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分类基本知识
11
2、分类方法:
近20余年来,动物分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 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分类理论方面出现了几 大学派,虽然在基本原理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各自强调的方面不同。
12
(1)支序分类学方法 (Cladistic systematics或Cladistics):
又称分支系统学方法,认为最能或唯一能 反映系统发育关系的依据是分类单元之间的血 缘关系,而反映血缘关系的最确切的标志为共 同祖先的相对近度。
7
5. 六界系统:
五界系统没有反映出非细胞生物阶段。我国 著名昆虫学家陈世骧(1979)提出3个总界六界 系统,即: 非细胞总界(包括病毒界) 原核总界(包括细菌界和蓝藻界) 真核总界(包括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8
五界系统
六界系统
I.非细胞生物 1.病毒界 II.原核生物 2.细菌界 3.蓝藻界 III.真核生物 4.植物界 5.真菌界 6.动物界
4
3. 四界系统:
考柏兰(H.F.Copeland,1938): 原核生物界(Monera) 原始有核界(Protoctista)(包括单胞藻、简 单的多细胞藻类、粘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后生植物界(Metaphyta) 后生动物界(Metazoa)。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发现细菌、蓝藻与其 他生物有显著的不同,于是提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 物的概念。
5
4. 五界系统:
惠特克(R.H.Whittaker ,1969 ):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Fungi) 植物界 动物界。 随着电镜技术的完善和广泛应用以及生化知 识的积累,将原核生物立为一界的见解,获得了 普遍的接受,成为现代生物系统分类的基础。
6
五 界 系 统 :
I.原核阶段 1.原核生物界 II.真核单细胞阶段 2.原生生物界 III.真核多细胞阶段 3.植物界 4.真菌界 5.动物界
9
二、动物分类学基本知识:
动物分类的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动物学必需 的基础。 任何领域的科学研究,包括宏观的、微观 的以及与农林牧渔等有关领域,都首先需要正 确地鉴定判明研究材料或对象是哪一个物种 (species),否则,再高水平的研究,也会失 去其客观性、对比性、重复性和科学价值。
认为不应加权(Weighting)于任何特征, 通过大量的不加权特征研究总体的相似度,以 反映分类单元之间的近似程度,借助电子计算 机的运算,根据相似系数,来分析各分类单元 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4)分子系统发生学方法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20世纪5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分类学家 采用不同动物类群中的同源分子作为特征来源。 如用核糖体RNA的碱基序列推断动物类群的系 统发生。碱基序列或氨基酸序列中相似和差异 的数量,可用于测量两个类群之间在进化上的 差异。
意大利蜜蜂
动物界Animal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昆虫纲Insecta 膜翅目Hymenoptera 蜜蜂科Apidae 蜜蜂属Apis 意大利蜂mellifera
20
为了更精确地表达种的分类地位,还可将原 有的阶元进一步细分,并在上述六个阶元之间加 入另外一些阶元,以满足这种要求。加入的阶元 名称,常常是在原有阶元名称之前或之后加上总 (Super-)或亚(Sub-)而形成。于是就有了总 目(Superorder)、亚目(Suborder)、总纲 (Superclass)、亚纲(Subclass)等名称。
18
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 (分类等级)(category):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19
例如:
狼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动物界Animal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哺乳纲Mammalia 食肉目Carnivora 犬科Canidae 犬属Canis 狼lupus
13
(2)进化分类学方法 (Evolutionary systematics):
认为建立系统发育关系时单纯靠血缘关系 不能完全概括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全部情况, 还应考虑到分类单元之间的进化程度,包括趋 异的程度和祖先与后裔之间渐进累积的进化性 变化的程度。
14
(3)数值分类学方法 (Numerial systematics):
16
3、分类准则:
由于新技术、新设备、新观念的发展,对 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研究的深入,加 上计算机的应用,极大地加速了分类学数据的 处理,使分类学中又建立起几个新的准则: (1)生物化学准则 (2)遗传准则 (3)免疫准则 (4)行为准则
17
(二)分类等级:
分类学根据生物之间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 缘关系的远近,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 分类。
第五章:动物分类基本知识
一、生物的分界 二、动物分类学基本知识 三、动物界的主要类群
1
一、生物的分界
自然界的物质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生 物是具有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繁殖、生长发育、 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的生命现象。因此, 生物世界也称生命世界(Vivicum)。
目前人们对生物的分界尚无统一的意见。
2
1. 两界系统:
林奈(Carl von Linne,1735)时代: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对生物主要以肉眼所能观察到的特征来区 分,以及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
3
2. 三界系统:
霍格(Hogg,1860)和赫克尔(Haeckel,1866):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植物界 动物界 显微镜广泛使用后,发现许多单细胞生物兼有 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如眼虫等),这种中间类型 的生物是进化的证据,却是分类的难题。
10
(一)分类依据:
1、分类系统:
(1)人为分类系统:
依据生物表面形态上的特征,或习性上的某 些特点进行分类,没有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亲缘 关系进)自然分类系统:
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 为基础的,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 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 类缘关系,称为自然分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