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人力资源管理思路
人力资源管理者,所拥有的理论知识是有限的,那怕是做到老、学到老,那还是有限的。
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无限的、且没有规律的、也随时都可能发生的。
用我们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无限的实际问题,靠什么?无疑是需要我们既要懂专业技术,又要有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一颗“真心”,才能应对。
人力资源管理是用“心”做?还是用“技术”做?如果单一用“技术”做,显得很专业,但似乎缺少一点人情味,让企业、管理者及员工感觉有距离感。
如果单一用“心”做,人情味浓了,距离拉近了,企业、管理者及员工能接受了,容易把事情搞定了。
但是,“技术”层面无法顾及,则专业性略显薄弱。
没错,我们很多时候,是靠我们用“心”去做事,获得了成功。
即使没有很好掌握“技术”,也无妨。
但是,当我们的工作需要提升一步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到“力不从心”了,就显现出“技术”的匮乏,逻辑思维的乏力。
用“心”做,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根,用“技术”做,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本,将二者结合起来:既用“心”做,又用“技术”做,则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
能将这二者结合的很好的,则是靠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1、管理思维应该是什么?
一棵大树,枝繁叶茂。
人们在这棵树下充分享受大树带给他们的“氧气”和“清凉”的时候,纷纷根据看到的大树外观,作出称赞的评价。
有一天,大树开始落叶了,人们以为“冬去春来”,是正常的植物生命周期的反应而不以为然,但也疑惑:“这春天里,万物都在复苏,这棵树的树叶怎么会掉的?”
一段时间过去了,大树还在不停地落叶,人们开始怀疑这棵大树肯定有问题了。
直到有一天,这棵大树,已经没有一片树叶了,人们断定:“大树已经枯萎死了”。
当人们发现大树周围的植物都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才知道大树所处的环境出问题了。
管理也是一样,也有管理的“根”。
如果我们做管理不从根上去思考、去思维,就好比人们看到大树在落叶,只看到大树的外观,而看不到大树的根部及环境对于大树的影响一样。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有诸多的,在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之中,其中必有其“根”的东西。
每个人力资源管理者学的是同样的学科知识,但是,各自成长的历练旅程不同,见识就不同。
经验累积不同,自然其思维方式和思路就不同。
2、管理思维的方法
第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
系统思维方法,是要求管理者学会对每一项具体事务工作都有一种整体把握、系统分解和科学判断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者,获得最有效的系统思维方法,就是学会使用思维导图去思考和做事。
第二种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是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
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逻辑思维的形式和方法无处不在。
运用的恰到好处会给管理带来顺畅,反之,则一事无成。
或者说,一个简简单单的管理逻辑出了问题,带给我们的管理处理可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自己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第三种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第四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方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
立新形象。
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比如,我们在进行招聘工作的时候,不是从企业到哪个渠道招人比较容易实现上分析,而是从社会上劳动者找工作会采取什么方式上去分析。
那么,就容易获得招聘的成功。
又比如,给予员工培训,不是只想着要求员工一定要接受什么上考虑,而是从员工内心乐意接受什么上考虑。
找到员工接受的点正好是企业需要的点,那么,获得的培训效果会提升很多。
再比如员工的绩效管理,如果我们用关注每一个员工的每一个工作细节作为考核标准的依据,从工作过程开始一直跟踪到工作结果结束的每一细节。
那么,我们会很累而且还无效。
用逆向思维方法,从工作结果出发,反向思维之工作成果结束,用工作结果的关键要素为考核标准的依据,就很容易抓住核心部分,也容易操作。
3、管理思维的转换
第一种思维转换:单项思维与多项思维的转换
单向思维也叫定性思维,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思维对象(某一事物、某一问题或某一情况)进行的思维。
多向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针对单向思维而言的。
发散思维重视思维空间的展开,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当我们面对一名员工反映的问题时候,能够再多想一想:其他员工会不会也有这个问题?其他管理者是不是也会有这个问题?新员工反
映的问题,老员工会不会也有这个问题?等等的发散思维,会使我们的思路开阔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多很多。
第二种思维转换: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转换
正向思维是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逆向思维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思维习惯。
正向思维的结果,有时候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可以印证其是否正确。
比如,我们在经过正向思维考虑后,其结果还未出台之前,先运用逆向思维去发难自己,再想一想还会有什么问题,并且去一一排除这些发难假设,最终确认正向思维的结果是正确之后,才正式出台。
这种转换是经常用的,而且是很有用的。
第三种思维转换: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的转换
纵向思维,是指在一种结构范围内,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程式化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这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方向和人类认识习惯的思维方式,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始到终等线索,因而清晰明了,合乎逻辑。
我们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都采用这种思维方式。
横向思维,是指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从其他领域的事物、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它不一定是有顺序的,同时也不能预测。
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工作中,顺着自己的管理模块,从规划到招聘;从培训到绩效;从薪酬到劳动关系,这个方向的思考和思维就是纵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