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化作业流程

标准化作业流程


3、技术工艺标准 • 根据不同作业需用的原料、材料、燃料等不同理化特性,制
定不同的技术要求及相应的工艺作业标准。
• 4、设备维护标准
• 对生产过程中所需设备的清洁、保养、检修,定时、定量 地制定强制性标准,保证设备的完好。
5、机电设备标准 每台设备都要建立设备完好标准、安全防护设施要求、故障
消除和事故防范措施、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
6、工具、器具标准 与机电设备相对应的工艺生产中使用的一切工具、器具等, 均应达到良好的标准状态。
7、防护设施标准 即安全附件、连锁装置、防护设施的完整齐全、有效动作标 准,保证灵敏、可靠和正常的动作。
8、质量检验标准
生产的产品、中间产品均应有几何尺寸、理化特性、外观 标准以及检验方法等标准。
9、文明生产标准
(2)周工作标准化
如每周召开一次班组会,研究班组工作,总结上周工作,落实本 周计划,提出完成各项工作的方针和措施,进行一次设备和生产现场 清扫工作等。(3 Nhomakorabea月工作标准化
如每月召开三次班组会议,月初布置工作,月中检查工作,月末总 结工作;召开一次工会会员民主生活会,开展自我批评,增强组织团 结,加强班组民主建议;同时开展班组质量活动,安全活动、岗位练 兵活动。
(4)原始记录台帐标准化
班组原始记录和汇总台帐应根据齐全、准确、及时、适用、系统、 简便的要求,把原始记录的内容、形式、方法、传递程序、时间、要 求、岗位责任形成标准,便于统计和检查。
3、及时修订和调整标准 现实中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如果发现标准存在问题,
就必须及时修订和调整。一般在以下情况时修订标准: ◆难以执行定下的任务时; ◆当产品的品质水平已经改变时; ◆当工作条件改变时;
◆当法律和规章(产品赔偿责任法律)已经改变时。
班组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的制定,就是要统一和优化作业的程序和标准, 求得最佳操作质量、操作条件、生产效益。
◆班组员工要按岗位工作标准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每日工作程序是:
班前,看好交班薄、图纸,了解任务,对设备进行点检、加油、试车, 检查工卡量具、清点材料、在制品等;班中,按标准操作卡操作,执行 “三检制”,做好原始记录;班后,擦拭设备,清扫工作场地,保管好工 卡量具,填写交班薄,切断电源,熄灭火种,参加班后会和其他活动。
11、安全作业标准
从人的行为、具体操作、设备管理、生产环境、物的状态 以及合理的生产条件等方面,综合制定出每一项作业的标准, 达到作业规范化。
班组标准化工作 班组标准化工作是以制定和贯彻各项标准为主要内容,使班组工作形成
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活动过程。(企业标准主要通过班组进行贯彻, 因此班组长工作标准化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组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⑴ 日工作标准化 班组成员每天的生产、工作、学习要有一定的程序,形成制度。
◆班组长每天的工作程序是:
班前,查看交班薄和生产现场,检查班组人员出勤和生产准备情 况,与调度联系工作,召开班前会等;班中,检查班组生产进度和劳动 纪律,抽查产品质量,处理班中出现的生产、技术、质量问题;班后, 检查产品发交入库、在制品储备、设备工具使用保养、工作现场等情况, 组织好班后会及其他活动。
2、要善于发现问题
与实际不相符的标准不但不会对企业有所帮助,有时还可能 会妨碍企业的工作,必须及时进行修订。标准是根据实际的作 业条件及当时的技术水平制定出来的,代表了当时最好、最容 易、最安全的作业方法。随着实际作业条件的改变和技术水平 的不断提高,标准中规定的作业方法可能变得与实际不适合。
所以,操作者一定要抱着发现问题的心态去执行标准,在不 间断的发现问题、修订标准循环中去完善标准。
如何制定标准
各种形式的标准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 式,但它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为了更规范地执行任务。标 准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l 制定履历; l 制定目的; l 适用范围; l 标准正文; l 附表附图。
标准的有效执行
1、坚决彻底地贯彻执行
再完美的标准如果没有付诸实施,也不会对企 业有所帮助。为了使已制定的标准彻底地贯彻下 去,必须让员工明白作业标准是自己进行操作的 最高指示,它高于任何人(包括总经理)的口头 指示。
根据文明生产的要求,对作业场所必须具备的照明、温度、 湿度,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堆放,工具摆放,消防和通讯等 所涉及到的一切与文明生产有关的内容均应有具体的标准规定。
10、作业场所标准
根据企业生产和场地条件情况,对作业场所的安全通道、作 业分区、护栏护网、安全区域、物料堆放高度宽度、场地清洁 等均应制定标准。
标准化作业流程
目录
一 标准化作业 第一节 作业标准化 第二节 班组标准化作业 二 流程优化 三 案例
作业标准化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 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提高和改善品质, 防止问题发生的根本。
□标准化定义
对于一项任务,将目前认为最好的实施方法作为标准,让所 有做这项工作的人执行这个标准并不断完善它,整个过程称之 为“标准化”。
□标准化的特征 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代表最好、最容易与最安全的工作方法; ◆保存技巧和专业技术的最佳方法; ◆是衡量绩效的基准和依据; ◆是品质改善的基础; ◆作为目标及训练的依据和目的; ◆防止问题发生及变异最小化的方法。
正确地确定标准,保持和改善它们是促进品质管理的根本。
品质改善的有效对策,就是把达到目的的做法,做成工作标 准,或将原有的旧标准修改,经过指导、训练并加以实施, 即标准化。标准化是管理水平上的两个轮子之一,如果没有 标准化,企业就不可能维持较高的管理水平。
按照作业工艺、工作特点、设备状态三个方面,可以制 定下列标准:
1、作业程序标准
根据岗位、工种和每项作业应达到目标的要求,从生产准 备、作业进行到作业结束的全过程,严格规定作业不同阶段的 生产工艺程序,使作业操作程序标准化。
2、生产操作标准
根据岗位、工种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每个步骤要求,从具 体作业动作上规定作业人员的操作标准,限制和取消非标准的 操作,使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规范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