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简介ppt课件
• 中国人崇拜“9”:故宫大门纵横九颗铜星,皇帝 九龙袍,九龙壁,“九九归一,侄极而返”
• “60”是古巴比伦人与毕达哥拉斯心中的神 • 数的文化:奇为女,偶为男,“一帆风顺,双喜
临门,三阳开泰,四通八达,五彩缤纷,六根清 洁,八面玲珑,九霄云外,十全十美”“一波三 折,两败俱伤,三长两短,四面楚歌,五内俱焚, 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死一生,十恶不赦”
费尔玛猜想
• 丢番图(古希腊公元246~330)名著 《算术》,代数学之母
• 《算术》是费尔玛的枕边之物 • 猜想: n2当 时,xnynzn没有正整数
• 从17世纪到20世纪,历时300多年,直到 1994,41岁得英国数学家怀尔斯解决
高斯 与数论 (德国数学家,1777~1855)
• 现代数论统一理论的创建者 • 20岁决定献身数学,最终成为最伟大的
刺瞎后的牧羊生活 • 罗素(英国数学家,1872~1970)说“不
知要经过多少年,人类才发现一对锦鸡 和两天同含一个数字二。”抽象对于古 人实在是太难了
记数法
• 艰难的过程 • 限制中国数学深入的瓶颈 • 印度阿拉伯数字
中国数学记数法:
进位制:
• 史上曾经有过二进制,五进制,十进制, 十二进制,十六进制,六十进制。
• 1900年希尔伯特(德国数学家,1862~1943)把 它列为23个世纪难题,称为“皇冠上的明珠”
• 1966年中国人陈景润(1933~2019)证明“1+ 2” ,1973年发表,离摘取明珠咫尺之遥
• 陈氏定理被誉为“光辉顶点”
方程的历史
• 方程的产生:在中国,在日本,在印度 • 花拉子模(阿拉伯人,公元780~850)第一次给
• 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对十进制的贡 献
• 长期运用后留下二进制十进制 • 据推测五进制十进制与人的手指个数有关
现代澳大利亚托列斯峡群岛上一
些部落仍用二进制:
一=乌拉勃,二=阿柯扎 他们把三表为:阿柯扎乌拉勃 那么:阿柯扎阿柯扎=? 阿柯扎阿柯扎乌拉勃=? 阿柯扎阿柯扎阿柯扎=?
“0”不是印度人或阿拉伯人的发明
• 古希腊沿另外一个方向来到它的面前却 有意躲避
中国与无理数
• 《九章算术》第四章说“若开之不尽者,为不 可开,当以面命之”
• 我们不知“当以面命之”所云为何,但可以确 定,那时中国人一来到这个路标下了。
• 刘徽在计算平方根的近似值时离无限不循环已 近在咫尺,但他说“不足言之”竟然放弃了。
• “重算法轻算理”是中国古代的风气使中国与 无理数失之交臂,令人惋惜。
数学史简介
献给07级新生
关于成都
成都是府 成都是天府 天府的人最安逸
府:皇帝储藏文书或 者财物的地方,肯 定是个好地方。
欢迎同学们来到天府之国
•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 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平均降雨量980毫
升
• 一马平川,良田万顷,草木常青,渠水长 流,物产丰富,生活便利,中国唯一
• 都江堰是世界水利的奇迹并且风光如画
有重大理论问题出现。2有现实问题急需解决。 3出现伟大人物。 • 代数与几何都有非常辉煌的时光。 • 代数必讲数论及方程,几何必讲欧几里德德 《原本》。 • 几何狂飚:突破欧几里德几何,非欧几何。
数论与方程:第二次抽象
• 数的崇拜与禁忌:“1生2,2生3,3生万物”所以 1最神圣,7,8为吉祥数。4,13为一些民族的禁 忌
古希腊与无理数
• 学派众多,最有名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 (元前580~元前500)柏拉图学派(元前 430--元前349)
•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兼有政治,宗教,哲 学的团体,“万物皆数”(读三声)为 其哲学基础和理论出发点。
• 毕氏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
伟大的毕达哥拉斯
•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公元前580 至公元前497,青年的他游历许多地方, 并到埃及印度留学。他深入民间收集点 点滴滴的数学知识,最后学有所成并形 成一个学派,史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 数学,天文学有巨大贡献。毕达哥拉斯 学派认为任何数都可以表达成二个整数 的商,即任意数都是可以度量的。
21.4142,1 56 18 0 3辉灿烂的文明 • 影响较大的:金字塔,纸草书,古文字 • 尼罗河贯穿全景 • 治理尼罗河河水泛滥,他们研究天文发现:河
水上涨与清晨天狼星升起的日子一样,间隔 365天,确立现代公历的基础 • 重新测定河岸的土地,几何特别发达 • 没有上升为理论,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希腊 人入侵为止
大约公元前5世纪,不可通约量的发现 ---- 毕达哥拉斯悖论
• 毕氏的学生、学者希帕索斯发现直角三角形直 角边都取1,则斜边就不可度量,与毕氏理论 产生矛盾
• 毕氏也发现不可通约量的存在 • 学派进入两难境地,学派内部所有成员立誓保
密,因而无理数有个诨号“不可说”(Alogon) • 希帕索斯说了,学派就此开始瓦解。 • 学派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把希帕索斯抛进大海。
其他发达古国
• 希腊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达1000年 • 阿拉伯数学发达仅限于8至13世纪,有500年 • 欧洲国家数学发达是在10世纪以后的事 • 日本则迟至17世纪以后。
无理数的出现 与第一次数学危机
• 无理数就像岔路口的路标,沿不同方向 均可发现它的存在。
• 中国沿一个方向来到它的面前竟然视而 不见
杜甫《春夜喜雨》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数学是什么?
如果:你想当经济学家,药学家,化学家, 数 学是统计分析工具
你想当物理学家,数学是微积分
你想当计算机专家,数学是算法语言
你想当建筑学家,数学是几何三视图
你想当数学家,数学就是你的世界
数论与方程:第二次抽象
• 整除理论:最古老的问题,中国剩余定理 • 地道的业余数学家费尔玛:从地方官员到数学家,
30岁学习数学,既是解析几何的发明者(与笛卡 儿同享)又是概率论的开创者(与帕斯卡同享), 不同寻常的经历,不可思议,令人感慨万千 • 费马玛(法国数学家,1601-1665)与数论:看起 来简单,作起来难之又难,是数论的魅力所在, 使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始 作俑者费尔玛。 • 现代数论的先驱&创始人
希帕索斯的发现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无理数: 古代数学家前进的方向
• 欧道克斯(希腊,元前408~前355)数 与量的分离:连续与离散。
• 存在与否困扰科学家哲学家 • 在迷雾中度过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迎
来“文艺复兴”的繁荣时期(公元 1400~1600)无理数终于被人们慢慢接 受 • 疑惑仍然存在“即乐意又心存疑虑” • 直到19世纪实数理论的建立才完全消除
• 西南背靠青藏高原 • 北临秦岭,与暑寒无缘 • 东可出海,交通便利 • 海陆空皆通,蜀道不再难
• 吃在广州,吃得稀奇古怪。 • 穿在苏州,无非丝绸之类。 • 玩在杭州,西湖太小。 • 死在柳州,木头好不易腐烂。
•吃穿玩死都可以在成都,啥都有! •成都好就业,是西南物质集散地, 商家拼搏的主战场。 •成都好安家,姑娘漂亮,小伙勤快。 •成都好旅游,四面风光如画。 •成都好生活,物美价廉,物产丰富。
自然数与整数的诞生
分数与小数的诞生
小数点的诞生是后来很久以后的事了,公元635年, 3.1415927记成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公元 1593年由德国克拉维斯给出,现代记法诞生。
负数的诞生:中国西汉出现 (元前200年),用赤筹表示。 欧洲15才世纪出现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
• 公元前二十七世纪黄帝时代就开始了数 学研究
• “0”太重要了,一无所有为零 • 零是自然数 • 据考证“0”首次出现在柬埔寨&苏门答
腊的碑文上 • 进位制是人类共同财产
位值制:
• 11236635中的3代表多少? • 拉普拉斯(法国数学家,1749~1827)
说
“用十个记号来表示一切数,每个数不但有绝对的 值,而且还有位置的值,这种出自印度的巧妙方法,是一个深远 而重要的思想。今天看来是如此简单,以至于我们忽视了它的真 正伟绩,但恰恰是它的简单性对一切计算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才使我们的算术在一切有用的发明中列在首位。而当我们想到它 竟然逃过了古代最伟大的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斯的天才思想的关 注时,我们更感到这成就的伟大。”
• 数学发达至少有4000年 • 成就:分数、正负数、勾股定理、圆周
率、剩余定理、杨辉三角等等 • 由于中国文字的限制,数学理论的表叙
以及推导都极为困难,导致数学理论在 中国发展受到制约 • 中国长期重文轻理导致数学以及科学的 落后 • 政治原因,农业大国
四大文明古国:印度
• 印度有3500至4000年 • 最大成就是印度数码,十进制 • 五世纪后“零”的符号在印度出现 • 与占星术,宗教,农业关系密切 • 方法与结果用树皮树叶记载,大多失散 • 用晦涩的诗歌表述,难于理解 • 知道勾股定理,三角学并计算出
谁推开了虚数的“大门”
• 12世纪,印度数学家婆什伽罗说:“正数的平 方是正数,负数的平方是正数 ,因此一个正 数的平方根是两个,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负 数没有平方根”。
• 他太肯定了!“负数没有平方根”遏制了后人 的探索欲望。400年来,数学家都采取了回避
态度。
• 1545年卡丹的 2229 (后面专门谈他)
数学家之一 • 1801年结束费尔玛数论,开创纯理论数
论研究 • 追随者:戴德金,狄利克雷,刘维尔,
闵可夫斯基,创建:代数数论,解析数 论,超越数论,几何数论
哥德巴赫猜想与陈景润
• 1742年,德国哥德巴赫老师发现“大于2的偶数, 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 求教欧拉:欧拉说“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我确 信它完全正确”
出未知量,但他称其为“硬币”“东西”“根” • 代数“Algebra”源于花氏的书中“还原”一词 • 古希腊的不定方程,丢番图,费尔玛与不定方程 • 印度的不定方程,追求全部整数解,他们的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