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ppt
(4)毕业生辅导,对一切学生追踪研究。
(5)与其它机构与人员合作。
11
第二讲 小学生主 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
12
中小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
• 一、抗拒权威
• 1.抗拒行为、不理不采的态度 • 2.蔑视纪律和规范(逃学、出走、抽烟.赌博等) • 3.校园暴力、反社会(病态人格)
• 二、品行不良
• 1.偷窃与偷窃癖 • 2.不诚实(撒谎) • 3.轻视学业 • 4.交友不良
• 外部原因 :现实生活压力过大 、生活中的未知 变量太多 、对中学生使用网络的错误教育方式 和引导
34
网络成瘾的防治
• 家长和老师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中学 生的上网行为
• 其次,提高中学生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重塑 自信。
• 建立现实社会的自我满意感是最基本的预防思 路。只有当青少年在现实的生活中寻找到真正 的目标和方向,内心充实,情感积极,网络的 诱惑力才会减少
27
危机干预
1. 确定问题(问题的评估); • 2. 保证求助者安全; • 3. 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 • 4. 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付方式; • 5. 制定计划;
6.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
28
小学生自杀原因分析
根本的原因是他们面对的心理压力的急 剧增大与需要处理这些压力和危机的能 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再加上外部环境的 不及时引导,如果这种矛盾得不到及时 解决,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心理崩溃,以 自杀的方式来解脱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31
网络成瘾的现状
• 中小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据民盟北京市 委2004年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 约有13万多人,占14.8% (初中生11.8%,高中 生15.97%)。
• 中小学生网络成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网络游戏成瘾。所占比例高达40%以上。2、网 络交友成瘾。3、网络色情成瘾。4、网上信息收 集成瘾。5、计算机成瘾。6、其他强迫行为。如, 不可抑制地查看邮件、参与网上讨论、BBS发表 文章、购物、拍卖等活动。
性质和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预测程度、对自 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临场经验和应试技 能、个体的身体状况如体质的好坏、疲劳过 度、睡眠质量,另外,考试焦虑还与个体的 个性特点有关,忧虑、情绪不稳定、追求完 美倾向的学生更易产生考试焦虑。
18
考试焦虑的客观原因
• 教师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 当面临一些重大的考试时,学生由于意23四Fra bibliotek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
• 小学生危机及其表现 • 情境性危机 • 发展性危机 • 存在性危机
24
危机表现
• 认知方面,注意力不能集中,沉溺于危机事件而不能 自拔,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因为强迫性思维、自 我怀疑和犹豫而受到影响,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 与现实情况有明显的不同,出现夸大化的倾向;
8
五、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 方式和途径
• (一)方式:发展性辅导与补救性辅导
• (二)途径
• 1、独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
• 2、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团体活动之中
• 3、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 4、 个别辅导
• 5、小组辅导
9
六.不同教师的辅导职责
1、科任教师的辅导职责 (1)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及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2)提示该学科有关职业的资料,如该学科与哪些职
13
三、人际关系困难
1.孤独 2.社交恐惧 3.侵犯行为 四、个性缺陷 1.自我意识危机 2.情绪不成熟 3.害怕与拒绝挫折(强迫症、恐惧症、心身转换症、
逃避与退缩行为) 4.希望破灭和退化(感情冷漠症、抑郁症) 五、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过度关注自我、情绪的两极性、性别角色混乱、人格冲突、 人际关系冲突、性心理问题。
7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主要内容
• 基本内容: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 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 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 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 识。
• 具体内容: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 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 段的具体具有内容。分小学低年级、小学 中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四个阶段。
性教育与辅导:自我保护、男女学生的“约会”问题、爱 抚和性的尝试、抵御“黄毒”。
14
小学生特殊的心理问 题及辅导
15
一、考试焦虑及矫正
• 考试焦虑是指学生因担心考试达不到目标或 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 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 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它是一种现实性 或客观性焦虑。也就是说,考试焦虑是由考试 情境引起的,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 要因素。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 焦虑之间呈负相关,即考试焦虑越高,学习成 绩越差。
3
二、学校心理健康的任务
• 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
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 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 往中体验友情。
4
小学中、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的主要任务
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 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 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 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 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 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 缺乏健康的自我形象
• 家庭因素 • 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 • 成长中的困惑与迷失 • 经历身体、情绪及其它方面的虐待
• 父母的不合情理 • 不良行为已被条件化
• 坏榜样的作用 • 学校不合情理的条规及教师不合情理的态度
21
儿童多动综合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父母童年有多动症状对儿 童多动症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2)脑外伤或中毒因素。幼年时受过脑外 伤或食物中毒而导致的神经系统障碍。
(3)教育和环境因素。不良的成长环境, 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导致的多动症状。
22
儿童多动症的矫正
儿童多动症是神经行为问题,因此, 治疗起来难度较大,可采用多种方法配 合治疗,必要时求助医院神经科,采用 药物配合治疗。 • 强化法, • 替代法;
32
网络成瘾的危害
• 对于青少年而言,正是自我发展的重要形成 时期,这一发展由于虚拟网络的各种非现实 性因素,而使之缺乏良好发展的必要环境, 因此容易导致人格缺陷。
自我角色的混乱 ; 心理生理受损 消极地逃避现实 自我约束力的下降 违规甚至犯罪行为
33
网络成瘾的成因
• 内部原因:自我满意感的缺失、人格中的某些缺 陷、缺乏理解与沟通,过重的学习压力,内心 的孤独、寂寞,成人感的无法兑现才更多的沉 溺于网络之中的,他们之所以过度迷恋网络是 为了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愉快或压力。或 者说网络成瘾症患者在网络中所体会到的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寻找到。
业有密切的联系,这些职业的性质,在社会上的地 位等。 (3)对该科志趣作试探及甄别,发现对该学科有特殊 才能的学生。 (4)鼓励并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 (5)补救学生在科目中的困难和障碍。 (6)领导一种学会或与该学科有关的学生活动。 (7)与辅导员或班主任密切合作。
10
• 2、.班主任的职责
班主任除兼有科任教师的职责外,还有以下职责;
识到考试成绩对自己的意义重大,或者 当考试与奖惩挂钩时都会引起学生的焦 虑。 • 与考试本身有关。 • 学生自身的气质类型。
19
小学生考试焦虑的矫正策略
• 1.重建自我,确立合理的期望值 • 2.加强考前复习,提高应试技能 • 3. 注意力转移 • 4.运用一些心理矫正方法。如放松训练、
暗示训练、表象训练、系统脱敏方法以 及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特征等减少和消除 考试焦虑的发生。
• 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
35
六、教师对适应不良问题的观察视角
• 重视外损性问题行为,忽视内损性问题行为 打架、偷盗、说谎--焦虑、孤独、抑郁
• 重视行为问题,忽视人格问题 逃学、攻击--自卑多疑
• 重视外在原因,忽视内在原因及作用机制 家庭、班级、同伴--个性特点、认知风格等
36
七、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间接成因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彭水籍国家注册志愿者 张智
1
第一讲
小学生心理健康
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2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积极的自我观念,能悦纳自己,也能被别人所 悦纳; 情绪稳定,乐观豁达; 同情他人,善待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 友好相处,有朋友; 乐于学习,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9
自杀预防与干预
• 1.创造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和谐外 部环境。
• 2.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增强自杀危机预防 的理念。
• 3.建立和健全自杀预防和干预的组织体系 和管理机构。在各级各类中学设置自杀 危机干预机构,
• 4.培育学生的价值观,提高意志力和耐挫 力。
30
五、网络成瘾及其矫正
• 网络成瘾的特征 :
• 情绪情感方面,常常表现出负性情感,如悲观、失望、 极度焦虑、抑郁等,对环境变化有强烈的情感波动, 虽能意识到这种负面情感,但很难控制;
• 行为方面,有不恰当的行为表现,需要花很大精力才 能维持日常功能,学习效率下降,逃学逃课,离家出 走,怕与人交往,对社会、他人表现出逆反、冷漠、 攻击等消极行为,更为严重者会导致自杀或他杀等极 端的逃避手段。
25
中学生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心理方 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自我认知和思维 的极端偏差
26
危机预警与干预
• 1.建立以家庭、学校、社区和单位为基础, 以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为辅助, 以医疗单位、专业预防救援机构为保证的社 会预警系统,提高对高危中学生群体干预和 协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