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作为质性评价的一种具体方式,因其发展性特征而备受人们关注,它将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依据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因此,它不仅能够评价认知领域的内容,而且也能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般来讲,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具体执行阶段和后期处理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
表现性评价的最初阶段主要是为评价的具体实施做准备。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评价目标,明确评价内容
任何评价活动都需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它能够为学生的活动表现提供方向。
因此,评价目标的确定一定要清晰、明了,以保证评价主体时刻清楚评价的目标是什么。
评价目标可以是由教师草拟,然后征求学生意见制定而成,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的。
评价要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因此评价的内容应体现“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即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所以中学物理教学活动中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应涵盖以下方面:(1)物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2)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体验。
具体内容可根据每次评价的目标而定,由教师灵活把握。
不要求每次评价都包括以上所有方面,可以就物理知识与技能或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一方面进行评价,也可将它们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起来评价。
(二)建立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
成功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在于清楚、明晰地界定学生活动表现的评价标准。
一个好的评价标准应该用具体、简练、易操作的目标术语描述出来。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项行动策略:
(1)对要评价的活动表现,教师自己先实际操作一下,记录和研究自己的活动表现以及任何可能的表现成果;
(2)列出这些活动表现的重要方面,作业指导和评价学生活动表现的标准;
(3)按活动表现出现的顺序列出评价的标准,以便观察和判断;
(4)活动表现评价标准的数量不宜太多,一般限制在10项至15项之间;
(5)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和可量化的学生行为和成果特质来界定表现性评价的标准,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字眼。
有了评价标准之后,需要教师设计恰当的评价工具。
目前,在中小学表现性评价操作过程中,使用的一般工具是评价表,常见的有核查表和等级量表。
核查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行为或结果的描述,二是记录“是”或“否”进行判断的地方(见表1);等级量表在形式和用途上与核查表类似,它能够提供不同水平的等级(如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或频率等级(如总是、经常、有时、从不),相比之下较核查表精确一些(见表2)。
来自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可设计在一张评价表上,也可用不同的表格区分开来。
另外,评价表格的设计要体现“以质性评价为主”的理念。
表1 评价学生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核查表
评价标准是否
1.是否具有最基本的物理知识
2.能否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是否具有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4.是否具有识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5.能否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表2 评价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等级量表
评价标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1.根据课题选择常用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
2.会使用这些简单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
3.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误差处理方法
4.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5.用科学术语和简单图表描述实验结论
(三)确定评价方式,选择评价方法
表现性评价实施的具体方式要考虑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使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
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能够充分调动评价对象的参与积极性,可以为他们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以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使自评和互评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此外,评价的实施还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这也是在评价的准备阶段应做的重要工作。
对于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讨论或由学生递交书面调查报告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二、具体执行阶段
这是物理教学活动中表现性评价的第二个阶段,即对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表现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过程。
这个阶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合作和交流活动,并对他们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
具体包括选择评价实施的时间、地点或者提供需要的设备仪器,以及创设恰当的表现性情境等等(见表3)。
表3 学生活动表现评价表
姓名:班级:学号:年月日
等级水平:A、B、C、D 评价标准自评他评教师评价
1.有没有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2.有没有找到合理的评据支持自己的假设
3.发言和讨论是否积极认真
4.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
5.讨论中能否倾听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6.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简洁、有特色
7.记录实验数据是否及时、认真、实事求是
8.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9.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
10.能否按照实验操作规范的要求完成实验
11.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材
12.遇到困难时,能否积极寻求其他解决方法
13.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
14.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15.是否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三、后期处理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评价结果的评定、反馈和收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以使评价真正发挥激
励和促进功能。
(一)评价结果的评定和反馈
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质性评价方法,它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改进、促进发展。
因此,评价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只给学生打上分数或等级,还要使用恰当的描述性的评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出客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要点。
评语要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表达,构建一种有利于沟通和发展的心理氛围,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
结果评定可分步进行:先由学生按评价标准的要求自评,然后再进行小组内学生互评,由组长写出评价意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结论(见表4)。
表4 表现性评价的结果评定
____同学在____活动中评价结果记载卡年月日
我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最得意的表现:
的
看本次活动中我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法签名:
组与上次实验相比的进步是:
长
意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方向:
见签名:
教师
综合
评语签名:
评价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自己学习的有关信息,即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另一方面,要讲究评价结果反馈的具体方式和策略。
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时要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决定是单独反馈还是公开反馈、全部反馈还是部分反馈、正面结果反馈还是负面结果反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