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常用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 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 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贫血。红细胞大 量被破坏可引起溶血性黄疸。
白细胞
•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 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它们可以 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 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 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 管以外的组织中。
红细胞
• 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 写成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 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 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 能。成熟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这意味着它 们失去了DNA。红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它 们通过葡萄糖合成能量。
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 红细胞减少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 ,见于白血 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 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③合成障碍: 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 3、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它源于乙型肝炎病 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 产物,有多少核心抗原就有多少e抗原。e抗原是可溶性蛋 白。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 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 性化倾向。在检查乙肝五项时,核心抗原检测不到,通过 e抗原的检测同样可以了解体内的病毒情况。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 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 ) 减少: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 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
白细胞分类计数
• • • • • 嗜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 单核细胞占3%~8% 嗜酸性粒细胞占1%~5% 嗜碱性粒细胞不超过1%
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1、尿常规检查时,留取尿液不少于10毫升。 2、一般要求女性留取尿标本时应避开经期,以 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影响检查结果。 3、最好留取中段尿。 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 污染,所以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4、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即医院提 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试管。 5、所留尿液应尽快送实验室检查,因为时间过 长会有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 等问题出现,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 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特别是急性化 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卫系统。当中性粒 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 明显增高。
•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 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细胞具有 趋化性,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 的损害,并能对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 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 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 时释放出来。

•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通常常见两对半组合有: 1)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 潜伏期后期;或者是机体携带乙肝病毒; 2)第五项 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乙肝病毒的隐性携带者或处于 感染的窗口期,也说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3)第 一,三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 4)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5)第一,三,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大三阳”,这种 情况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6)第一,四,五项阳性, 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7)第四,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 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8)第二, 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的恢复期,已有 免疫力;
• ①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包括血清酶类 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如谷丙 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等。临床表明,各种酶试验中,以 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其损 伤程度,反应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 反映其损伤程度则AST较敏感。在急性肝炎 恢复期,虽然ALT正常而γ-GT 持续升高, 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续不降 常提示病变活动。

④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已 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 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 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 质。此外,透明质酸、板层素、III型前胶原肽和 IV型胶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 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和肝硬 化密切相关。
粪便颜色
【正常颜色】正常成人粪便呈黄色或棕黄色;婴儿呈金 黄色。 【临床意义】 (1)黑色:上消化道出血(柏油便),食物性(如食猪肝、动 物血)和药物性(如服生物炭及铋、铁等制剂)所致。 (2)果酱色:菌痢、阿米巴痢疾急性发作。 (3)鲜红色:常见于肠下段出血性疾病(如结肠或直肠癌、 痔出血、痢疾)。 (4)灰白色:常见于阻塞性黄疸、钡餐造影术后。 (5)绿色:常见于乳儿消化不良、摄人大量绿色蔬菜。
常用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作者: 胡烈榕
概要
性状检查、化 学检查 尿液 常规检查、隐血 试验 粪便
血液
一般检查、其它常用 检查
血常规化验
一、血液检查
• 红细胞(RBC)男性:4.0-5.5 女性:3.5-5.0 • 白细胞(WBC)4-10 • 血红蛋白(HGb)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粪便检查
1.粪便量 【单位】克/24小时(g/24h)。
2.粪便性状

• • • •
【正常性状】正常大便呈软泥样柱状 (即成形便),婴儿的大便往往为不成形的糊 状。【临床意义】 (1)水样便:腹泻等。 (2)黏液便或脓血便:菌痢、肠炎等。 (3)柏油状便: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 出血。 (4)米汤样便:霍乱或副霍乱。
• 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 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 体液免疫反应。
生化类检查
• • • • 肝功 乙肝两对半 大生化 其它
肝功两对半检查
• 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 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 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 传染性的强弱。
• 4、HBeAb-e抗体: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 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 •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 较弱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 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5、HBcAb-核心抗体: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 (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 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 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 标志。 • 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 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 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 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当乙型肝炎 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 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 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 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 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 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 的主要标志。
②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检测肝脏对某些内 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 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临床的检测胆红 素定量的常用,总胆红素大于17.1μmd/ L为黄疸 病例,如果胆红素进行性上升并伴ALT下降,叫 做酶胆分离,提示病情加重,有转为重症肝炎的 可能。

③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试验:血浆的蛋白 (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测肝脏 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ALb下 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减弱,PT延长提示各种凝血 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血红蛋白
•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 氧的一种蛋白质。存在于红细胞内。
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 1.相对性增多: 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 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 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 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 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 状腺功能亢进等。 • 2.绝对性增多: 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 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 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 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 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 应时释放出来。
• 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 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 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 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 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 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 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 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 • • • • • •
爱滋病检测HIV 甲肝检测HAV-IGM 丙肝检测HCV 结核TB 乙肝表抗HBSAG检测 表面HBSAB 梅毒SYPHILIS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