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 情感与人际交往

第五讲 情感与人际交往


3、负面情绪阻碍人际交往、引发 不良人际交往后果

愤怒、嫉妒、紧张不良的负面情绪影响到交往 过程的相互正确理解、行为反应等,容易引发 不良人际交往后果 。

情绪的功能向我们揭示,情绪既服务于人类基 本的生存适应需要,又服务于人类社会群体生 活的需要。人们每时每刻发生的情绪过程,都 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发生影响相结合的 反应。情绪卷入人的整个心理过程和实际生活, 成为人的活动的驱动力和组织者。 同样影响到 我们的人际交往。




谢 谢 The End
思考与应用——疏导不良情绪、情感的方法:
· 及时宣泄 · 转移注意 · 向人倾诉
· 学会幽—
情绪调控的P· C自我写照法 A·


1959年,美国医生埃里克· 巴恩创立了一种心理调节方法—— P· C法-PAC性格测试。P· C分别为“双亲”(Parents)、 A· A· “成人”(adult)、“儿童”(child)的英文字头。巴恩指 出,要保持心理健康,一个人一生要保持这样三个心理: C.要保持“童心”。不要强行压抑自己的本能性需要。人的一 生要有孩子般自然、朴素的情感。 A.要保持理智。要有成人般的成熟心理,遇事冷静,能够理智 地、正确地观察现实,适应现实生活。 P.要保持慈善。要像父母双亲关心子女那样体谅别人,关心别 人,有一颗慈善的心。 总之,一个人要保持心理健康,必须以P.A.C为标准,即保持儿 童般的天真、自然和热情,成人般的理智和父母对子女般的慈 善。
二、社交情感(情绪)的形式和类别
K· 斯托曼(美国心理学家): T· 每当我们与他人相互交往,不管是不是 面对面的,我们都在不断地表达着情绪。 与此同时,也监视并解释着对方的表情。 公正地说,正是这种复杂的和可能往往 是无意识的过程,使社会交往十分细腻 和深刻。

二、社交情感(情绪)的形式和类别

2.情绪(情感)的特点:

(1)· 两极性 如经常表现在取得某种成功,或受到 某种鼓励时,情绪高涨,干劲倍增;一旦遇到挫折或 失败马上又陷入极端痛苦状态,情绪低落无精打采。 青少年受到鼓舞心潮澎湃时,由于激情和盲目的狂热, 干出蠢事的也大有人在。情绪易冲动性和爆发性:有 人说青少年的情绪就像“姑娘的脸,六月的天”,说 变就变。人们往往用“心血来潮”、“血气方刚”来 形容他们。就是说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正值 精力旺盛时期,富于激情。一旦有了适宜的环境激情 便容易迸发出来,并且反应强烈。“喜”往往表现为 手舞足蹈,欣喜若狂;“怒”则表现为火冒三丈,暴 跳如雷,甚至大动干戈。个别青少年因一念之差,造 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五讲 情感与人际交往
教育科学系 李国强 E-mail:lgqwm@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1.情绪的定义
传统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划分为3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 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 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或事件本身属性的加工过程,它 们反映着事物、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感性的或理性的特性。 · 意志过程是认识活动的能动方面或自觉的调节方面,是 认识活动的延伸。因此,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都是以客 观事件本身的特性对人起作用的。 情绪(情感)过程: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需要关 系的反映。 任何情绪的产生、维持或改变,均以主体与客体之间关 系的改变为转移。基于此,情绪亦可看作:个体与环境 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维持或改变(J· Campos,1990)。
四、交际活动中的情感倾向分析
(一)交际活动中的情感倾向 1.情感顺向交流的激发作用:欢乐、赞 许、同情、谦逊等。 2.情感逆向撞击的阻碍作用:愤怒、忧 伤、紧张、恐惧、厌恶等。 3、情感倾向的“反应度”问题:适当的 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对象、适当 的强度。

(二)人际交往中逆向情感产生 的原因分析

1.冯特的分类: · 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包括成功的与失败的 情绪、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等,这些情绪 决定于一个人对自身行为与客观行为标准的关 系的知觉。 · 与他人有关的情绪 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情绪 种类似乎无限繁多,按照积极的与消极的维度, 可以把它们分为爱和恨两个大类。

2.按照情感的性质分类: · 积极情感 · 消极情感 3.按照人际交往中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 · 自负性情感 · 自卑性情感 4.按照人际交往中的亲和与排斥倾向: · 联合性情感 · 分离性情感

三、情绪、情感对于人际交往的功 能(意义)
1、· 情绪影响交往内容: 情绪和语言一样,具有服务于人际通讯(沟通) (interpersonalcorn-munication)的功能。情 绪通过独特的无词通讯手段,即由面部肌肉运动 模式、声调和身体姿态变化所构成的表情来实现 信息传递和人际间互相了解。其中面部表情是最 重要的情绪信息媒介。 表情信号的传递不仅服务于人际交往,而且往往 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媒介——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作用(social referencing of e-motion, R.Emde,1986)。 。
讨论与思考: 市场经济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和情感淡 漠吗? /viewa rt.rs?aid=815695


讨论与思考:如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我们 的人际交往: 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
(2)情境性:情绪情感的发生 往往受实际情境的影响。



例: 虞美人 南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3)感染性: 情绪情感的发生往往会在个体与群体之间产生 相互影响。 (4)复杂性 从以上可以看出,情绪的性质 决定了它的复杂性。情绪在构成上有外显行为、 内在体验和生理唤醒等多种成分;在品种上有 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的无可胜数的类别;以及 具有强烈或淡漠、激烈或恬静、短暂或持久等 多种存在形式。情绪的发生“惊扰”整个有机 体,唤醒神经系统各水平和意识各水平的活动。 凡此种种,可认定情绪是一种多成分、多维量、 多种类、多水平整合的复合心理过程。情绪的 每一次发生,都兼容生理和心理、本能和习得、 自然和社会诸因素的交叠。

3.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区分



感情(affection):指区别于认识活动、并同人的特 定需要相联系的感情性反映的统称。它一般地包容着 情绪和情感的综合过程。因此,无论情绪或情感,指 的乃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情绪 或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同一现象所侧重的不同方 面。 情绪(emotion)代表着感情性反映的过程。无论在动 物或人类,感情性反映的发生都是脑的活动过程,或 个体需要的特定反映模式的发生过程。从这个意义上 说,情绪概念既可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 情感(fellings)经常被用来描述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 含义的高级感情。它所代表的感情内容,诸如对祖国 的尊严感,对事业的酷爱,对美的欣赏时,所指的感 情内容不是指其语义内涵,而是指对这些事物的社会 意义在感情上的体验(experience)。

交际情感的类型组合分析
交际态度
亲和性 联合 A B
自负
自卑
分离
C
D
情感的具体类型:以爱情为例 (J.A.Lee,加拿大)
· 情欲之爱(eros) · 游戏之爱(ludus) · 友情之爱(storge) · 现实之爱(pragama) · 激情之爱(mania) · 奉献之爱 (agape)

· 排他性情感倾向:“自我中心”

· 误断性情感倾向:交往认知与判断偏差
· 差异性情感倾向:性别差异、年龄差异、 阶层差异、个性差异等引发的情感差异。

五、人际交往中逆向情感的疏 导与调控措施
· 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 培养正确、合理的人际交往认知方
式 · 养成健康的情感品质 · 学会管理情绪 · 及时疏导、消解不良的情绪、情感。 等。

2、影响人际理解与感情联结的建立

情绪的通讯交流作用还体现在构成人际之间的感情 联结上。例如,母婴之间有着以感情为核心的特殊 的依恋关系,这是最典型的感情联结模型。半岁以 上婴儿在母亲离开时会表现不安和哭闹,称为“分 离焦虑”(R.Spitz,1965)。婴儿在七、八个月以 后,在母亲经常接近和离开的不断重复中,学会预 料母亲接近和离开的后果,形成“依恋安全感” (security of attachment,R.Bowlby,1969, 1973)。依恋安全感的建立是儿童情绪健康和人格 完善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使婴儿经常快乐,更容易 同他人接近并建立友好关系,更愿意认识和探索新 鲜事物。此外,感情联结还有其他多种形式,例如 友谊、亲情和恋爱,都是以感情为纽带的联结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