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任性的六种方法(一)任性的表现孩子太随心所欲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道理根本行不通。
比如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想要,否则就大哭大闹。
相信很多妈妈为此都伤透了脑筋。
(二)任性的心理分析这种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
比如,父母总是在孩子哭声的折磨下顺从宝宝的心愿;加上孩子的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经常以执拗发泄不满,更助长了任性行为。
有的孩子不听话,父母感到无奈,于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三)管教的6种方法转移注意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物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转移后,会很快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提示在先已掌握孩子的任性行为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
如只要带孩子去商场,提前就跟他约好:“今天上街买衣服不是买玩具,答应就带你去。
”有意冷落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耍赖时,家长要不予理睬,给他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更不要和他讨价还价。
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没趣而作出让步。
事后再对孩子做简单而认真的说明,说清不能做的原因,并用“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榜样示范利用孩子喜欢童话故事人物的心理,激发他克服任性的信心。
如孩子不肯吃菠菜,家长可以说:“你不是喜欢铁甲小宝吗?他就喜欢吃菠菜。
”适当惩罚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如宝宝故意把东西扔到地上,家长可以对他的行为做出批评后,要求他将东西拣起来。
如果孩子不服从,则可采取取消购买食物或玩具的承诺,或是“单独隔离”的惩罚方式。
这种惩罚性的措施,会使他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十分坚决。
这样,宝宝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注重表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规限孩子的不良习性,一方面更要关注孩子听话、不任性的行为,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夸奖。
这样孩子就会懂得什么是大人赞成和允许的,什么是大人反对和制止的;就会知道专由自己的性子来就会受到惩罚,听话乖巧、不乱发脾气就会得到表扬和奖励。
如何管教不听话的孩子您常常为管教孩子而感到束手无策吗?不管您是喋喋不休地说教还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
其实,孩子完全可以变得既听话又懂事——如何管教不听话的孩子:如何管教不听话的孩子?下面所讲的6个秘诀非常有效。
虽然,它不能防止淘气的孩子偶尔犯错,但可以帮助您运用爱心和耐心,将那个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孩子从麻烦角色中转换过来。
说到做到育儿专家指出:如果从1到10代表正确管教孩子的重要程度,(数字越高表明越重要)那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就可以用10来表示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会把孩子变成投机主义者。
因为他知道怎样能逃避惩罚。
但当他知道您一定会在他做错事后怎样做时,他就可以预测那种行为的后果,自己控制自己。
如何做到这一点?其中关键的部分是家长不要心软,不要在“只此一次”面前让步。
总结出您认为重要的规矩,定好无论何时他们破坏这些规矩都会出现的后果,然后,将这些统统告诉孩子。
例如,您要带他逛超市,告诉他不要乱动商品,并告诉他违反的后果是什么,如果他犯错,就按说的来惩罚他。
不要小看孩子大声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个定论(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最无效的方法,只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并不会因为您惩罚了他,就从自己做错事的感觉中解脱出来。
这样的感觉也许会过去,但反复的批评(“为什么您总对别人这样不友好”)会产生消极的感觉令其挥之不去。
如何做到这一点?您要相信孩子,暗示他有能力做得更好。
最终,也就促进孩子做出了更好的行为。
孩子的潜意识里会这样想:“如果做了正确的事,我会感觉很好。
如果通过做这种事我能得到很好的感觉的话,下次我还想再这样做。
”带着赞赏去教育孩子管教的正确含义是“教”。
如果您只是通过惩罚来管教孩子的话,您就会失去给予孩子正确引导的机会。
例如当孩子收拾好玩具,您通过奖励他点心这种具体方式提醒他,希望他怎样去做,效果反而会更好。
为什么要这样做?您一定要认定一点:孩子自己也想做“好”孩子。
可是同时他也渴望受到别人的注意。
如果只有当他把玩具扔向小朋友时才能引起您的注意……那真是件糟糕的事情。
当孩子把一件事做得很棒时,要多关注他,多给些鼓励和赞许,这会激励他下次做得更好。
如何做到这一点?您不必因为孩子说个“请”字就大加赞许,但表扬他的时候应更具体些,不要只是泛泛地说:“做得好。
”而应该说:“今天的衣服很整洁、干净,非常好。
”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您会表扬他,以及原因是什么。
表扬就是表扬,避免在表扬中添加任何附加的话,说出类似:“你把房间收拾得很整洁,为什么你不能每天都做到呢?”这种貌似表扬实为批评的话对教育孩子没有任何好处。
控制自己大喊大叫、摔门、态度粗暴……很少有家长可以夸口说在管教孩子时从没失控过?只是,我们多数都会在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失控的怒火会影响您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
一旦他习惯了您的这种教育方式之后,会将您的话当作耳边风,慢慢就会变成您的批评或表扬他都听不进去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会让他感觉到您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做到您对他的要求。
如何做到这一点?即将发怒前从1数到10,或是深呼吸几次,如果这些方法仍无济于事,最终您还是对孩子发了脾气,记住事后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告诉他,您也会犯错,但您能承认并改正错误。
说明后果“后果”这个词已经被理解为如果你不停止做这事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告诉孩子,后果,就是任何一种行为的结果—惩罚或是奖励。
为什么要这样做?给孩子加深这种“原因和结果”的观念:做什么事情是由自己决定的,这样会教给孩子一种责任感。
如何做到这一点?养成一种习惯,在对孩子提出要求后向他解释一下原因,并偶尔对他的行为给予奖励。
譬如,在去冰激凌店的路上,您可以说:“今天你表现很不错,我请你吃点东西。
”当必须要采取惩罚措施的时候,也要将其与导致这种惩罚结果的行为联结在一起。
讲明您的价值观家长管教孩子,目的都是为了将一个好孩子抚养长大成为一个好人。
尽管我们都同意一个好人应具备的品质:诚实、尊重他人、宽容、慷慨,但实际上每个家庭侧重的都不尽相同。
最重要的您要考虑到,您希望孩子学到怎样的价值观,这也是教育孩子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的孩子被外界大量不好的信息所影响,像什么“成年人很虚伪”,“及时享乐”……所以,我们要时常将我们认为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以免他们在良莠不齐的社会中迷失了方向。
如何做到这一点?按您的价值观排列您的教育方式,假如您试图向孩子传递一种“家庭成员间应有一种互相照顾的责任感”,请在为孩子做了些琐碎小事就予以奖励前深思一下,这种奖励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方面的,并在措辞中表现出来。
最后,当孩子将家长的价值观逐渐演变成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这就完成了我们管教孩子的终极目标——将对孩子的教育变成孩子的自我约束。
其他方面管教小孩的经验:大人都会任性、乱发脾气,何况是小孩。
发脾气从发展学上来说是“合理”的,是成长中的一部分,没有或很少有孩子没有发过脾气。
它和先天的气质也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发起脾气来比别的孩子大的缘故。
爱发脾气是孩子在1岁左右出现的现象,一旦不如意,便会“动肝火”,有时候还会冲着自己。
发脾气高峰在2~3岁,这和他们自我意识的初步形成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限性有关。
孩子有自己的主张,又不能很好地表达,同时这个年龄孩子的父母又要开始规范他们的行为,我们称之为“社会化”。
在这个时期父母和孩子很容易陷入冲突,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和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小心地选择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来规范和纠正他们的行为。
一般这种现象会延续到4~5岁,以后会好一些。
孩子发脾气并不说明他们“坏”,他们正在做着他们这个年龄要做的事。
有的父母也给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
有的成人,在没有能力承担责任或者解决困难的时候,常常大发雷霆,有的甚至把怒气撒到孩子身上。
这种行为模式往往会被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加以效仿,于是孩子会翻版父母的处事方式。
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爱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种被宠坏的孩子,父母既想管教,又怕孩子受委屈,反而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觉:我闹到底,父母总会让步的。
如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
【专家建议】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们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其次应该了解孩子是怎样通过发脾气来得到需求的表达;然后应该和孩子沟通,了解和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最后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的这种反应方式不受欢迎。
1.表现你对他的爱千万保持冷静。
发火的父母会使孩子更加发火。
记住,你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你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要来抓你的大妖怪。
你可以发泄怒气,但是不要针对自己的孩子,毕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温柔、温和地和孩子讲话,对他安静下来有好处。
如果孩子在叫嚷,注意简化自己的用语,而且平静地和孩子说话。
不要让孩子抱怨或者太孩子气。
父母可以靠近孩子,抱他爱他。
身体上的亲密达到很好的安慰效果,可以使气氛缓和下来。
让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或者亲密地坐在孩子身边帮他平静下来。
如果孩子因为生病而发脾气,此时你应该对他表示同情,可以找出平时收藏起来的玩具让他玩。
因为这时他发脾气不是无理取闹。
当他表现出一点控制自己的能力时,你要有针对性地表扬,比如本来他发脾气时要扔东西,这回虽然发了脾气,但没有扔东西,应该表扬他。
2.不予理会有时候孩子会存心想试探你而故意哭闹,此时你只要站稳立场,他看看没有指望控制你,会安静下来,就不会再任意哭闹了。
孩子因为得不到某一样东西而大发脾气,千万不要为了让他安静而把东西给他。
如果一发脾气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以后他就会更随心所欲地乱发脾气。
如果孩子任意哭闹,你忍受不了他的叫声时,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做声音大的活动,例如吸地板、钉东西。
不要理会孩子哭闹时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要让他明白,叫喊没有用,只有好好说话,你才会注意听。
3.转移注意力音乐有镇定的功效,放点音乐,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哭闹停止。
可以忽然提出一个新的事情,要孩子和你一块儿去干,他就会忘记发脾气的事。
在孩子耳边轻声说些有趣的事或者开始说故事,孩子很可能会为了听故事而停止哭泣。
如果你感觉到孩子的情绪越来越紧张,让孩子玩个有意思的游戏、读本书或者只是把孩子带到户外。
4.隔离政策心平气和地把孩子抱到另外一个安静的地方,告诉他不再哭闹时,就可以回来。
等他回来之后,和他谈谈刚才的事,以及如何避免这种状况发生。
万一孩子再度哭闹,仍旧采取隔离政策。
如果孩子在店铺里大哭大闹,只要平静地把他带出来或带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