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工程设施规划一.集中供热工程设施系统的规划深度和内容(一)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深度内容:1.预测城市热负荷;2.选择城市热源和供热方式;3.确定热源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4.布局城市供热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图纸:现状图:设施、管线、集中供热区、热源分布等;规划图:规划期末热源分布,主干管线、设施位置容量、用地等。
(二)分区规划的内容和深度内容:1.估算分区热负荷;2.分区供热设施和供热干管;3.计算分区供热干管的管径。
图纸:分区供热系统现状图:分区供热系统规划图:其他必要图纸:如热负荷分布图等。
(三)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深度内容:1.规划范围内的热负荷;2.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3.供热管道的管径;4.估算造价。
图纸:供热系统规划图:供热设施的位置、容量和用地、管网走向、管径、管位、敷设方式等。
其他必要的附图。
二.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及热负荷分类和供热对象选择(一)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力网和热用户三大部分组成。
根据热源的不同,分为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即热电合产的供热系统)和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
也有由各种热源(加热电厂、锅炉房、工业余热和地热等)共同组成的混合系统。
按照供热机组的型式不同。
热电厂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装有背压式汽轮机的供热系统,主要用于工业企业的自备热电站。
②装有低压或高压单抽汽汽轮机的供热系统。
低压单抽汽系统常用于城市民用供热,高压单抽汽系统通常供工业企业用汽。
③装有高、低压双抽汽汽轮机的供热系统,这种系统可同时供工业用汽和民用供热。
④把凝汽机组改造后用于供热系统。
采用这种供热系统是对老电厂实行节能改造的一项重要措施。
根据锅炉型式不同。
锅炉房集个供热系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①蒸汽锅炉房的集中供热系统。
多用于工业生产的供热;②热水锅炉房的集中供热系统。
常用于城市的民用供热。
(二)热负荷分类根据热能最终用途,热负荷一般分为室温调节、生活热水、生产用热三大类;预测热负荷,一般按此分类预测。
根据性质分类,热负荷可以分为民用和工业两大类;根据用热时间和用热规律,热负荷可分为季节性热负荷和全年性热负荷两大类。
(三)供热对象选择现“小”后“大”,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
以达到系统的经济方面的合理性。
三.城市热负荷的预测计算一般采用计算法:根据建筑和人口等计算;和概算法:采用概算指标预测,规划中常用的方法。
(一)热负荷计算1.采暖通风热负荷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每小时需要补充的热量称为采暖热负荷,通常有w为单位。
在规划中一般采用指标概算法。
采暖热负荷等于采暖热指标和采暖建筑面积之积。
采暖热指标可以是一个各类建筑综合平均值,在是分类建筑的采暖热指标,它往往随地域气候状况和建筑结构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些经验数据。
为了在室内创造出良好空气环境,使空气具有一定的清洁度和湿度,必须对生产厂房、公共建筑及居住房间进行通风空调,或者为了排除生产过程中散发出来的各种有害气体和灰尘,需要从室外送进新鲜空气。
当冬季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室外进入的新鲜空气必须经过加热后方可送入室内。
加热新鲜空气所消耗的热量,称为通风热负荷。
通风热负荷等于加热系数(一般取O.3~O.5)与采暖热负荷之积。
2.生活热水热负荷生活热水负荷的计算,主要涉及两个重要参数,一是水温、二是热水用水标准。
一般情况下,生活热水的使用温度为40—60℃,采用的生活热水计算水温为65℃。
不同的热工分区中,采用的冷水计算温度也不尽相同,我国主要有五个热工分区:第一分区包括东北三省及内蒙、河北与山西和陕西北部;第二分区包括北京、天律、河北、山东、山西和陕西大部、甘肃宁夏南部、河南北部、江苏北部;第三分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西、安徽、江苏大部、福建北部、湖南东部、湖北东部及河南南部;第四分区包括两广、台湾、福建和云南南部;第五分区包括云贵川大部、湖南湖北西部、陕西甘肃秦岭以南部分。
生活用热水的各类建筑热水标准:3.空调冷负荷的计算一般采用指标概算法,空调冷负荷等于冷负荷指标与修正系数β、建筑面积之积。
冷负荷指标一般为70~90w/m2。
4.生产工艺热负荷的计算对规划的工厂,可以采用设计热负荷资料或根据相同企业的实际热负荷资料进行估算。
生产热负荷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过程的性质、用热设备的形式以及工厂企业的工作制度。
由于工厂企业生产工艺设备多种多样,工艺过程对用热要求的热介质种类和参数不同,因此生产热负荷应由工艺设计人员提供。
(5)供热总负荷的计算供热的总负荷,是将上述各类负荷的计算结果相加,进行适当的校核处理后得出的数值。
必须注意的是,供热总负荷中的采暖通风热负荷与空调冷负荷实际上是一类负荷,在相加时应取两者中较大的一个进行计算。
对于民用热负荷,还可采用更为简便的综合热指标进行概算,表3—6—3显示了民用建筑供热面积热指标概算值。
在以上推荐值中,已包括了热网损失在内(约5%),对于居住区来说,包括住宅与公建在内,采暖综合指标建议取值为60—67W/m2。
当需要计算较大供热范围的民用总热负荷,又缺乏建筑物分类建筑面积的详细资料时可根据当地有关资料及规划情况进行估算,以各类建筑面积比例和分类热指标加权平均得出综合热指标。
北京市集中供热系统平均热指标为75.5W人m2。
课本中得预测方法,是根据民用和工业两大类分类预测。
(一)民用热负荷1.采暖热负荷2.通风热负荷3.生活热水热负4.热指标(二)工业热负荷1.动力设备蒸汽消耗量2.洗涤机、干燥箱的蒸汽消耗量3.蒸汽烘干箱蒸气消耗量4.木材干燥蒸汽消耗量四.集中供热的热源(一)热电厂热电厂是联合生产电能和热能的火电厂。
(二)锅炉房锅炉房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工业和民用两类。
1.锅炉2.锅炉房平面布置3.锅炉房用地:主要为堆煤场的大小。
(三)利用工业余热资源发展集中供热高温气余热,冷却水和冷却蒸汽的余热,废气废水的余热,高温炉渣和高温产品的余热可燃废气的载热性余热。
五.热水供热管网(一)供暖管网热负荷的确定方法1.在供热范围内进行热负荷调查2.采用热指标方法早泄,拖五分钟,拖老婆发疯,拖情人不高兴,拖勃起难不够硬,拖啪啪越插,越软,拖上有心、下无力,拖查出严重早泄,多年阳痿,终于不想拖了爱心对不起,晚了,真的已经晚了凋谢凋谢预防保养永大于治疗,爱心关爱两性健康,从私聊薇薇msdf003开始(二)平均热指标及全年负荷的计算方法(三)热水供暖管网水力计算六.蒸汽供热管网蒸汽供热系统主要是指:设置蒸汽锅炉的区域锅炉房,以蒸汽为热媒的集中供热系统。
近年来供暖的供热系统多以热水为热媒,而且一些原来以蒸汽热媒的供暖系统也正被“高温水”热媒所代替。
但是,由于蒸汽热媒与热水热媒相比还有它独具的持点,所以在某些场合下还要设计以蒸汽为热媒的供热系统。
譬如,有些工矿企业、医院、科研试验室等,因生产工艺或科研试验本身需要以蒸汽为热媒,这类热用户的热负荷往往是常年性的,而供暖用户的热负荷为季节性的,此时常采用以蒸汽为热媒的供热系统。
以蒸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而对工于厂内的供暖系统,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可直接采用蒸汽为热媒,也可用蒸汽通过各种换热措施加热热水来供暖。
(一)蒸汽供热系统的特点概括起来,以蒸汽为热媒的供热系统与以热水为热媒的供热系统相比,有如下持点。
①由于蒸汽的密度很小,因此在一些地形高低起伏很大的地区,或者在高层建筑内不会像水那样产生很高的静压,因而用户的连接方式比较简单。
②蒸汽在热交换器中或散热器中的换热过程是属于凝结放热,它比对流换热的放热系数大得多,因而蒸汽供热系统可以减少散热设备的传热面积,降低设备的初投资费用。
③蒸汽热媒适用而较广,因为它可以很方便池转换为低压蒸汽、高温水或低温水热媒,所以能满足多种不同热用户的要求。
③蒸汽供热系统热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凝结水的回收宰及对凝结水余热的有效利用。
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由于蒸汽系统的凝结水回收装置设计不当、设备产品质量不高及系统管理维修不善,致使蒸汽的跑、冒、滴、漏的现象难以消除,所以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与热水供热系统相比,其热效率较低。
但是,应当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蒸汽供热系统的缺点会逐步得到克服。
五.城市供热管网规划-城市供热管网又称为热网或热力网,是指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
供热管网主要由热源至热力站(在三联供系统中是冷暖站)和热力站(制冷站)至用户之间的管道、管道附件(分段阀、补偿器、放气阀、排水阀等)和管道支座组成。
管网系统要保证可靠地供给各类用户具有正常压力、温度和足够数量的供热和供冷介质(蒸汽、热水或冷水),满足用户的需要。
保证可靠地供给各类用户具有正常压力、温度和足够数量的供热和供冷介质(蒸汽、热水或冷水),满足用户的要求。
1.城市供热管网的形制供热管网可根据不同原理进行分类。
根据热源与管网之间的关系,热网可分为区域式和统一式两类,根据输送介质的不同,热网可分为蒸汽管网,热水管网和混合式管网三种。
按平面布置类型分,热网可分为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
根据用户对介质的使用情况,热网可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
从热源到热力点(或制冷站)间的管网,称之为一级管网,而从热力点(制冷站)至用户间的管网,称为二级管网。
一般说来,对于一级管网,往往采用闭式、双管或多管制的蒸汽管网,而对于二级管网,则要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
2.城市供热热管网布置供热管网的布置,首先要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其次要尽量缩短管线的长度,尽可能节省投资和钢材消耗。
供热网的布置,应根据热源布局、热负荷分布和管线敷设条件等情况,按照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的原则,作出分期建设的安排。
(1)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在城市市区布置供热管网时,符合地下管网综合规划的安排,同时还应考虑下列问题:1)主要干管应该靠近大型用户和热负荷集中的地区,避免长距离穿越没有热负荷的地段。
2)供热管道要尽量避开主要交通道和繁华的街道,以免给施工和运行管理带来困难。
3)供热管道通常敷设在道路的一边,或者是敷设在人行道下面,在敷设引入管时,则不可避免地要横穿干道,但要减少敷设这种横穿街道的引入管,应尽可能使相邻的建筑物的供热管道相互连接。
对于有很厚的混凝土层的现代新式路面,应采用在街坊内敷设管线的方法。
4)供热管道穿越河流或大型渠道时,可随桥架设或单独设置管桥,也可采用虹吸管由河底(或渠底)通过。
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应与城市规划等部门协商并根据市容、经济等条件统一考虑后确定。
5)和其他管线并行敷设或交叉时,为了保证各种管道均能方便地敷设、运行和维修,热网和其他管线之间应有必要的距离。
(2)供热管网的竖向布置规划供热管网的竖向布置应满足下列条件:1)一般地沟管线敷设深度最好浅一些,减少土方工程量。
为了避免地沟盖受汽车振动荷重的直接压力,地沟的埋深自地面到沟盖顶面不少于0.5—1.0m,特殊情况下,如地下水位高或其他地下管线相交情况极其复杂时,允许采用较小的埋设深度,但不少于0.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