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讨论了当前汉语新词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掌握新词语的基本要素目标和新词语的言语技能目标。
结合新词语的特点和教学实际,从引导学生掌握词族序列、谐音序列、简缩序列、类推序列、隐喻序列、转喻序列、语义序列、情境序列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词语境”的汉语新词语教学策略。
标签:新词语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本文讨论的“新词语”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指称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的词语或产生新义的原有词语。
这些词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人们认识社会的途径以及人们的交际生活。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如何在语言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全球推广汉语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地教授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新词语,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们不仅要确定好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还应不断探索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策略。
一、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留学生学习、掌握新词语的基本要素;一类是新词语的言语技能教学。
(一)新词语的基本要素教学从新词语的基本要素的角度,可以把新词语教学分为“语音、语形、语用”三个方面。
1.语音把每个新词语读准确,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由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词语,对他们来说还没有特别要求学习新词语。
对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准确朗读新词语的难度并不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排除谐音词语的干扰,以免发错词语的声调。
如“旅游”的“旅”的声调和“绿游”的“绿”的声调不同,前者是上声,后者是去声。
谐音词语只是两个词语的语音上接近,但声韵调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2.语形掌握基本构词规则:包括音节语素化的表现形式、词民族效应形成的基本结构形式、谐音词语的表现形式、主要的简缩形式、主要的类推结构等。
前文已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帮助留学生了解以上构词规则,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构词理据的认识,便于记忆和理解新词语,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汉语语感。
3.语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认识并理解部分新词语,可是使用频率很低,即使偶尔用一次,用法也不规范。
这和学生对语义的理解有很大关系。
新词语的语义主要是概念义、本义和引申义。
概念义因为提炼程度高,所以相对抽象;本义便于理解,可是受到很多限制,不能全部直观展示;引申义较为复杂,且与语境关系密切,所以需要借助很多语境要素理解、掌握。
留学生倾向于借助已有的知识来理解词语。
但理解往往仅停留在字面义层面。
他们多注意不到隐藏在字面义背后的语义关联,所以面对很多新词语较为茫然。
学生即使掌握了一些词语的本义和相关知识,但由于对社会环境以及热点问题关注不够,也理解不了新词语的引申义,如“考碗族”“房奴”“寒促”“打酱油”“俯卧撑”等。
还有一些谐音词语,因为对语境依赖程度极高,如果没有一定的认知语境,则根本不知所云。
如“姜你军”“蒜你狠”“煤超疯”等。
汉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语境词(依赖语境程度高的词)在词语内部形成的语义关系和词语之间形成的语义关系。
有些语义关系是“潜在”的,有些则是“外显”的;对“结构”的理解也不能太窄,可以理解为一种哲学范畴,不能一看到“结构”,就只想到“形式”,它还可以是语义上的结构导致的词语内部和外部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我们可以以“考碗族”(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为例来作分析:学生看到“碗”,首先想到的是“饭碗”,这是其本义,脑子里也可以显示出饭碗的具体形象,概念义也得以呈现。
而理解这一新词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找到“工作”和“饭碗”的关系,这属于第一层外部关系。
第二层外部关系是此“工作”不是一般意义的“工作”,它具体定位于公务员岗位。
第三层外部关系是公务员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意义,或者说公务员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意义,我们把公务员的工作看成“好饭碗”,并根据所在机关层级的不同分为“金饭碗”“银饭碗”“铜饭碗”和“铁饭碗”。
至此,外部关系基本清楚,内部关系则是本词语形成的偏正关系和它所处的词族群的意义理据。
4.语用新词语教学的语用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新词语使用的语境,包括新词语使用的人群、产生和使用的语域、新词语的主要表达方式;二是新词语的语感教学。
首先是语境习得目标。
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制约着语篇的形成,各种语境变量激活了语义系统,影响了交际者对词汇、语法的选择。
Halliday 指出,影响语域变异的变量可归纳为三个: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
“话语范围”指实际发生的事情,涉及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话话题、讲话者及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
“话语基调”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
“话语方式”指言语交际的渠道或媒介。
依据以上功能语言学对语境的定位,可以确立新词语语境教学的目标为:1.教授学生把握新词语涉及的话语范围;2.教授学生把握使用新词语时与交际对象的关系,以便学生借助新词语提升汉语交际认同感;3.教授学生把握新词语的交际方式。
其次是语感习得目标。
“语感”在心理学上属“理智感”的情感范畴。
它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语言上的同义感和差别感。
在新词语教学中,语感在三大范畴中得以表现:一是反映词语所指之间的关系;二是反映新词语的语音、构词规则、修辞手段等的关系;三是反映新词语在两种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以确立新词语语感教学的目标:第一,引导学生掌握新词语的本义和概念义。
词的本义反映了词与概念的联系,词的概念义反映了词语与所指的事物或现象的关系。
第二,引导留学生掌握新词语的构词特点。
第三,引导留学生掌握新词语在母语和汉语中的异同关系。
我们以“粉丝”“果粉”“纲丝”为例来讨论新词语的语境习得目标和语感习得目标。
“粉丝”音译“fans”,义为“某人或某物的拥护者或推崇者”。
人们对某位明星或某个产品的喜爱促成了“粉”以“粉丝”之义与其他语素构词。
如人们对“苹果”产品的喜爱催生了一群推崇苹果产品的“粉丝”,为了凸显这一群体与其他粉丝群体的不同,“果粉”(“苹果”的粉丝)应运而生。
“粉”具有独立表示“粉丝”意义的能力,促成了“丝”亦能独立表“粉丝”义。
在相声演员郭德纲的粉丝日益增多时,“纲丝”(郭德纲的粉丝)出现了。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构词规律,然后习得新词语的语境联系,逐渐习得一种语感:汉语词汇中的音译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内部分离,内部语素可以和其他语素组成新词,由原来的单纯表音,变成音意双表。
由于“经济原则”,加之人们对双音节词节奏感的认同,此类词基本为双音节词。
(二)新词语的言语技能教学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词语是组成句子的重要建筑材料,新词语也是如此。
新词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留学生扩充词汇系统和知识结构,提高其汉语运用能力,提升其汉语交际能力。
根据留学生学习新词语的客观规律、心理特点和二语交际需求及特点,我们可以把新词语的言语技能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领会式”掌握新词语的言语技能、“复用式”掌握新词语的言语技能和“活用式”掌握新词语的言语技能。
1.“领会式”掌握新词语的言语技能“领会式”掌握新词语,主要指留学生对新词语内涵和外延的基本理解。
具体表现为在汉语交际中,能结合前言后语听懂新词语,并借助新词语理解对方的话语意义。
在汉语阅读中,能结合上下文看懂新词语,并能借助新词语理解整个语篇。
这个阶段是所有学生必经的学习阶段。
很多学生在达到“领会式”掌握的水平后,却长期停留在这个阶段,这当然不是汉语教师所期望的。
他们只能听懂广播、电视、电影中使用的新词语,或者在交际中听懂对方使用的新词语,但不会在言语交际中主动使用新词语,或者即使尝试使用,用得也不恰当。
在课外阅读时,他们仅仅满足于某些新词语不会给他们带来阅读障碍;在写作中,他们大多不会主动“冒险”使用新词语进行表达,有时即便使用了新词语,用法也很不恰当。
可以说,这个阶段对新词语的学习和掌握还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领会式”掌握新词语的言语技能的获得还以认知为基本特征。
在这个阶段中,留学生还不能自如地再现新词语,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新词语,并进行适当的言语输出。
这与母语为汉语的中小学生学习新词语存在很大不同。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教师没有刻意地去教中小学生学习新词语,但他们在言谈中能很自如地使用新词语——他们从电影、电视、网络中很自然地习得新词语,并积极使用。
2.“复用式”掌握新词语的言语技能心理学上的“复用”指在记忆中再现某种材料。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在没有言语信息输入的情况下,学生会主动地再现某些新词语。
“复用”与“领会”是相容的,复用的特点是再现,再现的新词语一定是过去感知并掌握的新词语。
在复用新词语时,学习者说话或者写作时都不会加入任何自己的创造性的东西,仅会“机械地”使用新词语。
“复用式”掌握在形式上表现为学习者已能主动说出或写出新词语,但在内容和形式上还不能做到个性化的表达。
3.“活用式”掌握新词语的言语技能以学过的新词语为基础,能比较自由地、创造性地使用新词语进行说或写时,就可以认为学生拥有了“活用式”掌握新词语的言语技能。
“活用式”掌握新词语的标志是创造性地使用新词语,强调不仅要“领会”并会“使用”,而且要会“创造性的使用”。
这是新词语学习的较高层级。
具体表现为学习者使用新词语时,游刃有余,谈吐自如,这时学习者的内部言语活动用的是汉语思维,母语基本没有介入。
比如学生能很快概括出“凡客体”的具体结构,并自如地写或说出自己“创造”的“凡客体”。
以上三个层级目标呈金字塔状,底部人数最多,顶端人数越少。
二、汉语新词语的“词语境”教学策略所谓“词语境”,指影响词语使用和理解的词内和词外语境。
词内语境包括词语内部的语音关联、语义关联、结构关联,词外语境包括词语使用的语域和词语的上下文。
在新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词内外的语境,激活学生的语义联想思维,进行新词语内部语义联想和外部语义联想,从而明确新词语的概念所指,并掌握构词规律。
具体表现在教会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序列:(一)词族序列词族序列主要是新词语形成的典型词族群。
在教学中,教师应先帮助学生理清这些词族序列中的中心成分,然后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新词语。
如:~族:……的一类人。
啃老族啃嫩族月光族日光族刚需族~体:本来指文字的书写形式或作品的载体。
如“楷体、宋体、公文体、政论体”等。
新词语中的“体”主要指的是话语的语言组织格式和特点,是对不同特点的语言格式或形式的归纳,体现了人们对语言及语言功能的关注。
如:凡客体:对网购品牌“凡客诚品”的广告文案的写作模式进行了归纳,由一系列形如“爱XX,爱XX,我不是XX,我是XX”的短句组成。
回音体:将一句话逐字缩短,模拟回音而形成的一种话语格式,目的是让人们体验由于或雷人、或悲愤、或其他感情而产生的荡气回肠之感。
子弹体:网友模拟影片《让子弹飞》中独特幽默的台词或影片片名而归纳的语言格式,典型句式是“让XX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