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血液成分一览表(品名,规格,性质,适应症,剂量与用法 )品名1红细胞悬液2浓缩红细胞3洗涤红细胞4冷沉淀5新鲜冰冻血浆6普通冰冻血浆7少白细胞红细胞8机采血小板规格1 1u/袋2 1u/袋3 1u/袋4 1u/袋(20-30mL)或依临床需要的规格制备5 每袋200mL 100mL 50mL 25mL 四种规格6每袋 200mL 100mL 50mL 25mL 四种规格7 1u/袋8 机采法:一个治疗量/袋 (200mL)性质1红细胞悬液 200mL全血去除90%以上血浆后加适量添加液(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制成。
2浓缩红细胞:一个单位含200mL全血中全部红细胞,30mL左右血浆,Hct0.75±0.05,携氧能力同全血,容量仅为全血的1/2--2/3。
3洗涤红细胞:1个单位含200mL全血中70%的红细胞(60-70mL)及生理盐水50mL。
该制品去除了80%以上的白细胞和99%的血浆,也去除了钾、氨、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
4冷沉淀: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1个单位。
其中含凝白因子Ⅷ和因子Ⅷ约100u,纤维蛋白原250mg,还有丰富的纤维结合蛋白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5新鲜冰冻血浆:每袋除血小板外含全部凝血因子,其浓度与新鲜全血相似,200mL本制品含血浆蛋白60-80g/L 纤维蛋白原2-4g/L6 普通冰冻血浆:除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Ⅷ外,其余成份同新鲜冰冻血浆。
7少白细胞红细胞: 1个单位由200mL全血制备,含红细胞60-80mL,适量添加液,离心去除约70%的白细胞。
8机采血小板:机采法:一个治疗量约处理全血量3500mL,平均含血小板3.0*10的11次方个,混入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少,产品纯度高。
适应症1各种慢性贫血;急性出血或手术失血。
因血浆基本移出,故输血反应较少。
2心、肾功能不全者输血;小儿、老人、及孕娠期输血3 ①输全血或血浆发生过敏反应或发仍贿②高钾血症;肝、肾功能障碍③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①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②纤维蛋白原缺乏症③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DIC、肝功能衰竭④宫颈糜烂、外阴搔痒症、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耳炎及创面不愈等。
(局部外用Fn制品)5①各种凝白因子缺乏性疾病②烧伤、血浆置换6除不能用于因子Ⅴ和Ⅷ缺乏的替代治疗外,其他与新鲜冰冻血浆相似。
7①用于2次以上非溶血性发仍贿②血液透析、器官移植患者③需反复输血者8①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的9次方/L伴出血者②血小板不低而功能障碍引起出血者③大量出血、输液引起血小板稀释伴出血者④各种手术血小板数应提升到至少50*10的9次方/L,关键部位(如脑、眼睛)手术,血小板数应提升到100*10的9次方/L剂量与用法1剂量试病情而定,可按1单位提升Hb 5g/L 估算,用输血器输注。
因有添加液,故输血速度较快。
2浓缩红细胞 1单位约提升 Hb5g/L,输前混匀,必要时向血袋内注入50mL生理盐水。
制备后立即输注。
极限速度:1ml/kg/h3洗涤红细胞:剂量随病情而定,成人输注3个单位约提升 Hb10g/L(洗涤损失部分红细胞)。
制备后立即输注。
4 ①治疗血友病每袋含因子Ⅷ100u计算,轻度出血给10-15u/kg体重,中度出血给20-30u/kg,重度出血给40-50u/kg②血管性血友病的剂量为每10kg体重输1袋。
37℃水浴融化后输血器输注5 5mL/kg体重。
同型输注,37℃水浴融化后输血器输注,速度5-10mL/分钟,融化后不宜再冷冻。
6同新鲜冰冻血浆7剂量随病情而定,宜可按1个单位提升 Hb4g/L估算。
8每m2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数1.0*10的11次方个可提升血小板5-10*10的9次方/L。
成人每次输1个治疗量(机采),隔2曰1次或根据病情定;儿童每10kg体重输2个单位,隔曰一次。
用输血器快速输入成分输血主要制品的临床应用1.红细胞悬液(添加剂红细胞):用多联袋(几个袋子连在一起)制备,先把全血离心,然后尽量移除上层血浆,再把添加剂加入红细胞内即制成。
添加剂是特别设计的红细胞保存液。
它不仅能使红细胞很好地保存,而且红细胞被添加剂稀释,输注更流畅。
这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红细胞制品。
(1)适应证:这种红细胞几乎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
主要用于:①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②外伤、手术、内出血等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③小儿、老人及妊娠期并发贫血需要输血者特别适合本制品。
(2)剂量及用法:剂量视病情而定,成人可按1单位(200ml全血制得)提升Hb 5g/L估算。
输注前要充分混匀,用输血器输注。
2.浓缩红细胞:将采集到联袋内的全血经过离心使红细胞下沉,把上层血浆移走,剩下的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即为浓缩红细胞。
国外已用红细胞悬液取代浓缩红细胞,国内所用红细胞制品也以红细胞悬液为主,浓缩红细胞已较少应用。
(1)适应证:与红细胞悬液相同。
(2)剂量及用法:与红细胞悬液相同。
3.少白细胞的红细胞:从全血或红细胞悬液中去除白细胞的方法较多,其效果依据方法不同而异。
常用的有离心法(又称去膜法)和滤器过滤法。
前者能去除70%以上的白细胞;后者能去除95%以上的白细胞。
好的滤器能使白细胞去除率达99.9%以上。
我国血站普遍采用离心法制备本制品,过滤法多在血库或床边进行。
(1)适应证:该制品主要用于:①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发热反应的患者;②准备作器官移植患者;③需长期反复输血的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等。
(2)剂量及用法:与红细胞悬液相同。
4.洗涤红细胞:全血或红细胞悬液经过离心,把上层血浆或添加剂及白膜层移去,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常规洗涤3次),最后加50ml生理盐水悬浮即制成。
(1)适应证:该制品主要用于:①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而又需要继续输血的患者;②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③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需要输血者。
(2)剂量及用法:根据病情决定用量,用输血器输注。
该制品在制备过程中损失了部分红细胞,用量要比红细胞悬液大一些。
5.浓缩白(粒)细胞:制备方法有手工法和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法,前者已趋向于淘汰。
(1)适应证:近年来,不仅对中性粒细胞过低的患者不主张进行预防性粒细胞输注,而且治疗性粒细胞输注也不轻易应用。
主要原因是:①目前普遍采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单采法)难以获得足够量的粒细胞;②粒细胞离体后功能很快丧失;③粒细胞输注副作用大;④粒细胞显著减少的患者已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如注射G-CSF.浓缩白(粒)细胞输注的适应证应用时要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且感染相当严重;③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
即使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也要充分权衡利弊后才考虑输注。
(2)剂量及用法:每天输注的剂量要大于1.0×1010个粒细胞,而且要每天输注一次,连续4~6天,直到感染被控制或证明无效为止,用输血器输注。
6.浓缩血小板:制备方法有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法和手工法,前者从单个供者采集一次就够一个治疗剂量(我国规定一个治疗剂量应至少含血小板2.5×1011个),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极少;后者从全血经离心分离制备,需要多个供者才够一个治疗剂量,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较多。
(1)适应证:该制品主要用于①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数低于2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②血小板数不低,但因功能异常所致严重出血者;③大量输血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伴有严重出血者;④预防性输注:仅用于血小板数较低并有潜在出血危险的患者,不可滥用。
(2)剂量及用法:输注剂量视病情而定,用输血器输注。
每m2体表面积输入1.0×1011个血小板,可使输注后1小时的外周血小板数增高(5~10)×109/L.儿童每10㎏体重要输手工法制备的血小板2个单位(200ml全血制成的血小板为1个单位)。
7.新鲜冰冻血浆(FFP):全血采集后于6~8小时内分离出血浆,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成块即制成。
该制品几乎含有血液中全部凝血因子。
(1)适应证:这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一种血浆。
主要用于①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某种凝血因子先天性缺乏而又无相应浓缩剂时);②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如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③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④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⑤抗凝血酶Ⅲ缺乏;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⑦血浆置换时作为置换液。
(2)剂量及用法:首次剂量为每㎏体重10~15ml,维持剂量为每㎏体重5~10ml.应用时在37℃水溶中融化,不断轻轻地摇动血袋,直到血浆完全融化为止。
融化后在24小时之内用输血器输注。
8.普通冰冻血冻:它与FFP的主要区别是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Ⅷ含量较低,适用于因子Ⅴ和Ⅷ以外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替代治疗。
9.冷沉淀:FFP于4℃融化后分离出沉淀物,即为冷沉淀。
(1)适应证:主要用于:①儿童及成人(轻型)血友病A;②血管性血友病;③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
(2)剂量及用法:常用剂量为每10㎏体重输入1~1.5单位(400ml全血的血浆制备成1个单位)。
用前需融化,融化后宜尽早用输血器快速输注。
10.健康人血白蛋白(白蛋白):该制品是用物理的和化学的方法从混合人血浆中提取而得。
分出的白蛋白经60℃10小时回执灭活各种病毒,故应用该制品无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
(1)适应证:主要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扩容治疗、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蛋白血症、防治新生儿溶血病的核黄疸等。
(2)剂量及用法:输注剂量应根据病情和检验结果而定,成人的常用剂量为每次输注4~10g,小儿剂量为每㎏体重0.5~1g,缓慢静脉滴注。
11.静脉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它是应用某些技术由上千人份的混合血浆制备的。
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实际上是把免疫球蛋白制剂中所含的大量抗体输给受者,使之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很快变为暂时免疫保护状态。
(1)适应证:该制品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按输注剂量可分为小剂量和大剂量两类。
小剂量通常用作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替代疗法;大剂量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也用于单独用抗生素治疗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尤其是接受化疗或放疗的血液病患者并发的全身性病毒和(或)细菌感染的治疗。
(2)剂量及用法:小剂量一般每3~4周输注0.1~0.3g/㎏;大剂量为每天输注0.4g/㎏,连续用5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