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2. 采集的时间和地点应当结合所研究的类群的生态环 境及生物学特性周密考虑,大致了解该类群的分布 范围,一般的寄主植物范围,一般的生境,异常的 种群在种的分布区边缘最常发现。因此这些地区应 当进行彻底的采集。不同的类群,最佳的采集时间 不同。如蚜虫与甲虫,蚜虫在北方每年4月中旬至6月 上旬为最佳,而甲虫则是6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南方, 蚜虫在元月底至3月中旬,甲虫在4月底至6月初。因 此,采集的类群不同,采集时间也是存在较大差异 的。
二、鉴定步骤
2.属、种的检索与鉴定
属和种的鉴定必须利用各种专著(monograph 专著、treatise、revision分类修订(订正)、review、 fauna(动物志)),特别是一些近期发表的有关 某个属的订正文章。将标本按照检索表核对检索, 对每一个性状,插图都要核对,并核对有关地理 分布的记载,若各项符合,就可以暂定下来,若 以后有条件再和已经正确鉴定过的标本进行对比, 作最后确定。
模式标本要用鲜明颜色的标签进行标记: 一般正模用红色标签,配模用绿色标签,副模用 黄色标签。
二、鉴定步骤
鉴定是分类工作的核心内容,在进行一项分类学研究时首 先要对标本做出初步的鉴定。鉴定结果:已描记的种类、没有 被描记的种类(新种、新属、…)。 按图索骥!
1. 首先检索至目和科
一般的普通教科书或手册的检索表就可进行。例如,《脊 椎动物分类学》、《无脊椎动物学》、《普通动物学》以及多 种经济动物志、昆虫志、动物图鉴、图谱等。
取用的; 3. 所选择的类群应该是能够在野外采集到,并能进
行观察。
程序
二、研究程序
在选定了研究类群(课题),需要完成以 下几步工作: 1.研究材料(标本和文献)的汇集和整理 (收集和管理); 2.鉴定、分析、描记、检索; 3.结果的系统整理; 4.结果的公开发表.
一、标本的采集和收藏
标本(生物、非生物)是分类工作者的首要物质 条件(研究材料),没有标本,分类工作就无从谈起。 因此,标本在分类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标本 的采集、收集、整理、收藏等是分类工作者必须进行 的首要工作。标本的数量、完好程度决定分类研究的 成功、质量。
虫瘿; ⑧身体的体色及体形:由于保存方式不同,有些特征
回褪去或消失; ⑨采集的大致数量; ⑩采集标本的发育阶段:卵、蛹、幼虫或成虫等;
⑾在所采集标本的周围有无伴生种类的分布,名称 或标本收集。如:蚜虫与蚂蚁,蚂蚁与瓢虫等;
一、标本的采集和收藏
标本采集应注意的事项:
6. 对所采得的标本,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进行不同的处 理,而且同种不同处理的标本应当标示清楚。
一、标本的采集和收藏
标本采集应注意的事项:
5. 采集记录 采集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标签的标本对分类学家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记录
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①采集地点(具体到乡级); ②采集地点的海拔高度; ③采集时间; ④采集人; ⑤生态环境;
一、标本的采集和收藏
标本采集应注意的事项:
5. 采集记录 ⑥寄主植物或寄主动物名称; ⑦寄生或栖息的状态及部位:叶,茎,根?或卷叶,
研究用标本有几个来源途径: 1. 国内外的博物馆、大专院校、研究所等的标本馆。 2. 私人收藏。 3. 自己去野外采集。 4. 借用、交换
一般情况,都是在收藏标本的基础上,自己再进 行不断的补充采集、借用、交换。
一、标本的采集和收藏
标本采集应注意的事项:
1. 每个种的数量不宜过少。过少,不能反应性状变化 的幅度,难以统计。
一、标本的采集和收藏
标本整理
根据不同的类群,当作专门的处理。
1. 鸟兽的剥制标本经野外制作后即可应用。
2. 兽类的头骨必须干净。
3. 无脊椎动物标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标本通 常浸于 酒精或福尔马林液中。
4. 多数昆虫必须以针插标本保存,有翅型的翅在分类 上很重要,需要展翅;许多昆虫需通过外生殖器的 研究方可鉴定,因此就需要制作外生殖器的玻片标 本。
5. 对小型昆虫多其他动物而言,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 因此需制玻片标本;如:蚜虫、介壳虫、蓟马等 。
一、标本的采集和收藏
标本收藏
一般按照分类系统进行排列,每个标本有一 个号码,未经鉴定的材料需和所隶属的科或属排 在一起,有关的记录材料应该和标本保存在一起。 模式标本的收藏应该特别注意,应该放在隔离的 收藏室中,避免在普通研究中不断使用。
一、标本的采集和收藏
标本采集应注意的事项:
3. 在采集时,应当对同种不同分布点的标本按不同的标 本来收集,便于集,对昆虫来 说,寄主植物或寄主动物、卵、蛹、被害度(虫瘿)、 分泌物等(蜂巢)均应收集;对鸟类而言,巢的组成 成分、形状、位置、卵、雏鸟、羽毛、粪便等均收集 与记录;对两栖动物来说,卵,皮蜕也应该同时收集。
生物系统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程序
一、确定研究对象(类群)-基础(标本、文献、 积累;导师,空中楼阁) 对每位分类工作者来说,在选定了自己所研究 的类群之后,首先应该根据这个类群的国内外研 究现状,来选择自己的研究内容;同时应注意以 下几点:
1. 问题的范围应该是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内完成的; 2. 在了解不够充分的类群里,模式标本应当是可以
国际上,Driver(1950)的《Name that animal: a guide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mmon land and fresh-water animals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area east of the Rockies》 是一本讨论有关动物主要分类的书,除检索表外,还有每一门 类动物的最重要的参考文献目录。昆虫学中如Brues (1954) 的 著作《Classification of Insects》,提供了目、科、亚科的检索 表,同时在每一类下还提供了比较重要的专著。
①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95%--100%酒精
②进行传统分类研究—75%酒精
③进行细胞分类研究—注射秋水仙素——HCI低渗—— 固定液(冰醋酸:甲醇=3:1)固定——75%酒精保存。
7. 在采集标本时,若一个种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应 当对不同季节的标本进行采集;对昆虫来说,可采集不 同虫态的标本;对无脊椎动物而言,由于其性成熟期较 短,标本采集应当在性成熟期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