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理性主义与类型学

新理性主义与类型学


4.3 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
罗西指出,“类型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形式的结 合。”他将类型概念定义为某种经久和复杂的事物,定 义为先于形式且构成形式的逻辑原则。”他认为,“类 型就是建筑的观念,它最接近于建筑的本质。” 当代建筑类型学既不是对历史上的建筑形式简单的 归纳和总结,也不是满足工业化大生产需要的工业产品 类型学,而是应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揭 示建筑的本质,以重建城市和建筑文化的历史连续性。 当代建筑类型学的三个基本原理:结构主义、原型和集 体无意识。
米兰的格拉拉公寓
住宅形式来自米兰 传统出租屋的意象, 底层架空,透空的 底层一边由落地的 窗间墙支撑。另一 边是纤细的列柱, 建筑两部分的连接 处是数根粗大的圆 立柱。无始无终的 列柱形成了强烈的 “廊”的感觉。 同时,建筑形式被简约到最纯粹的层面,素面外墙、正方形窗 洞、绵延不尽的柱廊以及圆形支柱,唤来了超越世俗的抽象与 纯净。
4.3 从古典主义到新理性主义
运用类型学方法进行建筑设计,首先要对历 史上的建筑类型进行总结,选取那些在特定历史 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建筑,对其进行概括、抽象 以获得一种超越个别性的“类型”,然后结合现 实需要转译成具体的建筑形象。
1.几何原型的应用
罗西认为,在传统建筑中抽取的单纯几何体是用现代语言 表达古典精神的最适宜元素。 罗西的类型学设计具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方面立足于抽象的 和形而上学的观念,他试图建立一种绝对的、普遍而永恒的建筑 形式原则,他的建筑是一个基本形体的世界,正方体、长方体、 圆锥体等柏拉图体以及开满规则窗洞的立方体、长长的拱廊和列 柱不断地出现在作品中。同时,罗西的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哲 学思想内涵。
策源地 新理 性主 义 欧洲大 陆 主要建筑 理论家 主要方法 论 历史文脉 继承层面 深层的结 构与类型 形式特征 对待传统 文化态度
阿尔 多·罗西、 类型学 克里尔兄 弟等
简洁、无 重建历史 装饰、纪 文化的延 念性 续性 从复古到 通俗化、 玩世不恭、 商业化、 戏谑性颠 反纪念性 覆
后现 代主 义
特拉尼是意大利理性主义最重 要的先锋人物,他于1932-1936年 设计建造的科莫的法西斯会馆,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标准 的现代主义风格,该建筑平面为 33m×33m的正方形,高度为正方 形边长一半的16.5m,是一个简单 的半立方体体量,通过比例和控 制线,特拉尼为这幢建筑确定了 基于几何关系的理性基础。该建 筑平面布局以内庭为核心,内庭 为屋面玻璃窗采光的双层中央大 厅,四周为办公室和会议室。建 筑立面不仅表达了梁柱、楼板的 结构逻辑,还表示出内部中庭的 存在。立面窗洞经过精心地设计, 增加了立面构图的深度。
2.原型理论与集体无意识学说
类型学( Typology)作为对城市和建筑现象进行 研究的重要方法,首先是对城市和建筑现象进行分 类和归纳,然后从现象中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特征即 原型。具体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而“理念”作为具 体事物的本质和“原型”,则是先验的、唯一的、 永恒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被创始的原型,都有其理 念本原。 中世纪之后,“原型”这个词几乎销声匿迹。 瑞士分析心理学家荣格让这个概念重获生命,在他 创立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中,原型理论对当代文 艺批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谓集体无意识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 验在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主要由“原型” 所组成.而原型就是在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的, 我们祖先的无数次重复出现的典型经验的形式。
18世纪末,法国建筑理论家科特米瑞· 狄· 昆西在《建 筑百科辞典》中以“模型”作为对比,通过区分“类型” 与“模型”的概念,第一次定义了类型的概念。 科特米瑞认为类型不是可被模仿和复制的事物,而是 形成模型的法则。 他强调了类型与模型的区别,即模型所隐含的设计行 为是复制、模仿;而类型则是指某一类对象所共同具有的 观念框架,它所隐含的设计行为是在这个框架中的发挥、 发展和获得变化。
美国
罗伯 特·文里、 折中主义、 表层的风 查尔 波普艺术 格与形式 斯·詹克 手法 斯等
4.1 从古典主义到新理性主义
在建筑思想史中,理性主义一般基于四种不同的理性 原则: 第一种:以建筑形态与空间原型为原则,它基于理 性抽象的原始空间与形态,而不是感性具象的建筑风格 与装饰,可以称为古典理性主义; 第二种:以建筑技术为原则的理性主义,是基于建 造方法、手段和过程的技术理性主义,其主要表现形式 结构理性主义萌芽于哥特复兴运动。 第三种:以实用功能为原则的理性主义即功能理性 主义,视建筑形式为使用功能的必然结果; 第四种:以经济合理性为准则的经济理性主义,将 建筑的本质建立在单纯的经济效益之上。
古典理性主义诞生于古希腊时期。美被视为是客观、有 规律和可知的,是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的关系。以帕提农神庙 为代表的古希腊建筑,无论是比例构图还是细部装饰,均体现 出严谨的理性精神。 17世纪兴起的法国古典主义,把古典理性主义推进到极 致,形成了唯理主义建筑思想:认为建筑形式美存在着先验的、 永恒的、超越一切地域民族偏见的普遍规律,而这种绝对的理 性规律就是纯粹的几何和数的关系。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对建筑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新材 料、新技术和新功能也对古典理性主义美学提出了严峻挑战。
德国柏林的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罗西采用环绕中央绿地布置 建筑的周边式布局,深红色柏林砖间以白色饰带、立面上的格网 和楼梯间顶部尖尖的坡顶一起回应着城市的“集体记忆”。
舒泽大街住宅
罗西的舒泽 大街住宅采 取了带内院 和内天井的 街区住宅模 式,反映了 他对传统城 市街区的怀 念。
卡洛· 菲利斯剧院, 原为热那亚市歌剧 院。二战期间,该 建筑遭到彻底毁坏。 罗西重新设计建造 的新卡洛· 菲利斯剧 院保存了原来歌剧 院的印迹,修复了 部分损坏的陶立克 柱和侧边门廊,并 按原建筑师卡洛· 巴 拉比那的设计进行 了部分重建。舞台 上方耸立着一座新 的4层塔楼,为彩 排室和机械室,可 以容纳新增加的机 械设备。
2.以几何构图为类型:几何类型学
法国建筑师、理论家迪朗首先发展出一套建筑类型学, 在1800年出版的《古代与现代诸相似建筑物的类型手册》 中,迪朗一共总结了72种建筑平、立面的几何组合形式, 他认为建筑形式可以从图表中的元素加以组合而成,建筑 师的工作就是在于组合这些元素,从而产生更加复杂而统 一的新形式。
3.以工业化生产为基础:工业产品类型学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后,出现了现代建筑 运动。在现代建筑运动中诞生的工业产品类型学,推动了建 筑构件的预制化、装配化和建筑设计的标准化,也反映了工 业化生产对建筑的客观要求:即建筑作为工业产品,建筑形 式必须与结构体系及建造过程协调一致,反对任何的附加装 饰。同时,作为工业产品,建筑的功能、效率成为建筑设计 出发点,建筑形式必须具有经济性、机器美学取代古典美学 成为主导性美学倾向。
3.原型、集体无意识与建筑类型学
罗西指出,建筑的本质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建筑的生成联 系着一种深层结构,而这种深层结构存在于由城市历史积淀 的集体记忆之中,是一种共同的“集体无意识”。建筑原型 不仅是对场所精神、种族经验的沉淀,而且还是气候环境、 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状况在建筑上的累积与凝聚。 建筑创作的目的在于表现原型,激活人类祖先共同经验 的积淀。原型的概念将类型学与集体记忆联系起来,而建筑 师的职责就是回到建筑现象本源,并将人们心中的原型唤醒。 新理性主义强调城市是集体记忆的中心,强调城市与历 史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他认为建筑设计的工作,首先 是为特定的环境从历史中挑选适宜的建筑类型,由此而产生 的建筑类型具有相似性,进而提出了相似性原则,强调建筑 设计不应强调自我的显示,而是应当通过建筑原型的相似性 来满足居民的“集体记忆”,由此扩大到城市的范围,就出 现了“类似性城市“的主张。
斯塔比奥独家住宅
博塔对“家”的诠释: “家应该是一个巢穴,它 包容和保护着它的栖息者 并将周围的景致呈献给他 们。”他以古典几何原型 尤其是圆形作为形式构成 的出发点,通过封闭厚实 的墙体形成与环境相隔离 的实体,而立面深邃的开 口更进一步强化了“巢穴” 的形态意向。
如斯塔比奥独家住宅、罗桑那独家 住宅,均为中间有着深深凹陷的简 单圆柱体,而圆形平面与圆柱体量, 有效地屏蔽了周围杂乱无序的建筑, 其封闭性、独立性与周围环境形成 了强烈对比。
1932年,由皮亚琴梯尼、帕加诺等人设计建造 的罗马大学新大学城,通过大面积的实墙面、方 形石柱组成的门廊,传达出一种古典建筑的神韵。
4.2 建筑类型学渊源
1.类型学的起源于昆西的类型概 念
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出现了 回归建筑自然本源的原始主义倾向。 1753年,耶稣修士马克· 安东· 劳吉埃长 老提出了原始屋架理论,他在《论建筑》 一书中描述了建筑的自然起源——原始 屋架,原始屋架作为一个原型,对此原 型的模仿成为各种建筑,进而形成城市。 在原始屋架基础上,劳吉埃架构了一个 以自然秩序为基础的建筑类型学的基本 框架。
罗西为圣· 卡塔多公墓所做的 构思草图
探究罗西的形式来源,可以从意大 “形而上”画派画家契里科的绘画 中诡异的城市场景中找到些许印迹。
马里奥· 博塔的建筑创作也是从最基本的几何原 型—方、圆和三角形人手,着眼于最基本的建筑要素— —材质、光线和空间的塑造。他运用精美的砖、石饰面, 把几何原型的神秘体验与乡土建筑的粗拙朴素结合起来。 法国艾维大教堂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法国最重要的宗 教建筑之一。博塔借鉴了拜占庭集中式教堂的圆形平面, 内外墙面均采用精美的砖饰面,运用了他的招牌式的顶 面斜切圆柱体形象,巨大的圆形体量作为对传统拜占庭 教堂的回应,表现了基督教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艾维大教堂剖面图
教堂是一个雪崩 中被摧毁的教堂重建项目,教 堂是一个长短轴分别为17m和 8m的椭圆实体,屋顶斜切形成 直径为14.5m的圆形金属框架 玻璃天窗。
教堂室内由两条石拱券支撑 着屋顶,博塔融合了水平条 纹石板饰面、石拱券等罗马 风、哥特式教堂的元素,以 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一个神圣 的精神崇拜场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