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6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指导一、考试说明1.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2)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3)判断改错题(每题4分,共24分)(4)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5)案例分析题(每题16分,共16分)2.考试形式:开卷(资料、课本、指导用书都可以带)答题时间:90分钟二、复习提纲(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见复习指导书练习题,老师在分校网上课堂挂了部分题库,可以自行下载、打印和学习)(三)判断题(注意判断错误的需要进行改正)1、按照双因素理论,工作内容的吸引力属于保健因素。
判断:改正:激励因素2、电子政务的现实基础是现代化信息技术。
判断:改正3、多功能型团队是一种真正独立自主的团队,它们不仅注意问题的解决,而且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工作结果承担全部责任。
判断:改正:自我管理型团队4、人力资源开发的双重目标是提高学历,增加效益。
判断:改正:提高才能,增强活力5、对组织本身进行调整和变动,使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是组织发展。
判断:改正:组织变革6、组织向精良化方向发展,属于组织功能简缩化。
判断:改正:组织规模小型化7、衡量组织是否健全的主要标志是机构的设置。
判断:改正:制度规范8、组织设计的首要环节是确定组织目标和基本职能。
判断:改正:9、组织的纵向结构的基本问题是确立各层级之间的隶属关系。
判断:改正10、认知是态度的动力或核心。
判断:;改正:情感11、组织文化的主体是组织创建者。
判断:改正:组织成员12、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心理机制是心理定势。
判断:改正13、组织的信息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组织信息的收集、处理、转换和存贮等四个基本环节。
判断:改正: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14、组织的基本要素是组织成员。
判断:改正:15、目标管理最早应用于企业组织,20世纪70年代,又被引入到政府组织。
判断:改正:16、组织的信息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组织信息的分析、处理、传递和存贮等四个基本环节。
判断:改正:收集、处理、转换和存贮17、采用委员制组织体制的国家是瑞典。
判断:改正:瑞士18、在组织内,协调者通过与协调对象进行交谈来消除分歧、统一认识、增进感情,这种沟通方法属于谈话协调。
判断:改正:19、与组织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重大决策,属于战术决策。
判断:改正:战略决策20、最早将“目标管理”引入到企业管理的是日本松下公司。
判断:改正:美国通用公司21、有压力源意味着有产生压力的可能性,到底是不是真的产生压力,主要取决于紧张状态。
判断:改正: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22、组织内同级机构之间和机构内部各同级部门之间平衡分工、相互合作与协调的关系模式是横向结构。
判断:改正:23、态度通常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较持久、较稳定的综合性动机倾向。
判断:改正:心理24、在现实的冲突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就是价值因素的不同。
判断:改正:25、任何一个组织体系的结构、过程、程序及主体的行为观念,都会直接或间接受到组织环境的影响。
判断:改正:26、组织的外部环境包括一般外部环境和特殊外部环境。
判断:改正:27、指出把冲突保持在适当水平的论点的是心理学家罗宾斯。
判断:改正:布朗28、群体和团队最根本的差异是领导决策权。
判断:改正:协作性强弱29、巴纳德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现代组织理论的奠基者,其提出的主要观点是社会系统论。
判断:改正:30、关键计划法与计划评审法属于综合平衡法。
判断:改正:网络计划法四、论述题(只答要点仅仅拿1/3分数,注意结合要点后展开1-2句话)1、员工个人解决压力的途径有哪些?P662、试述组织目标的功能?P1503、试论述组织冲突管理的基本策略。
P864、结合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的内容,谈谈你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认识?答: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最早是由当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提出的。
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中,他指出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仅要终身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而且要开放自我,与人沟通,最终达到从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到学习型组织的目标。
圣吉还认为,学习型组织不在于描述组织如何获得和利用知识,而是告诉人们如何才能塑造一个学习型组织。
他指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通过建立愿景并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根据彼得·圣吉五项修炼的内容,我们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自我精进。
(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愿景(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这五个要点需要展开论述P242)5、结合实际,谈谈目标管理的优点和缺点。
P1576、试述现代组织和未来组织创新的趋势是什么?P267-2697、试述组织文化的形成以及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
P101-1058、试述学习型组织的几种理论模型。
P242-2469、试述组织与环境的交互影响关系。
P146-14810、试述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P1311、试述组织设计的基本形式有哪些?P44-4712、结合实际,试述团队建设的基本途径有哪些?P79-8013、结合实际,谈谈组织激励的作用。
P122-12314、结合实际,谈谈影响组织凝聚力的因素。
P11915、试述组织决策的原则。
P165-16616、试述电子政务的功能有哪些?P23117、试述组织创新的阻力有哪些?如何化解组织创新的阻力?P262-266五、案例分析题。
第一题:施迪闻是富强油漆厂供应科科长,厂里同事都知道他心直口快,对新发明新理论感兴趣,也常在工作里搞点新名堂。
前一阶段,常听见施科长嚷嚷说:“咱厂科室工作人员的那套奖金制度,是彻底的大锅饭平均主义。
奖金总额不跟利润挂钩,每月按工资总额拿出5%当奖金,这5%是固定死了的,一共才那么一点钱。
理论上是说要奖勤罚懒,干得好得多给,一般的少给,差的不给。
可是你真的不给试试看?不给你造反才怪呢!结果大伙基本上拉平,皆大欢喜。
照说这奖金也不多,有啥好计较的?可要是一个钱不给,他就认为这简直是侮辱,存心丢他的脸。
”最近。
施科长却跟人们谈起了他的一段有趣的新经历。
他说:“改革科室奖金制度,我琢磨好久了,可就是想不出啥好点子来。
直到上个月,厂里派我到市管理干部学院参加一期中层管理干部培训班。
有一天一个美国教授来讲演。
”“那教授说,美国有一位学者提出新见解,说是企业对职工的管理,不能太依靠高工资和奖金。
能影响人积极性的因素很多,最要紧的是工作的挑战性。
照他解释,就是指工作不能太简单,还得有趣,还要给自主权,给责任,要让人家感到自己有所成就。
还有什么表扬啦,跟同事们关系友好融洽啦,劳动条件要舒服安全啦什么的,但工资和奖金是摆在最后一位的,也就是说最无关紧要。
”“培训班办完回到科里,正赶上年末发年终奖金了。
这回我有了新主意。
我那科里,论工作,就数小李子最突出:大学生,大小也算个知识分子,聪明能干,工作积极又能吃苦,还能动脑筋。
于是我把他找来谈话。
”我先强调了他这一年的贡献,特别表扬了他的成就,还细致讨论了明年怎么能使他的工作更有趣,责任更重,也更有挑战性。
我们甚至还确定了考核他明年成绩的具体指标,最后才谈到奖金。
我说,这回年终奖,你跟大伙一样,都是那么多。
可是,小李竟发起火来了:什么?就给我那么一点?说了一大堆好话,到头来我就值那么一点?得啦,您那套好听的送给别人吧!我不稀罕,表扬又不能当饭吃!这是怎么回事?美国教授和学者的理论听起来那么有道理,小李也是知识分子,怎么就不管用了呢?把我搞糊涂了。
案例思考:1、案例中所提到的激励理论,是指哪个激励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工资和奖金属于什么因素?能够起到什么作用?2、科长用美国教授介绍的理论去激励小李,结果碰了钉子,问题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根据案例提示的情况,说出你的理由。
分析参考:(1)案例中说的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按照他的理论,工资奖金属于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意,而不能实现激励效果。
也就是说给多了没有不满意,给少了就不满意了。
很显然,小李对这个保健因素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2)绩效管理是员工管理的重要举措,包含了绩效计划、管理辅导、绩效考核和奖励绩效四个环节。
施科长只采用了绩效计划和绩效考核两项措施,漏掉了对员工实现最终激励的奖励绩效环节。
小李的发火是必然的,只是表现在行为上还是心理上的差异。
所以施科长没有掌握激励的原理和措施: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分析,员工会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纵向是指和自己的过去作比较,横向是指和其他员工或其他公司的同类或不同类人员作比较。
横向比较的方式如下:自己的获得、自己的付出><=别人的获得、别人的付出。
小李通过比较发现了不公平,所以会发火。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生理、安全、社交、受尊重到最高的自我实现。
如果小李的低需求不能被满足,自然就无法期望他能看到自我实现的未来。
很明显,小李是为了钱而工作,为了生计而工作,施科长给他画一个成长的蓝图是没有效果的。
第二题:老而不废的“马路天使”们的群体作用我到机修车间上任时,车间职工队伍的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全车间不算管理人员,工人有71名,其中66名实35岁以下的青年工人。
他们虽然年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急需补上这一课。
怎样才能尽快提高青工的技术水平呢?有一天晚上,我和车间的团支书王小云一起散步,顺便谈到这一问题。
小王好像心不在焉,一直偏过头去看那些在路灯下下棋的“马路天使”们。
当我想提醒她时,她好像发现了什么秘密,高兴地说:主任,有了,七个,就是他们七个。
她二话没说,拉着我的胳膊来到他们旁边,指着他们给我看,然后又把我推到僻静处,兴奋地说:主任你看清了吧?刚才我指的那七个人,都是我们车间这几年退休的老师傅。
她兴奋地向我谈起了想法。
她说这些退休老工人过去在技术上都是内行,现在下棋的兴趣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现在其实都有些孤独感,每天在家里做饭,带孙子,晚上才聚在一起,过去由于对他们重视不够,所以他们都有点怨气,退休后压根就不到车间去。
如果能把他们请回到车间去,定期给青工现场指导,或者聘请他们做技术顾问,向他们咨询,不是好办法吗?小王的一席话是我开了窍。
为了把这项工作做细致,做扎实,我们拟定了一个计划,并由我和车间党支部书记负责向厂部汇报,由小王负责做好青工的工作。
最后,我们采取了三个步骤:第一,先利用车间团支部组织青年做好事,给每一个退休的老师傅做一个三合板的象棋盘,然后利用活动日送到他们各家,借此机会有意识地向他们请教一些技术问题,唤起他们对几十年工作环境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