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转:重要问题说3遍,重大事项查3遍!

股转:重要问题说3遍,重大事项查3遍!

触目惊心的新三板大股东占用资金事件!分层制度落地后,挂牌企业即将突破8000家,但是新三板交投依旧低迷。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挂牌企业同比呈现放缓趋势:4月挂牌596家,5月挂牌491家,6月挂牌249家,截止今天(7月12号)7月仅仅新增74家挂牌企业。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称,股转系统对资金占用情况的监管,正从挂牌公司向前移至拟挂牌公司。

据悉,股转系统要求拟挂牌公司开展项目期后关联方资金占用事项的自查及整改。

包括报告期后至首次申报日前发生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必须于申报前清理,并在申报文件中披露,否则将不具备挂牌条件;首次申报日后至取得挂牌同意函期间,若发生关联方资金占用的,不再考虑清理情况,一律要求撤销申报。

今年以来,新三板上屡屡上演的奇葩董事长快递辞职信、跑路潮、财务数据造假、惩罚主办券商、约谈违规企业高管等事件显示,监管层正在对大股东资金祭出达摩神剑,以从源头上清洁整个新三板市场,达到“打扫屋子再请客”之目的。

业界认为这很可能仅仅是监管风暴的开始。

未来中介机构将要随企业一同承担再次出现资金占用问题的风险。

与此同时,挂牌审查期间出现大额资金占用的情况将会直接被劝退。

这不,一些“顶风作案”的挂牌企业就光荣上榜了。

7月4日,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对山东飞达集团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飞达股份,股票代码:830919))发出《关于对山东飞达集团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公告显示飞达股份在2015年度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之间发生资金往来,借方累计金额6,932.20万元,贷方累计金额为3,494.42万元,2015年末余额为3,437.78万元;截至2016年5月31日,关联往来余额为3,298.49万元。

7月5日,中国证监会河南监管局分别对河南特耐工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百逸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华丽纸业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出具警示函,原因都是这五家公司涉嫌存在资金被关联方占用问题。

这其中比较典型代表是“家族企业”百逸达,其董事长杨光辉的一双儿女——杨晓龙、杨志豪,二人占用公司资金累计达3589.43万元。

再往回看,2015年5月,时空客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书。

时空客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恩权2015年累计占用公司资金1.86亿元,扣除已经归还的1.2亿元,还有6600万元在继续占用。

随后不久,王恩权因占用公司资金问题向公安机关自首,并提交辞呈。

2015年12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凌志环保(831068)大股东占用资金情况也在新三板市场引起了不少争议。

资料显示,凌志环保自从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后到2015年10月底,其大股东凌建军就一直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2新三板企业大股东占用资金背后有苦衷?中国普遍存在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经营的情况,面对白花花的银子,大股东难免生出占便宜的想法。

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在国外证券市场绝无仅有,而我国则风靡整个股市。

股权结构过于单一,内部治理不规范是导致新三板公司频繁出现股东占款问题的主要原因。

同时,对于很多新三板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老板来说,完全没有适应公司由非公众公司到公众公司的转变,还以为和此前一样,认为公司的钱就是老板自己的钱,损害上市公司和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这从侧面也导致了公司伦理的缺失。

除了新三板公司高管对相关法规和流程认识不完整和不健全外,大股东侵占公司资金或许有着融资艰难的苦衷,并非出于本意,而这种困境短时间内尚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即使日交易额较居前达到千万元的凌志环保也同样如此。

啃哥张弛认为,监管存在漏洞和监管不严大股东挪用资金一个重要原因;大股东挪用资金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是对其它股东的一种伤害。

面对更加隐蔽的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新三板资本圈记者发现大股东占款金额依然巨大、占款方式也更加隐秘、占款渠道也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

3大股东挪用资金问题这个问题怎么破解?目前新三板市场不少家族企业,传统企业,大股东或者高管挪用资金的现象较为严重。

以资抵债和以股抵债是资本市场探讨解决大股东占用资金经常讨论的方案。

对于以资抵债方案来说,不少抵债进入上市公司的资产主要是难以带来利润和现金流的辅助生产系统、难以套现的土地和房屋、回报较少的股权以及商标等无形资产。

表面上看,“摆平”占款问题了,但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却因此下降。

而“以股抵债”的关键点在于定价。

其“不同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或者一般股权转让,需要考虑纠正侵占过错的特殊性,充分体现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及其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

通常来说,寄望大股东主动“完璧归赵”几无可能,因为大股东当初占款时,几乎没想到过要“原物奉还”。

大股东用现金偿还占款本是最为合情合理。

目前来看,现金还款颇具操作难度。

一方面,相当一批大股东及关联方效益低下,根本无力支付现金;另一方面,鉴于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关联,如果没有司法介入,寄望大股东主动“完璧归赵”几无可能。

新三板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极,以行政手段解决大股东占款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我国法治经济不断推行的背景下,用法律法规来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是大势所趋。

7月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业务部下发了有关公司资金占用问题的最新监管决定。

挂牌公司发行股票时,如果存在大股东资金占用等情形的,正在核查和整改的公司,暂停备案审查。

也就是说,如果挂牌公司事涉大股东资金占用等情形,且尚未解决,企业的定增将无法进行。

与此同时,挂牌审查期间出现大额资金占用的情况将会直接被劝退。

严厉的监管新政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您明白了股转的良苦用心了吗?触目惊心的新三板大股东占用资金事件!分层制度落地后,挂牌企业即将突破8000家,但是新三板交投依旧低迷。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挂牌企业同比呈现放缓趋势:4月挂牌596家,5月挂牌491家,6月挂牌249家,截止今天(7月12号)7月仅仅新增74家挂牌企业。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称,股转系统对资金占用情况的监管,正从挂牌公司向前移至拟挂牌公司。

据悉,股转系统要求拟挂牌公司开展项目期后关联方资金占用事项的自查及整改。

包括报告期后至首次申报日前发生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必须于申报前清理,并在申报文件中披露,否则将不具备挂牌条件;首次申报日后至取得挂牌同意函期间,若发生关联方资金占用的,不再考虑清理情况,一律要求撤销申报。

今年以来,新三板上屡屡上演的奇葩董事长快递辞职信、跑路潮、财务数据造假、惩罚主办券商、约谈违规企业高管等事件显示,监管层正在对大股东资金祭出达摩神剑,以从源头上清洁整个新三板市场,达到“打扫屋子再请客”之目的。

业界认为这很可能仅仅是监管风暴的开始。

未来中介机构将要随企业一同承担再次出现资金占用问题的风险。

与此同时,挂牌审查期间出现大额资金占用的情况将会直接被劝退。

这不,一些“顶风作案”的挂牌企业就光荣上榜了。

7月4日,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对山东飞达集团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飞达股份,股票代码:830919))发出《关于对山东飞达集团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公告显示飞达股份在2015年度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之间发生资金往来,借方累计金额6,932.20万元,贷方累计金额为3,494.42万元,2015年末余额为3,437.78万元;截至2016年5月31日,关联往来余额为3,298.49万元。

7月5日,中国证监会河南监管局分别对河南特耐工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百逸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华丽纸业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出具警示函,原因都是这五家公司涉嫌存在资金被关联方占用问题。

这其中比较典型代表是“家族企业”百逸达,其董事长杨光辉的一双儿女——杨晓龙、杨志豪,二人占用公司资金累计达3589.43万元。

再往回看,2015年5月,时空客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书。

时空客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恩权2015年累计占用公司资金1.86亿元,扣除已经归还的1.2亿元,还有6600万元在继续占用。

随后不久,王恩权因占用公司资金问题向公安机关自首,并提交辞呈。

2015年12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凌志环保(831068)大股东占用资金情况也在新三板市场引起了不少争议。

资料显示,凌志环保自从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后到2015年10月底,其大股东凌建军就一直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2新三板企业大股东占用资金背后有苦衷?中国普遍存在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经营的情况,面对白花花的银子,大股东难免生出占便宜的想法。

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在国外证券市场绝无仅有,而我国则风靡整个股市。

股权结构过于单一,内部治理不规范是导致新三板公司频繁出现股东占款问题的主要原因。

同时,对于很多新三板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老板来说,完全没有适应公司由非公众公司到公众公司的转变,还以为和此前一样,认为公司的钱就是老板自己的钱,损害上市公司和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这从侧面也导致了公司伦理的缺失。

除了新三板公司高管对相关法规和流程认识不完整和不健全外,大股东侵占公司资金或许有着融资艰难的苦衷,并非出于本意,而这种困境短时间内尚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即使日交易额较居前达到千万元的凌志环保也同样如此。

啃哥张弛认为,监管存在漏洞和监管不严大股东挪用资金一个重要原因;大股东挪用资金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是对其它股东的一种伤害。

面对更加隐蔽的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新三板资本圈记者发现大股东占款金额依然巨大、占款方式也更加隐秘、占款渠道也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

3大股东挪用资金问题这个问题怎么破解?目前新三板市场不少家族企业,传统企业,大股东或者高管挪用资金的现象较为严重。

以资抵债和以股抵债是资本市场探讨解决大股东占用资金经常讨论的方案。

对于以资抵债方案来说,不少抵债进入上市公司的资产主要是难以带来利润和现金流的辅助生产系统、难以套现的土地和房屋、回报较少的股权以及商标等无形资产。

表面上看,“摆平”占款问题了,但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却因此下降。

而“以股抵债”的关键点在于定价。

其“不同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或者一般股权转让,需要考虑纠正侵占过错的特殊性,充分体现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及其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

通常来说,寄望大股东主动“完璧归赵”几无可能,因为大股东当初占款时,几乎没想到过要“原物奉还”。

大股东用现金偿还占款本是最为合情合理。

目前来看,现金还款颇具操作难度。

一方面,相当一批大股东及关联方效益低下,根本无力支付现金;另一方面,鉴于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关联,如果没有司法介入,寄望大股东主动“完璧归赵”几无可能。

新三板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极,以行政手段解决大股东占款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