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高铁新城青龙港路东延工程说明

苏州高铁新城青龙港路东延工程说明

苏州高铁新城青龙港路东延(澄阳路-盛兴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第二版)设计说明一、概述青龙港路为苏州高铁新城南部的东西向次干道,规划西起齐门北大街,东至正浜路,全长约4公里,其中相城大道至澄阳路段在建。

本设计段落西起澄阳路交叉口东,沿线与正辉路相交,终点至盛兴路交叉口西。

全长约1公里,标准段道路总宽34米。

现状地面高程大约在-4~2.5米(85年国家高程基准)之间,沿线基本为民居、厂房、河塘及农田。

与工程相交的道路除澄阳路为现状道路,其余均为规划道路。

正辉路交叉口含在本工程范围内,其余道路交叉口均不含在本工程范围内。

道路途经2条规划河道,分别为恒盛河(宽24米,斜交106°18′6″)、恒福河(宽20米,斜交120°),需分别新建3-8m跨径的梁桥二座。

二、设计依据1、设计资料苏州市高铁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设计委托书”(2013年8月)建设方提供的苏州市高铁新城片区总体规划(2012-2030)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测量资料(2013.8)相城区交通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方案审查领导小组《高铁新城四条道路设计方案审查意见》(2013.11.30)方案汇报的会议纪要(2013.12.5)2、技术标准及规范住建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住建部《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住建部《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交通部《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交通部《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D32-2012住建部《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住建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苏州市区人行道建设标准及规定汇编》以及国家、住建部及交通部有关专业的现行设计标准、规程、规范。

三、设计过程2013年7月收到建设方设计委托后,立即开展方案设计工作。

经向建设方、规划部门确认方案后,于2013年9月完成施工图文件(第一版)。

2013年11月28日,相城区交通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方案审查领导小组对施工图进行审查,会议要求对渠化段的断面布置、桥梁梁底标高、路基处理标准、沥青上面层材料、树穴间距、管线过桥方式等进行调整。

根据施工图审查会议精神,我院于2013年12月5日向建设方汇报,经会议讨论,形成以下意见:1、道路规划标准宽度由36.5米调整为34米;2、终点公交站台取消,渠化布置调整;3、人行道内侧侧石高度调整;4、路面结构底基层材料调整;5、路基压实度取用标准:次干道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取用,主干道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取用;6、按施工图审查会要求进行相关调整。

根据11月28日及12月5日的两次会议精神,施工图需调整较多内容,其中对道路断面、渠化布置、纵断面及路基的调整会涉及路桥水专业图纸的整体调整。

因此,根据会议精神对施工图调整后,出版第二版施工图文件。

四、设计技术标准根据规划定位道路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

1、道路线形技术标准:道路线形技术标准表2、行车荷载标准路面结构轴载标准:BZZ—100型标准车。

五、设计范围及主要内容工程起点为澄阳路交叉口东,桩号为K0+018.178, 终点至盛兴路交叉口西(2#桥侧墙终点),桩号为K0+990.854,设计长度972.676米。

除正辉路交叉口属于本次工程范围,其余道路交叉口均不含在本工程范围。

工程设计文件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管线综合、路灯、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及交通监控八项分项工程,本册为道路工程设计文件,其余分项工程设计见我院相关专业设计。

六、设计概要(一)平面设计平面坐标采用苏州坐标系统,道路中心线按规划中心线放样得,主要控制点如下:JD1 坐标 X-56061.955,Y-56525.229,桩号K0+000,澄阳路交叉口JD2 坐标X-55526.760,Y-57400.532,桩号K1+025.958,盛兴路交叉口(二)交通组织设计结合本道路与周边相交道路等级,以及相交道路之间的间距,并进行系统的交通分析后,本工程与所有交叉道路采用信号灯控制交通组织形式,在主要交叉口进、出口道进行渠化设计。

道路正常路段为双向四车道,交叉口渠化为“3进2出”的交通组织形式。

青龙港路与正辉路交叉口出口道布置公交站台,交叉口渠化在“3进2出”的基础上,出口道增加一条公交车道。

站台长30米,宽2米。

交叉口进口道展宽段长度为70米,渐变段长25米;出口道展宽段最小长度为60米,渐变段长25米,若布置公交站台,出口道展宽段长度为70米(含公交站台30米)(考虑2#桥西北侧的路桥衔接,盛兴路交叉口出口道渠化加长10米)。

(三)纵断面设计纵断面高程系统为85年国家高程基准。

纵断面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线标高。

纵断面设计受沿线规划道路设计标高及桥梁标高控制。

为了减少工程的路基填方量,在满足沿线地形、景观效果、地块衔接,以及满足行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控制。

道路标高不低于2.82m(国家85黄海高程基准)。

道路纵坡不小于0.3%,满足纵向排水的要求。

沿线桥梁按照梁底不低于3.0米控制标高。

(四)横断面设计规划道路红线宽34米,为双向四车道的三幅式断面形式,具体为:7.5米×2机动车道+2.0米×2分隔带+4.0米×2非机动车道+3.5米×2人行道。

交叉口渠化段宽36.5米,具体为:17.5米机动车道+2.0米×2分隔带+4.0米×2非机动车道+3.5米×2人行道。

出口道布置公交站的交叉口渠化段宽39.5米,具体为:10.25米×2机动车道+2.0米×2分隔带+4.0米×2非机动车道+3.5米×2人行道。

道路车行道横坡为2.0%,由道路中心线向两侧排水,人行道横坡为1.5%,坡向道路中心。

路拱均采用直线形式。

车行道边采用平侧石筑边,平侧石为花岗岩石材。

(五)路面结构:道路车行道采用沥青砼路面,按城市次干路标准设计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路面结构设计按住建部《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执行。

路面设计弯沉值为0.26mm。

具体路面结构为:✧车行道路面结构:(总厚度62.6cm)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粘层油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0.6cm 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34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 10%石灰土底基层考虑到非机动车道远期车辆停靠的需要以及近期道路网建设及地块开发建设的需要,本次设计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采用同结构。

✧人行道路面结构:(总厚度29cm)20×10×6cm 砼预制砖3cm 1:3干拌水泥砂浆20cm 级配碎石基层公交站台的路面结构与人行道结构一致。

1、路面材料及施工要求:A.沥青砼面层材料及施工要求:(1)沥青:工程所在地气候分区为1-4-1区,采用A级70号石油沥青,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下称《沥青施工规范》)表4.2.1-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规定, 质量技术要求如下:A-70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2)粗集料:为提高路面抗滑耐磨性能,车行道上面层采用玄武岩,下面层采用石灰岩,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

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表4.8.2的规定。

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比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具体如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3)、细集料: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表4.9.2、表4.9.3、表4.9.4的规定。

质量技术要求具体如下表:(4)、填料: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禁止使用回收矿粉。

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表4.10.1的技术要求, 质量技术要求具体如下表:(5)、沥青砼面层的级配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 》表5.3.2-1、表5.3.2-2 的规定,沥青用量建议在4.5~5.5%,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 》表5.3.2-5的规定。

(6)、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表5.3.3-1的规定,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设计空隙率为3~5%,马歇尔试验试件尺寸为φ101.6mmx63.5mm ,击实次数(双面)75次,技术标准如下:(7)、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

(8)、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配置先进拌和、摊铺、碾压机械,严格工序管理,并配备相应的试验、质量检验人员,以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9)、为保证面层质量,设计要求沥青路面不得在低于10oC 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请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提前做好施工组织计划。

B 、下封层下封层采用优质改性乳化沥青,沥青材料技术指标如下:的人工轧制的米砂,岩性宜为石灰岩,按公称粒径3~8mm ,不得采用山场的下脚料,小于0.6mm 的粉料含量不得超过5%。

施工工艺:a 、喷洒乳化沥青。

用沥青洒布车(机)在晾干的基层表面上喷洒改性乳化沥青,喷洒数量按沥青含量1kg/m2控制。

b 、撒布集料。

用集料撒布机撒布集料,规格3~8mm ,数量6~8 m3/1000 m2,以碾压时不粘轮为度。

c 、碾压。

用6~8吨钢轮压路机碾压两遍。

乳化沥青破乳后,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两至四遍。

C、粘层油上下二层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必须喷洒粘层油,如两层沥青砼连续施工则可取消。

粘层油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0.3~0.5L/m2,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的要求,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并须符合《沥青施工规范》表9.2.3的要求。

粘层油宜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稳定。

D、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及施工要求:(1)原材料要求1)水泥: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推荐采用42.5缓凝水泥;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其他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