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复习重点(技能)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收集整理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1、心理咨询室的面积一般为十平方米为宜、良好的咨询关系建立是心理咨询成功的必要条件、社会心理学强调第一印象是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初诊接待中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重点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而是给求助者提供释放压抑的空间,帮助求助者有机会深层地觉察自己,陪伴求助者一起探索求助者的问题与困扰。
2、心理咨询师应该服装整洁,坐姿端正,表情平和,与求助者保持正常社交距离,1.5米左右3、保密例外的内容P31)求助者同意;2)司法机关要求提供;3)针对心理咨询师的诉讼;4)法律规定的限制5)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或死亡威胁6)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
4、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5、初诊接待中的注意事项P51)避免紧张情绪2)语言把握3)反复说明保密原则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5)仪态方面注意,不吸烟,不应作多于的下意识动作6、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见书P2-41)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万事预则立准备先)2)使用礼貌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当然要使用礼貌方式和语言,否则谁理你啊?)3)简单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帮助,不可直接逼问(不问清求助者哪方面需要帮助如何工作哦?)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是否能向求助者提供帮助(问清楚问题才能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哦?是不,不能做的你也接不是害人吗。
)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这样求助者才敢告诉你哦,亲)6)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先立于不败之地!!!)7)向求助者说明起权利和义务8)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1、如何确定摄入性会谈的目标和范围?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根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2、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1)释义即内容反应:重复求助者话语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2)中断:倒杯水,建议换个地方3)情感反射:初次会谈时尽量不要用4)引导:由原话题引申出新话题3、会谈法,一种有目的的交谈,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保持中立、非批判性态度4、一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失眠都是情绪性的5、会谈的种类1)摄入性会谈,2)鉴别性会谈,3)治疗性会谈,4)咨询性会谈,5)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6、桑德伯格提纲见书P10 理解性记忆,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顺序有调整。
(1)身份资料。
(2)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对比记忆,接近的内容(3)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
(4)出生和成长。
(5)早年回忆。
出生,成长,早年,现在,对未来(6)现在及近期的状况。
(7)对未来的看法。
(8)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
(9)婚姻及家庭资料。
(10)对家庭的看法。
(11)健康及身体状况。
婚姻,家庭,健康,娱乐,性(12)娱乐。
(13)性欲的发展。
(14)自我描述。
(15)教育及培训。
自我描述下教育,工作,社会基础(16)工作记录。
(17)社会基础。
7、不恰当的提问会造成哪些消极作用?1)造成依赖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自我探索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求助者处于“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过多提问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8、错误提问的性质和种类(凯利的分析)有哪些?(1)“为什么……”的问题。
(2)多重选择性问题。
(3)多重问题。
(4)修饰性反问。
(5)责备性问题。
(6)解释性问题。
9、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1)可接受2)有效3)积极10、摄入性会谈应注意哪些内容?P13(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第三单元正确使用心理测量1、使用心理测验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见书P13(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
(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3)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
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注意事项:(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2、乱用心理测验的形式有几种? P15(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
(2)单纯依赖心理测验结果,不对照临床表现,片面给出诊断和制定措施。
(3)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以及常模的时限便使用。
(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
(5)不按心理测验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
(6)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
(7)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
(8)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
第四单元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1、临床资料整理归纳包括哪些方面。
P15 可与桑德伯格提纲对比记忆答:(一)一般资料:(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
(2)求助者生活状况。
(3)婚姻家庭。
(4)工作记录。
(5)社会交往。
(6)娱乐活动。
(7)自我描述。
(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
(二)个人成长史资料:(1)婴幼儿期。
(2)童年生活。
(3)少年期生活。
(4)青年期。
(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三)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1)精神状态。
(2)身体状态。
(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2、对临床资料的解释1)注重行为的观察、2)找出哪些东西是偏离正常标准的,抓住偏离标准的行为表现去考虑3)抓住“显眼和突出”的事件,首先给予解释,并按照这种解释去归纳别的事件3、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办法1)使用补充提问2)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量3)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4、如何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1)就事论事2)相关分析3)分析迹象5、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1)暗示2)早期印象3)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6、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分专业观察者——自然的角度看问题;医疗或病理学角度——倾向于求助者有病;行为主义或教育工作者——强调是学习、行为或认知方面的障碍;生物学家——倾向于从人的发展生长角度看问题,认为是自我发展受到阻碍;生态学家——认为是求助者与环境失去了平衡第二节初步诊断第一单元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1、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关键点的原则。
P22(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第二单元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1、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的工作程序1)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2)选择有效地测量工具对求助者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3)对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区别诊断,区分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2、心理诊断的注意事项1)避免“贴标签”2)对难以确诊的,力争会诊解决问题第三单元确定求助者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1、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2)精神活动是否协调一致3)个性是否相对稳定第四单元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1、一般心理问题诊断的工作程序1)判断是否有器质性病变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分析内心冲突,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4)分析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6)形成初步诊断2、子女教育、求职、人才培养、选拔、婚恋指导等属于——发展性咨询第三节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1、严重心理问题诊断的工作程序1)判断是否有器质性病变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分析内心冲突,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4)分析情绪是否泛化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6)形成初步诊断2、心理冲突的性质,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3、对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前途发展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4、分析情绪是否泛化时,要区分泛化与心境对人的影响的区别。
心境是某种情绪持续,泛化的关键在于诱发第四节提出心理评估报告1、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潜意识中的冲突,童年时期的情节;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条件反射的形成;认知理论强调不恰当的认知评价方式。
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第一节建立咨询关系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咨询关系在咨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第二、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
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
首先,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个性特征等对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咨询态度不仅仅是单纯的方法,而是心理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
其次,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的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观察水平、行为方式以及对心理咨询师的反应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咨询关系和咨询效果。
正确的五种咨询态度是什么?P52答: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第一单元尊重如何做到恰当地表达尊重?P53答:(1)尊重意味着无条件接纳。
中性的接纳,接纳求助者的一切。
(2)尊重意味着平等。
(3)尊重意味着礼貌。
(4)尊重意味着信任。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6)尊重意味着真诚。
理解性记忆注意事项:P55第二单元热情热情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56答:(1)求助者初次来访时恰当询问,表达关切。
(2)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
(3)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
第三单元真诚真诚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态度真诚,咨询师以“真实的我”、“真诚的我”的角色帮助求助者,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下,不带“咨询专家”的假面具。
表达真诚时需注意什么?P58答:(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3)真诚应实事求是。
(4)真诚应适度。
(5)真诚还体现在非语言交流上(6)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7)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第四单元共情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与体验就是共情。
“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使用共情时应注意什么?P63答:(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