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词语初探新词语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反映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本文以风君《网络新新词典》和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为研究语料,分析汉语新词语的特点、来源、产生途径以及原因。
标签:新词语缩略词仿照词外来词字母词网络词一、新词语的界定关于什么是新词语,汉语语言学界的说法并不一致。
如:朱安义在《新词新语浅论》中提出:“所谓新词新语,一般认为是指: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短语或语句,或旧词的新含义,分别称作词汇性新词和词义性新词。
从时间看,一般指1949年建国以后出现的词语。
”赵克勤在《论新词语》一文中认为“新词语是指解放以后产生的,也包括解放以前各解放区或根据地产生的新词语,以及全国解放后港、澳、台使用的新词语。
”在我们收集并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新词语的界定,绝大多数学者都赞同以改革开放作为汉语新词语的起点。
如:徐波在《新词新语的文化心理透视》中认为:“新词新语指在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词语。
”陈建民《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与社会生活》对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作了如下界定:“指近十年来在上述三种口语体中流行的新词语新用法,它区别于书面上新造的科技术语和特殊用法。
”而如从形式和意义上说,新词语是表新义、新创造、新概念等。
代表这个观点的学者有:王铁琨《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1991)、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1996)等。
王铁琨(1991)指出:“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赐予。
这里的‘新’是个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
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
”我们赞同王铁琨的观点。
汉语新词的出现非常复杂,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汉语新词都收在研究之列。
因此,对所要研究的汉语新词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本文选取了风君《网络新新词典》和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为研究语料。
二、新词语的特点(一)以名词为主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汉语实词的主要类别,也是语言中运用极为广泛的三类词。
其中名词最多,出现得也最早。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出现形势也不例外。
在《网络新新词典》和《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词汇是名词性的,而只有少数词是动词或形容词。
如:动词(冲浪、贴、灌水、挖坟、打铁、挖坑、刷屏、扫楼、翻墙、博斗、血拼、偷菜、给力、hold住、萌、替、攻受等;形容词(雷、汗、囧、羡慕嫉妒恨、悲催、傻空、幼齿等);名词(网站、门户、电邮、论坛、博客、贴吧、账号、月经贴、大虾、美眉、青蛙、红楼体、裸聊、三手症、硬盘人、同人、草泥马、超女、群组、闪婚、小资、穷忙族、没女、简单方便女、剩女、房奴、孩奴、晒客等)等。
(二)多音节词的数量不断增加在《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中,多音节的新词较多,只有一个英语的缩略词,而没有单音节词。
统计结果如下:表1:《2006年汉语新词选目》词长分布表词长新词数量占据比例%单音节 0 0双音节 56 32.75%三音节 54 31.58%四音节 45 26.32%多音节 15 8.77%缩略语 1 0.58%数字0 0在《网络新新词典》中,新词语除了多音节为主以外,还出现了单音节的新词语,缩略语也逐渐增加,数字的表达萌芽出现。
统计结果如下:表2:《网络新新词典》词长分布表词长新词数量占据比例%单音节 8 1.81%双音节 185 41.76%三音节 156 35.21%四音节 41 9.26%多音节 39 8.80%缩略语 12 2.71%数字 2 0.45%从上面两表可看出,汉语新词语以多音节为主。
在《2006年汉语新词选目》表当中,绝大多数是多音节,占99.42%,只有一个缩略语,占5.48%。
在《网络新新词典》中,虽然多音节还是较多,占95.03%,但已出现了8个单音节新词语,占1.81%。
同时,缩略语和数字也出现,总供占3.16%。
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单音节、缩略语以及数字化的表达方式也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加,以符合社会的需求。
上面两表中汉语新词语的双音节的数量还是最多,说明中国人很喜欢并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人的心理文化特点在语言观上的反映。
(三)数量增大,涉及领域广据统计,汉语每年大量出现新词语,涵盖经济、信息、科技、政治、生活等领域,如:2006年的新词语为171条,2007年为254条,2008年为359条,2009年为396条,2010年为500条。
1.商业经济领域股票、婚贷、洋房贷、纸黄金、负股价、润滑经济、二奶专家、垄奴等。
2.社会生活领域白奴、奔奔族、车奴、啃老族、拼客、擒人节、换客、急婚族、半糖夫妻、婚嫁大年等。
3.信息领域电子商务、爱虫、下载、域名、站点、电子飞蛾等。
4.政治领域社情、双规、双开、国八条、国六条、国十条、十五细则、一国两制、土腐败、洋腐败等。
5.网络科技领域老鸟、美眉、PP(漂漂)、BF(男朋友)、灌水、抱抱装、动能车、草根网民等。
6.文化教育领域裸考、托业、考霸、MBA、灰色技能、笔替、高薪跳蚤等。
7.体育娱乐和卫生环保领域跑酷、入球、文替、三手病、手机幻听症等。
8.其他领域剩女、掘客、白银书、冻容、断背、压洲等。
(四)缩略词、仿造词、外来词大量出现“缩略”就是把本来较长的词或短语简略、压缩成一个较短的但仍表示相同信息量的语言符号简略、压缩而来的词语叫缩略语。
新事物、新概念的层出不穷,人们对于经常使用的较长称谓或联用词组觉得耗时间,会想办法去简缩,从而方便交际。
加上市场经济的运作对语言运用提出了更简洁、高效的要求,如: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ID(Identity)、PK(Player Killer)、NPC(Non Player Character)、网恋(网络恋爱)、小白(小白痴)、网购(网上购物)、脑残(NC)等。
“仿造词”是指在原有词语的对比下,通过其中语系的意义更换和谐音造出的新词语。
汉语新词的仿造词一般是附加方式结构进行类推。
附加方式结构有两种:1.前缀+词根新明星学者、新中间阶层2.词根+后缀奴:白奴、车奴、房奴、节奴、垄奴、墓奴、证奴族:奔奔族、试药族、网络晒衣族、洋漂族、装嫩族、赖校族、乐活族、慢活族、急婚族客:黑客、红客、闪客、晒客、威客、试客、播客、拍客、淘客党:标题党、家具党、寂寞党、该图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相关的外来词语也越发增多。
这其中既有音译词,如:晒(Share)、威客(Witkey)、世宗(Sejong)、跑酷(Parkour)、秦(chin gu)等;也有意译词,如:盗版党、断背、众包、冻容、乐活族、装嫩族等。
另外还有字母词,如:MBA、ID、OT、H、PK等(五)字母化、数字化倾向明显汉语词语中的字母化现象早己出现,如鲁迅小说中的阿Q,只是现在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如:P2P(“Peer- to- Peer”或“Point- to- Point”)、ID(Identity)、ACG (Animation Cartoon Game)、OT(Over Time)、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NPC(Non Player Character)、GG(哥哥)、MM(妹妹)、B超、IP电话、IC卡等。
而数字化在网上更流行,如我们常看到的是:886(拜拜哄)、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94(就是)、419(一夜情、“For One Night” 是“Four One Nine”的谐音)等。
(六)汉语新词语的构词与基本汉语词汇一致从构词特点上看,汉语新词语与基本词汇相同,以双音节词为例。
定中结构:脑残、单男、单女状中结构:闪离、裸考、血拼、下载动宾结构:冲浪、入世、洗血、选帅、冻容、打铁补充结构:剥离、酷毙联合结构:动漫、上佳主谓结构:地落附加准词缀结构:火星帖、自爆贴、租奴、卡奴、白奴、车奴、房奴、节奴、文替、饭替、笔替、裸替、快闪族、网课族、月光族、装嫩族、穷忙族、海蒂族、蚁族、啃老族、毕婚族等。
三、新词语的来源与产生途径近些年来,汉语新词新义大量涌现出来,网络新词和字母、数字化不断增加。
本文将汉语新词来源大致分为以下八类:(一)新造词语社会生活的每一变化,都会从词汇上反映出来。
在日常生活和网络媒体中,我们不难看到新造词,如:网恋、剩女、垃圾邮件、垃圾食品等,这是当前人们耳熟能详的新词。
(二)旧词新用人们通过词义的扩大、缩小或转移,或者语用色彩发生变化,意义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新词语。
如:“充电”原指把电源接到蓄电池等设备上,使电池重新获得放电的能力,现在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透明度”原指光线可以透过并让人看得清楚的程度,现在比喻事物的公开程度;“白奴”本意是身为白色人种的奴隶,而在今天,却引申为“作为白领的奴隶”等。
(三)吸收、借鉴外来词语由于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这不可避免地出现语言的交融。
1.直接借用,如:WTO、CT、IT、CPU、CEO、MBA、Email等,几乎是不经改造直接借用。
2.纯音译类,如博客(blog),谷歌(google),亲(chin gu)等。
3.音译加意译,如:吧(bar)、巧克力(Chocolate)、可口可乐(Coca-cola)、拷贝(Copy)、托福(TOEFL)、卡哇伊(かわいい)等。
4.意译,如:汽水(Soda)、蓝牙技术(Blue Toothtechnology)、威客(witkey)等。
5.音译、意译融合类,如:血拼(shopping)、跑酷(park-our)、晒(share、闪(shun)等。
(四)吸收方言词汇一些方言词语的使用范围扩大,渐渐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如:抓狂(闽南话)、给力(北方方言)、装蜜蜂(北方方言)、山寨(香港)、福社(台湾)、炒鱿鱼、靓丽、爆冷门、发傻(粤方言词)等。
(五)缩略词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言语交际更讲究效率,人们常用减少语言符号的手段创造新词,以求省时、省力、简洁。
因而由简称、合称或短语缩略而形成的新词语与日俱增,如:小白(小白痴)、愤青(愤怒青年)、超女(超级女声)、网文(网络文学)等。
(六)因修辞用法稳定下来而构成的新词汉语新词语造词的修辞用法常见的是比喻造词法,如:网虫,垃圾食品,流氓软件等。
(七)字母词汉语字母词指的是汉语中使用的部分或全部由字母构成的词,字母词中的字母部分源于外来语和汉语拼音的缩写,如:源于外来语的字母词:OUT(过时)、YEAH(吔)、IT(电子信息领域)、SPA(新式休闲美容)、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VIP(贵宾)、IBM(工商管理硕士)IC 卡(网络电话卡)、IP 电话(通过因特网传输的电话)等;源于汉语拼音缩写的字母词:B超、卡拉0K、维他命C、阿Q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