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第十二章给药与护理
一、填空题:
1、药物的作用是、诊断和。
2、护士不仅是给药的,还是药物作用的
和患者合理用药的指导者。
3、护士需要掌握各类药物的相关知识,在临床用药中,
必须严格执行,准确、安全给药、
并依法、安全、认真地做好各类药物的。
4、麻醉药物需经保存,使用专,
专,专,每班清点交接。
对未用完的
最小包装剩余药进行,销毁应有2人在场并签
字。
5、协助患者服药,确认方可离开,对危重患
者和不能自行服药的患者应予喂药,鼻饲给药时,应将
药物,用水溶解后由胃管注入。
6、患者不在病房或者因故暂不能服药者,暂
不,做好。
7、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后,用注射器吸入与
所需药液的空气注入密封瓶内,倒转药液,使
针尖在液面以下吸取所需药液,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8、皮内注射时以左手绷紧皮肤,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
皮肤呈度角刺入皮内,注入0.1ml药液,使局
部呈,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
9、皮内注射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皮肤,
忌用。
10、进行皮下注射时,对于过度消瘦者,应捏
起,减小穿刺角度。
二、判断题(对的打钩,错的打叉)
1、进行肌肉注射时,如患者取侧卧位时应采取上腿伸直、
下腿稍弯曲,俯卧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
2、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中肌注射,最好选择臀大肌。
()
3、静脉注射穿刺前需评估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静脉充盈
度和管壁弹性()。
4、静脉注射时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8cm适宜处扎止血带。
()
5、静脉注射拔针后,轻压进针部位3—5min。
().
6、静脉注射时宜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
开关节和静脉瓣。
()
7、留置针穿刺方法: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0—35度
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器装置,用透明敷贴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时间。
().
8、PICC置管的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cm,
两侧至臂缘;先用碘伏消毒3遍,再用乙醇清洁脱脂,
待干后,或选择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
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
9、PICC置管后24h内更换敷料,并根据使用敷料种类及
贴膜使用情况决定更换频次;渗血、出汗等导致的敷料潮湿、卷曲、松脱或破损时立即更换。
()
10、输入化疗药物、氨基酸、脂肪乳等高渗、强刺激性药物或输血前后,应及时冲管。
()
11、使用肝素帽和输液接头输液结束后,脉冲正压式封管,
当封管夜剩余0.5—1ml时边推边关闭导管夹;使用三通接头时,输液完毕按需关闭或移除三通接头。
()
13、根据产品说明使用相应的输液管路,持续使用时,每
72h更换输液管道。
()
14、输液泵使用中,如需更改输液速度,重新设置后再按
启动键;如需打开输液泵门,应先夹闭输液泵管。
()
15、输血时,起始速度宜慢,观察15min患者无不适后根
据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
()
16、空血袋低温保存24h,之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
17、设定雾化时间、调节雾量;氧气雾化吸入时,连接雾
化器与氧气装置,通过调节氧流量来调节雾量。
()
18、皮肤换药前,需评估环境温及伤口情况。
()
19、涂抹药物时,将药物涂于皮肤表面,沿毛发方向揉擦;
湿敷药物时,将湿敷垫与皮肤紧密接触;涂抹药量稍多
时,可采用无菌敷料包扎,用胶布粘好。
()
20、使用喷雾性药剂时,将患者头部转离喷雾器,如病变
在脸上,应遮盖患者的眼、口、鼻,嘱患者在喷药时做
呼气运动,以免刺激或损伤呼吸道黏膜。
()
三、简答题
一)滴入多种眼药时如何处理?
二)护理常规
1、急性肺水肿时减少静脉回流的措施(一内科)
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平稳后的护理(二内科)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三内科)
4、发生自发性气胸时,进行紧急放气时的方法(一外科)
5、开放性骨折患者患肢的处理及留置尿管的意义(二外科)
6、较重的膀胱破裂合并有复合伤的处理措施(三外科)
7、新生儿HIE发生惊厥和脑水肿的处理(儿科)
8、子宫破裂护理常规(妇产科)
9、乙脑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传染科)
10、鼻腔冲洗法(耳鼻喉)
11、脑室引流患者控制引流速度及量观察的意义(ICU)
12、输液患儿发生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中心输液室)
1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纠正缺氧的措施(急诊科)
三)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