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供热系统规划

城市供热系统规划

24

城市供热规划资料

5、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的成果及要求
5.2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内容 规划文件
25
有利于凝结水回收;
根据远期规划留有余地;
18
3、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规划
3.2 区域锅炉房 3.2.3 规模
按负荷要求考虑。 供暖平均负荷 供暖最大负荷
最大总负荷
区域锅炉房供热能力
19
4、供热管网规划
4.1 城市供热管网分类(P229)

根据热源与管网之间的关系,分为区域式、统一式; 根据热媒介质的不同,分为蒸汽管网、热水管网和混合式管网;
2.1 热负荷的分类与特点(P214)

按用途:采暖通风热负荷、生活热水热负荷、生产热负荷 按性质:民用热负荷与工业热负荷


按用热时间规律:季节性热负荷和全年性热负荷
9
2、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
2.2 热负荷的预测 2.2.1 热负荷的计算步骤(P216)

收集热负荷现状资料; 分析热负荷的种类与特点; 进行各类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预测与计算供热总负荷;
4.5 供热管网的竖向布置(P231) 4.6 城市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P233)

架空敷设——高、中、低支架敷设 地下敷设——有沟(通行、半通行、不通行)、无沟
22
4.7 管径计算(P235)
4、供热管网规划(P237)

热力站
制冷站

23
5、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的成果及要求

5.1 集中供热规划所需基础资料(P50) 城市供热现状资料
10
2、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
2.2 热负荷的预测 2.2.2 热负荷预测的方法(P216)

计算法——详细规划; 概算指标法——根据采暖通风热指标和生活热水热指标匡算民 用热负荷;工业生产热负荷根据对工业门类的调查,结合经验 数据预测或者根据生产热负荷在总负荷中的比例来匡算;
平均热负荷与最大热负荷:平均热负荷用于决定主热源规 模。一般提供的热指标均为平均热指标,根据平均热指标计算 的热负荷为平均热负荷,计算最大热负荷应运用平均负荷系数; 热负荷预测结果的单位,为kW或MW; 冷负荷可按采暖通风负荷的1.5倍考虑;
详细规划:分析规划地区的热负荷种类,用热时间和规律;然 后,分类按面积指标或其他计算公式计算;
13
3、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规划
选择热源形式,确定规模并进行选址布局;
3.1 热电厂
3.1.1 特点(P227)

优点:实行热电联产,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节约燃料, 产热规模大,可向大面积区域和用热大户进行供热,一般作 为城市主热源; 缺点:投资大,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对水源、运输条件和 用地条件要求高;
1.2.2 分类

根据采暖供热服务对象:民用供热和工业供热; 根据采暖供热服务范围:区域采暖供热、集中采暖供热和局部采 暖供热; 根据供热热媒的不同:热水采暖、蒸汽采暖和热风采暖; 根据供热热源:热电厂供热和锅炉房供热;

4
1、概述
1.3 供热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10)

根据当地气候、生活与生产需求,确定城市集中供热对象、


根据平面布置类型,分为枝状、环状;
根据用户对介质的使用情况,分为开式、闭式; 根据一条管路上敷设的管道数,分为单管制、双管制和多管制;
20
4、供热管网规划
4.2 供热管网的形制(P230)

热源——一级热网——换热设施和部分工业用户— —二级热网——工业和民用用户
热水热力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水热力网,在经济、技术等条件合理时, 可采用闭式多管制; 热水热力网采用开式热力网的情况; 蒸汽热力网的蒸汽管道,宜采用单管制,特殊情况也可采用 双管制或多管制;

14
3、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规划 3.1 热电厂 3.1.2 选址(P224)



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并证得规划部门,电力、水利、环保、 消防等主管部门的同意; 靠近热负荷中心; 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 良好的供水条件; 有妥善的排灰条件; 要有方便的出线条件; 有一定的防护地带; 避开滑坡、溶洞、塌方、断裂带等不良地质地段; 选址时应尽量方便职工居住和上下班等因素; 15 尽量占用荒地、次地和低产地,不占或少占良田;
6
1、概述
1.5 供热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P27)

供热负荷预测 确定供热系统规划目标 城市供热热源规划 城市供热网络与输配设施规划 分区供热管网与输配设施规划





详细规划范围供热管网规划
7
8
2、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
——对各类热负荷的数量、性质和参数进行调查;选择合理的方法 预测和计算集中供热负荷。

供热量较大,使用灵活,一般作为城市内一定区域的主热 源,也可作为热电厂供热系统的辅助热源。
17
3、城市集中供热热)

靠近热负荷中心;
良好的交通条件; 有利于自然通风与采光;
位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有利的风向条件,减少对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影响; 便于引出管道,并使室外管道的布置在技术、经济上合理;
2
1、概述 1.2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2.1 组成

热源
——能使燃料产生热能,将热媒加热成为高温水或蒸汽的设施; ——分为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和混合系统;

热力网
——由供热蒸汽管网或热水管网组成的热媒输配系统;

热用户
——由供暖、生活及生产用热系统与设备组成;
3
1、概述 1.2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第七章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1
1、概述
1.1 城市发展集中供热的意义

“在城市要积极推广区域供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大量燃料。集中供热可以使锅炉 热效率提高20%; 改广泛的“面源”为比较集中的“点源”,减少大气污 染,也便于采用整改措施,进行集中治理; 减少城市运输量; 节省城市用地。 使用大型设备,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减少管理人 员数量,降低运行成本,有利于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 提高供热质量;
21
4.3 供热管网的选择(P231)


4、供热管网规划
4.4 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P231)

主要干管应该靠近大型用户和热负荷集中的地区; 尽量避开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的街道;
敷设在道路的一侧,或者是人行道下面;
穿越河流或大型渠道时,可随桥架设或单独设置管桥; 与其他管线保持一定的间距;
3、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规划
3.1 热电厂 3.1.3 规模(P228)
在负荷要求的基础上考虑热化系数。“以热定电” ——供暖平均负荷 ——供暖最大负荷
——最大总负荷及供暖负荷与工业负荷之比
——热化系数 ——热电厂供热能力和辅助热源供热能力
16
3、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规划
3.2 区域锅炉房 3.2.1 特点(P228)


城市集中供热现状图、分区及详细规划范围供热系统现状图; 现状建筑物供热面积,居民采暖建筑面积,集中供热普及率; 现有采暖供热的供热方式、比重、生活热水供应情况,热能利 用状况; 现有火电厂和热电厂的情况; 已经利用的余热资源情况; 集中供热普及率,范围、对象,城市发展集中供热的政策; 城市燃料产地和燃料质量分析资料; 地热、太阳能能源在当地利用的可能性与开发前景;
供热标准、供热方式;

预测城市供热量和供热负荷; 合理选择气源,进行城市热源工程规划;


确定城市热电厂、热力站等城市主要供热设施的数量、容量
和空间位置;

科学布局各种供热管网; 制定节能保温对策与措施,以及供热设施的防护措施;
5

1、概述
1.4 集中供热规划的主要内容





调查了解城市现状,并收集规划资料,包括各类建筑的面积、层数、 质量及其分布,工业类别、规模、数目、发展状况及其分布等; 根据当地近20年的气象统计资料,绘制采暖热负荷年利用小时数图; 在调查的基础上, 确定热指标,计算各规划期的热负荷,绘制总热 负荷曲线; 根据热负荷分布情况,绘制不同规划期的热区图; 合理选择集中供热的热源,集中供热规划的热网参数; 根据道路、地形和地下管网敷设位置等条件,确定城市管网的布局和 主要供热干管的走向,确定与用户的连接方式,管网敷设方式等; 确定供热管道直径; 进行投资估算; 编写城市规划集中供热规划说明书;
11
2、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
2.2 热负荷的预测 2.2.3 热负荷的计算(P216)
①采暖通风热负荷计算 ②生活热水热负荷计算
③空调冷负荷计算
④生产工艺热负荷计算 该项热负荷通常应由工艺设计人员提供。 ⑤供热总负荷计算 将上述各类负荷的计算结果相加,进行适当的校核处理后即得供热 总负荷。
12
2、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
2.2 热负荷的预测 2.2.4 热负荷预测的方法(P221)

城市总体规划——综合指标概算法 民用热负荷:首先,根据城市中用地比例构成情况,按当地居 住和公建建筑平均容积率推算居住于公建建筑面积;然后,按 集中供热普及率推算民用建筑供热面积,采用综合指标计算;

生产热负荷:根据年增长率或回归方法估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