏部等处,至次晨取下贴于载玻片上镜检。

检出率与胶纸的粘性,粘贴的部位、面积和时间有关。

②挤刮涂片法通常采用痤疮压迫器刮取,或用手挤压,或用沾水笔尖后端等器材刮取受检部位皮肤,将刮出物置于载玻片上,加1滴甘油,铺开,加盖玻片镜检。

③挤粘结合法在检查部位粘贴透明胶纸后,再用拇指挤压胶纸粘贴部位,取下胶带镜检。

此法检出率较高。

注意事项:挤刮法应避开皮损合并严重感染灶处。

透明胶带法对胶带过敏者、面部有急性炎症者等慎用。

三、流行与防治:人体蠕形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

预防感染,要尽量避免与病人接触,不用公共盥洗器具,毛巾、枕巾、被褥等物要勤洗勤晒。

治疗药物常用的有,口服甲硝唑、伊维菌素、维生素B6及复合维生素B,兼外用甲硝唑霜、苯甲酸苄酯乳剂、二氯苯醚菊酯霜剂、硫磺软膏,桉叶油以及百部、丁香和花椒煎剂等均有疗效。

一、基础知识:
疥虫又称疥螨(sarcoptid mite),近似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呈乳
白色。

疥疮是由疥虫引进的传染性皮肤病。

疥虫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

卵呈椭圆形,
淡黄色,壳很薄,透亮,常4~6个卵聚集一处,产在雌虫所掘的隧
道内。

疥虫的特点是夜行昼伏,疥虫活动时的机械刺激及其排泄物
会引起皮肤剧痒,由于晚上疥虫的活动增加,夜间痒感通常更为强
烈。

疥虫寄生于体表,雌虫钻入皮肤角质层做隧道,边
产卵,边排粪便,向前掘进疥虫分泌的毒素诱发皮
肤瘙痒。

致病:疥虫侵犯人体皮肤,引起剧痒,造成丘疹、
脓疱、结节、斑块或水疱等皮肤病灶,即疥疮。


虫的传播和感染,与卫生状况有关,经由与患者亲
密接触或性行为而感染疥虫,受感染的衣服和被褥,
也可能传播疥虫。

二、疥疮临床表现:
1、临床病灶:剧痒,是疥疮临床上最重要的特征,在夜深人静时会
更形显著。

受孕的雌虫钻入人体表皮待产,形成数厘米长、匍匐状或波浪状的
线形突起病灶,即为典型的隧道病灶,此原发性病灶是疥虫感染时
特有的症候,常在手指指蹼、手腕屈侧、腋下、手肘、腰际、阴茎、
阴囊或女性的乳晕可以看到。

患者被感染的皮肤产生过敏性的发炎反应,而出现红色丘疹、脓疱、结节、斑块、水疱或表皮剥伤等。

婴儿与幼童的疥疮常见在躯干有广泛性湿疹病灶,
手掌和脚掌有隧道病灶,与成人的疥疮有所不同,
也会侵犯脸部与头皮。

结痂型(或挪威型)疥疮:此类患者身上病灶众多、分布广
泛,主要感染手和脚,也经常出现在头皮、脸部、膝盖或指
甲下侧,因渗出液多、角化过度,呈现出结痂厚皮的外貌,
而非传统典型的隧道样病灶,这些痂皮中都布满了虫体。


痂型疥疮经常出现在免疫机能不全、游民、营养缺乏、中风、
感觉性神经疾病、恶性肿瘤、失智症、精神病患、接受强效
外用皮质类固醇或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身上。

显微镜下的成年疥虫
三:疥螨的检查:
1.皮肤刮屑氢氧化钾显微镜检查
皮肤刮屑氢氧化钾显微镜检查,是诊断疥疮的重要方法。

以裸眼或放大镜检视,选取临床上可疑的疥疮病灶,以指缝、手腕或腋下之原发性隧道病灶或没抓破的丘疹病灶为佳(老人可以选择肩膀、背部或腹部病灶),若病灶某一端有黑点,可能代表有疥虫存在。

以涂有薄层矿物油的解剖刀片,刮取病灶与周围皮肤,刮取时最好刮到上部真皮,出现轻微点状出血为佳,代表整层表皮已被完全刮下,吸附於刀片上。

将刮下来的组织置於载玻片上,不加10% KOH,先在显微镜下寻找疥虫的排泄物;之後加入10%KOH,稍微隔火加热促进反应后(可
溶解皮肤角质与其他杂质),在显微镜下寻找虫体、虫卵或虫体断肢。

但在实际经验中,皮肤刮屑氢氧化钾显微镜检查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即使没有找到疥虫相关证据,并无法排除疥疮诊断的可能。

2.、墨水染色检查
以墨水涂抹可疑的隧道病灶,墨水会渗透进入隧道,以酒精擦去多馀墨水,可以明显地分别出隧道与周围的组织。

3、四环酶素染色检查
以四环酶素水溶液涂抹可疑的隧道病灶後,用酒精擦去多馀的药水,以伍式灯照射,可见隧道中有绿色萤光。

4、皮肤切片检查
皮肤切片检查并不是常规地使用於疥疮的诊断,当临床上遇到不典型
的病灶表现时,会辅以皮肤切片检查来做鉴别诊断,有时候可以看到
疥虫虫体与发炎细胞的浸润。

5、多重链锁反应
某些病灶分布与表现为不典型湿疹,但临床上怀疑为疥疮的患者,可
以取其皮肤的脱屑或组织,经由PCR放大疥虫的DNA後,利用ELI
SA侦测以辅助诊断。

四、治疗:(1)苯甲酸苄酯〔Benzyl benzoate〕(2)Permethrin〔百灭宁〕
阴虱的检查
一、基础知识:
阴虱(Phthiruspubis)是一种寄生于人体毛发的寄生虫,通
过性接触传染,常为夫妇共患。

主要见於阴部和肛门周
围,偶见於大腿和腹部的毛中。

卵产在阴毛上。

这种吸
血虱会使皮肤发痒和发炎,可导致湿疹。

二、临床症状:
被阴虱寄生后,通常会出现如下症状:
1、阴部瘙痒,特别是夜间瘙痒更甚;
2、阴部出现红疹、丘疹、血痂、青斑;
3、内裤上有铁锈色粉末状或颗粒状虱粪;
4、阴毛根部可发现铁锈色或红褐色椭圆形虫卵;
5、阴毛处发现阴虱成虫或虫卵。

三、检查方法:
用剪刀剪下有阴虱和虫卵的阴毛。

70%酒精或5%-10%福尔马林溶液标本固定。

将固定后的标本放在玻片上,滴一滴10%氢氧化钾溶液,放在酒精灯上略加热,显微镜观察。

检查现象:阴虱呈蟹形,有3对足,前足较小,中后足巨大,有粗大爪能抓住阴毛。

虫卵为铁锈色或淡红色。

四、治疗:
嘱患者先剃除阴毛,每天治疗前洁净外阴。

取食醋适当加热至适度(约40℃~50℃),用加厚纱布浸泡于食醋中后,敷贴患处,再用塑料薄膜包缠纱布外面1小时,以保持湿润及适度,
每天2—3次。

外面皮肤因抓痕而引起溃破化脓者,待疮面愈合后再用此法。

治疗期间嘱患者在如法治疗的同时,应勤洗煮沸内裤,换洗晾晒被褥,有性伴侣的,和性伴侣一起治疗,以杜绝重复传播。

因此,如果患有阴虱病的话,一定要夫妻双方同时治疗,避免来回传染。

外用药物有:25%—50%的百部酊,10%的硫磺软膏或优力肤霜、10%的硫磺炉甘石洗剂或5%的白降汞软膏、虱立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