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六章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

第十六章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


第五节
预防免疫
一、预防接种的意义 1.对传染病的预防作用 2.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的效果 二、疫苗的种类 1.灭活疫苗 2.减毒活疫苗 3.组分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
三、预防接种的途径和方法

据活疫苗的种类不同,采用口服、注射(皮 内注射、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划痕、气 雾吸入等途径。
四、大学生的预防接种
护理要点
1.帮助树立信心和决心,保持乐观的情绪。 2.尊重患者,关心患者。避免外来刺激的影响, 创造舒适的休养、治疗环境。 3.要细心、耐心、周到,如患者心理情况、活 动范围、卫生条件及饮食的安排与调节等。 4.解除肌肉紧张度,轻者可鼓励户外活动,尤 其早晨和晚饭后活动;较重者给予按摩。 5.开展娱乐活动以减轻患者的忧虑及烦恼。 6.说明疾病情况,引起重视,使其早日康复。
让患者侧卧,然后将肛表头部涂以润滑剂, 徐徐插入肛门,插人肛表的一半左右,放置 时间约3-5分钟,正常范围为36.5℃一37.5℃。
2.脉搏(P)


可因年龄、性别而有所不同。正常成人在安 静状态下为60一100次/分。 脉搏在日间较快,安静及睡眠时较慢;体力 劳动、精神紧张、兴奋时可增快。
测量脉搏方法
五、传染病的护理
1.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护理 (1)按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保持室内清洁、温暖、通风。 (2)保持口腔清洁,清除鼻咽分泌物和痰液,禁止随地吐痰。 (3)饮食要富有营养,鼓励多饮水。 (4)密切观察病情,在患病期间体温可升高,通常不需要降温治疗, 忌用冰敷及酒精擦浴。如体温过高,给退热药要慎重。 (5)急性期应避免与病人接触,应严格限制探视,减少交叉感染。 (6)在流行病期间可注射相应的疫苗,如流感疫苗、肝炎疫苗、麻 疹疫苗、卡介苗等。 (7)衣物经常在阳光下曝晒,生活用具要煮沸消毒,便器、痰 具用0.1%过氧乙酸浸泡一小时。室内可用15W紫外灯照射1-2 小时消毒。
二、癌症的普查


定期防癌普查,不盲目自信自身健康水平。 大学生防癌普查,需据年龄、性别及是否高 危人群。 大学生只需做单项选择性普查,如慢性乙肝 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检查AFP 。
三、体检后做些什么
1.查出患某病,防治意见。 2.怀疑患某病,要明确诊断,生活行为习惯需 注意事项、是否定期复查。 3.发现某些检查指标临界或异常,如临界高血 压,定期监测复查,对生活行为习惯调整。 4.对检查指标观察对照,早期发现病变。
四、骨折患者的护理
1.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伤口情况,抬高患肢,如有 发钳、肿胀、麻木、持续性疼痛,应去医院处理。 2.坚持肢体功能锻炼。骨折两周内可先进行肌肉舒缩活 动。 3.不能行走、脊柱骨折并截瘫的患者,应间隔1-2小时 翻身一次,侧卧和仰卧交替,防止褥疮发生。 4.加强营养和钙的补充。 5.每月门诊复查一次,拍X片了解愈合情况。 6.已达到愈合标准,方可拆除石膏,仍继续功能锻炼。
5.意识
在现场抢救中,判断意识情况,意识障碍由浅入深 依次为: 嗜睡,终日睡眠,叫之能醒,但很快就又入睡。 昏睡,不易叫醒,叫醒后答非所问,且转瞬又入睡。 浅昏迷,对一般刺激无反应,对强刺激有痛苦表情。 深昏迷,对各种刺激无反应,瞳孔扩大,神经反射消 失。



第三节
自我护理知识
一、发热患者的护理 1.发热对人体的影响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代谢消耗增加,体液大量丢失。 (2)对器官活动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消化 液分泌减少,食物缺乏酶的分解而致消化和吸收功 能障碍;血液循环的加速、脉搏、呼吸加快、加强; 对肾脏的影响,出现尿 量减少,尿色深黄;内分泌功能的增强。
4.血压(BP)



在安静状态下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90 mmHg。 随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情况而变化。早晨 血压偏低,晚上、劳动及饱餐后较高,高热 环境中血压下降,寒冷环境中血压升高。 情绪激动、紧张、疼痛、高盐饮食、吸烟、 饮酒等可使血压升高。
血压测定方法
安静休息15分钟,测坐位右臂血压,手臂 位置与心脏位置同高,测量时将袖带展平, 袖带下缘在肘窝上2 - 3cm处缚于上臂,不可 过紧或过松,听诊器胸件放肱动脉上,关紧 气球螺旋帽,向袖带内打气,待肱动脉搏动 消失,再将压力升高20 - 30mmHg后慢慢旋松 螺丝帽,汞柱缓慢下降。听到第一个声音所 示压力值即为收缩压;该音消失或发生明显 改变时的压力值为舒张压。
2.高热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1)一般护理: 每4小时测T, P, R各一次;物理降温:酒精 擦浴、冰袋冷敷等方法降温后要注意T、P、R 的变化;营养和水的补充,输液;加强口腔和 皮肤护理;卧床休息。
(2)物理降温
①酒精擦浴:目适应症:体温在39.5℃以上的患者。用 物:30%一50%酒精200一300ml,纱布、大毛巾、冰 袋及热水袋。方法:头部放冰袋,防止擦浴时皮肤 血管扩张时头部充血而引起头痛。足部放热水袋, 使患者感到舒适,并使足底血管扩张,间接减少头 部充血。擦拭四肢、腋窝、腹股沟,时间为20分钟。 禁止擦拭胸部、腹部。 ②温水擦浴:用32℃-36℃的温水擦浴,一般擦拭5一10 分钟,温水浴刺激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 增加,体温通过传导的方式直接散发而达到降温的 目的。 ③冰敷:用甲层冰帽与冰袋置头部、腋下与腹股沟等处, 可通过传导散热。 ④冰水灌肠:体温高达40 ℃的清醒患者,可用4℃生理 盐水100 - 150ml灌肠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也可用4 ℃的5%葡萄糖500一1000ml输液。
测量体温方法
(1)口表测温法: 消毒体温表,放于舌下,闭口放置3分钟。 测温前,不饮冷水或热水,正常范围为36.2℃37.2℃。对神志不清、经口呼吸者不宜测口温。
(2)腋表测温法
汞柱端放入腋窝顶部,腋窝紧夹5分钟。测 温前,应将腋窝汗液擦干(有汗会使腋温降低) , 正常范围为36℃一37℃。
(3)肛表测温法
行为矫正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行为矫正原理与原则 既适用于有严重身心障碍的人,也适用于健 康的正常人。 既适用于自我改进与提高,也适用于保护我 们的环境。
1.甲肝疫苗 2.乙肝疫苗 3.麻疹疫苗 4.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5.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 6.流感疫苗
五、注意事项
(1)接种对象 (2)接种部位 (3)禁忌症 (4)反应
讨论思考题
1.生命体征包括哪些内容? 2.如何为高热病人进行物理降温? 3.大学生常用的预防接种疫苗有哪些?
第十四章
第十六章 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刘建安
第一节 概述
一、自我保健的概念 个人为自己及其家庭成员、亲友所采取的 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内容包括:维护健康、预防疾病、自我诊 断、自我治疗、自我护理及自我康复。
二、自我保健的意义
1.是医学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是对健 康认识的一次飞跃。 2.可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自身在 保护健康中的作用和地位。 3.可改善医患关系,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共同 参与的医疗服务模式。 4.自我保健具有潜在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可 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卫生资源。
第二节 生命体征自我测量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称之为基本 “生命体征”。 一、个人自备的检查用品 1.血压计:水银式、表式及电子式。 2.体温表:水银式和电子式体温表。 3.体重秤:磅式、表式及电子式。

二、生命体征的自我测量
1.体温(T) 我国用摄氏度(℃)来表示,分口腔内温度、 腋下温度和直肠内温度,腋下测温正常范围为 36℃一37℃。 按腋测法:低热,37:2 ℃ -38 ℃ ;中等 热,38.1℃-38.9℃;高热,39℃-40 ℃ ;过 高热,40.1℃以上。
三、损伤患者的护理
自行换药时应注意: 1.须无菌操作,器械、物品均需无菌。 2.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感染伤口,了解伤口情况及变化。 皮肤的消毒面积需大于敷料2 --- 3cm,敷料面积须 大于伤口2cm以上,用药原则是“干对干,湿对湿”, 用0.1%雷夫诺尔溶液纱条、庆大霉素纱条、生理盐 水纱条等湿敷。 3.用物:二碗二镊子,碘酒、酒精、生理盐水、双氧水、 棉球、纱布、胶布等。 4.原则上尽量少换药,使伤口自行愈合,一般间隔1一2 天,分泌物多应每天或隔天换药一次。
4.洗手的方法




打开水龙头,冲洗手腕、手掌和手指,抹上肥皂或 洗涤剂,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搓出泡沫, 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时间不应少于30秒,最后自 来水冲洗干净。 应照此方法重复2一3遍,、以保证全部去除脏物, 如接触过传染物手,至少应照此方法搓冲5--6遍。 要清除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甲缝、指关节等 部位,务必清除其中的污垢。 用干净个人专用毛巾或将湿手烘干、自动晾干。
3.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地面、墙面、门窗: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擦洗、 喷洒。 空气:每立方米15%过氧乙酸7m1,房屋密闭熏蒸。 衣服、被褥:煮沸或用15%过氧乙酸熏蒸。 餐具:0 .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再用清水清洗。 手、皮肤:0.5%碘伏溶液、0.2%过氧乙酸溶液浸 泡。 排泄物、呕吐物:1000ml加50g漂白粉搅拌后, 放置2小时再倒掉。 垃圾:焚烧。
2.临床体检
基本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如脉搏、血 压、身高、体重等。 临床各科如内科、外科、五官科、眼科、 口腔科、女性的妇产科检查。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尿素氮、血脂、 肝功能及乙肝表面抗原、甲胎蛋白(简称 AFP)、心电图、X光拍片、B超等。 据不同病史、年龄及危险因素选择检查项目, 还可增加检查项目。
三、自我保健方法与措施
1.自我检测:基本的生命体征的测量。 2.自我判断:什么可自我处理,什么应就医。 3.自救与互救:提供现场必要救护,挽救生命。 4.自我护理:提供必要的疾病预防和护理帮助。 5.定期体检:对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6.预防接种注射:是预防一些常见病的有效措施。 7.生理调节和体育锻炼:经常规律地身体锻炼。 8.心理调适及行为矫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