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中 2017—2018 学年度高三年级五月考理综生物试卷1. 纤毛是某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突起,精子的尾部也属于纤毛。
纤毛的运动与其含有的动力蛋白有关,动力蛋白具有 ATP 酶的活性,能通过自身空间结构的改变引起运动。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合成动力蛋白的细胞器不同B. 动力蛋白通过提供能量与改变结构引起纤毛运动C. 纤毛运动中动力蛋白通过肽键的合成与断裂改变空间结构D. 动力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男性不育【答案】D... ...【点睛】本题以动力蛋白为题材,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对蛋白质的功能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 取某一红色花冠的2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B. 图2中曲线I和图1中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C. 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溶质种类也一定不同D. 第4分钟前乙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甲溶液【答案】B【解析】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吸水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A错误;图2曲线Ⅰ液泡直径先减小,后增大,即植物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与图1乙溶液曲线对应,B正确;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甲、乙溶液溶质不同,甲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乙溶液中的溶质可以被细胞吸收,C错误;据图1分析,第2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过程,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曲线的分析是本题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3. 等位基因(A/a)位于某种昆虫的常染色体上,该种昆虫的一个数量非常大的种群在进化过程中,a 基因的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Ⅰ、Ⅱ、Ⅲ分别代表 AA、Aa、aa 的频率B. 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C. A 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曲线Ⅰ随a基因频率的增大而下降,对应AA基因型的频率变化,同理,曲线Ⅱ、Ⅲ分别代表aa、Aa的频率,A错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B正确;由曲线可知a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曲线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 研究发现调节性 T 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 T 细胞数量由Mcl-l 蛋白和 Bim 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
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 Mcl-I 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A. 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B.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C. 系统性红斑狼疮D. 艾滋病【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Mcl-l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可能引起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自身,进而导致自身免疫病,所以Mcl-I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利于防治自身免疫病。
欲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A项错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不属于自身免疫病,B项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C项正确;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免疫调节5.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被称为“青春痘” 。
雄性激素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 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
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
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
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大,是痤疮的常发人群。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B. 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节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C. 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D. 痤疮发生的原因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和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答案】D【解析】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且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所以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A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其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增多,B项正确;据题干,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可知痤疮丙酸杆菌(抗原)进入机体,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C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D项错误。
6. 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做了大量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种物质含量和细胞数目,结果如表。
且研究发现Bcl-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据实验分析,Bcl-2 蛋白是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质B. 设置 C 组的目的是对照,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是因变量检测指标之一C. 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D. 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癌细胞对 T、U 的摄取,从而抑制DNA和RNA的合成。
【答案】A【解析】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A组、B组实验癌细胞数目少,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少,C组癌细胞数量多,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多,这说明Bcl-2蛋白是一种抗细胞凋亡的蛋白质,A错误;由题意知,C 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与A、B实验组进行对照;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属于因变量,B正确;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三组实验中,A组实验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最高,说明冬虫夏草提取物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葡萄糖,导致癌细胞能源物质供应不足而死亡,C正确;B组培养液中的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含量最高,说明鬼臼类木脂素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影响DNA和RNA的合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癌细胞增殖,D正确。
7.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四月吸引大批游客赴日赏樱。
国内一些城市也结合当地环境研究樱花种植的可行性以发展旅游业。
Ⅰ.为研究 NaCl对樱花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浓度NaCl条件下,对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光合色素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如图。
检测期间细胞的呼吸强度没有显著变化。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叶片中提取色素时,所得滤液颜色偏黄,可能漏加的化学药品是_____。
现有一株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对其叶片进行红光吸收测定,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光吸收差异_____(“不”或“非常”)显著。
(2)当NaCl浓度在 200~250mmol/L 时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自然条件下植株在夏季晴朗的中午净光合速率也会出现下降的现象。
前者主要是由于_____,后者主要是由于_____。
Ⅱ.选取樱花幼苗进行无土栽培实验,得到如下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3)A 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
(4)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
(5)图中_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答案】(1). 碳酸钙(2). 不(3). 光合色素含量降低(4). 胞间 CO2 浓度降低(5). 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6). 20(7). B、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实验中均设置了对照组,因此与对照组实验结果比较可知,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净光合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胞间CO2浓度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NaCl 浓度在200~250mmol/L时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而此浓度下胞间CO2浓度反而上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有所下降。
(1)碳酸钙可防止叶绿素遭到破坏。
若从叶片中提取色素时,所得滤液颜色偏黄,说明滤液中叶绿素的含量极少,可能的原因是漏加了碳酸钙,部分叶绿素被破坏。
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对叶黄素缺失突变体的叶片进行红光吸收测定,实验结果是:与正常叶片相比,其光吸收差异不显著。
(2)分析图示可知,当NaCl浓度在200~250mmol/L时,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导致光合作用强度降低,进而引起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自然条件下植株在夏季晴朗的中午,因蒸腾作用过强,保卫细胞失水过多,导致气孔关闭,胞间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进而引起净光合速率下降。
(3)图中幼苗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O2的消耗量代表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A点时幼苗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为0,说明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此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
(4)图示显示,幼苗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在20℃时已达到最大值,即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
净光合速率最大时有机物积累最多,最有利于植物生长,所以,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20℃。
(5)图中的两条曲线相交于B、D 两点,即在B、D 两点时,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又因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图中B、D 两点,实际光合速率=2呼吸速率,即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8. 研究人员发现甲、乙两种植物可进行种间杂交(不同种的生物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子代)。
两种植物均含 14 条染色体,但是两种植株间的染色体互不同源.两种植株的花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研究人员进一步对得到的大量杂种植株 H 研究后发现,植株 H 能开花,且 A1、A2控制红色素合成的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株 H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2)将植株 H 经①处理培育为可育植株 M,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是用_____处理植株 H 的_____.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植株 M 的初级性母细胞中形成_____个四分体,写出含有基因 a1 的四分体上有关花色的基因组成:_____.(3)用①处理方式处理植株 N 的幼苗,性成熟后自交,产生的子代有_____种表现型,其中表现型为白色花的比例为_____。
【答案】(1).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2). 秋水仙素(3). 幼苗(4). 14(5). a1a1a1a1 (6). 5(7). 1/3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两种植株的花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