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器漆调色的基本知识1.概述木器涂装中色彩的调配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木器的透明涂装中,需要通过对木材进行底着色或面着色,来表现木材特有的木纹,增加美感和层次感,使家具增加艺术和文化的附加值。
面对家具市场的激烈竞争,老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新产品不断涌现,对产品的涂装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涂装的颜色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色彩的外观质量已成为产品竞争的重要内容。
华润家具涂料系列中,已经有许多丰富的现成的色彩,但是在某些场合,需要某些新颖色彩,而在一时又难找到现成的色彩的产品的产品的情况下,用户适时必要的自己进行一定量的涂料的配色,以及时满足产品涂装施工要求,是一种极好的补救办法。
凡是涂料用户,这种配色的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更是从事木家具涂装生产技术工作的有关人员,必须具备的涂装技术基本功。
通过涂装生产过程中的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逐步完美的掌握涂料调色的技术本领,为涂装生产服务更会给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增添美的色彩。
2.色彩的形成在客观世界中,任何一个能为我们的眼睛所看见的物体,其表面色彩的形成均取决于三个方面:即有一定的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能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2.1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光源色是影响、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
1666年,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做了人类首次用三棱镜分离太阳光束的实验(见图1),并由此证明,太阳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合而成。
图1 太阳光的分离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当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象的色彩。
除了太阳光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光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光,它是人工光源,比阳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见光比例也和阳光不同。
一般白炽灯发出的光常偏红、黄色光,而日光灯发出的光则偏蓝色光。
2.2物体的固有色在同样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花、绿色的叶……各种物体都呈现出不相同的色彩,这是因为物体对可见光所作的不同反射的结果。
各种不同质的物体,对照射其表面的光线,有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的选择功能,能反映出来的那部分光线进入我们的视觉器官,使我们看到该物体本身的色彩,称为物体的固有色。
2.3环境色环境色或称条件色,指物体在不同光源与环境下所呈现的色彩变化。
我们所描绘的物体,总是处在某种具体环境之中,随着光源以及具体环境的变化,都会使物体的固有色受到一定的影响。
将白色的正方体放置于红色、黄色与蓝色的衬布上,便可以看到物体的固有色白色明显受到衬布色彩的影响而呈红、黄、蓝等色成分,光线愈强,影响愈大。
3.色彩三属性(三要素)白色光照到某些物体后,被选择性的吸收,其余部分经反射或透过时,人的视觉即感知物体的颜色,并根据物体对不同光波的吸收程度,而产生千差万别的颜色,这种产生的颜色以何种性质来识别?一般对颜色的区别先以红、黄、绿等色相的差别来区分,再以明暗来区分,如相同红色的明红色或暗红色,以明度之尺度加以识别。
接着虽然相同色相、明度的颜色,以颜色之鲜艳度即彩度之尺度将颜色区别如鲜红、三蜀红等。
综上所述,色相、明度、彩度称为色彩的三属性(也称三要素)。
3.1色相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光谱上的红、橙、黄、绿、蓝、紫等六色,通常用来作为基础色相。
但是我们能够分辨的色相,不只是这一有顺序的六种色彩,在这一顺序中尚有无数的种类存在于其间,例如红色系中有紫红、橙红;绿色系中有黄绿。
蓝绿等色彩。
光谱上的色光带成条状,秩序分明。
为了研究与运用方便,通常将其连结成环状(见图2),这种环状称为色相环或色轮。
图2 色轮3.2明度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
色彩的明度差别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某一种色的深浅变化;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度的差别。
将某一种色相加入白色或黑色,色彩就会明亮或灰暗。
例如粉红、红、深红、暗红都是红色,但一种比一种深,这种称为色彩深浅变化。
以纯净的红色,依次以等差的量加入白色,使其纯度降低,便得到从灰到艳的各种纯度色彩,这种称之为色相的明度差别。
3.3彩度彩度是指颜色的鲜艳度,彩度也称纯度或饱和度。
以颜料为例,把一种纯净颜色加入白或黑,其结果使颜色相应降低了彩度,或趋向柔和或趋向沉重。
3.4色立体将色相、明度、彩度以三座标轴所构成之关系图即成(如图3)色立体。
色立体的模式是将黑配置于下端,白配置于最上端,中心轴表示明度的层次,其间配置于灰色,此中心轴也称无彩轴,以此无彩轴为中心的圆周上配置色相,依次排列红、橙、黄、黄绿、绿、蓝绿、蓝、蓝紫、紫、紫红,形成了色相环或色轮。
相同色相的颜色,根据明度及彩度之顺序,配置于一平面者称谓“等色相面”,在等色相面内,彩度愈高者即高彩度者,配置于离无彩轴愈远(见图4)。
由色立体可以看出:三属性的色相、明度、彩度,各具备其独立的性质,例如对于相同的色相,相同明度的点有彩度的变化;对于相同色相,相同彩度之处有明度的变化。
因此色彩的三属性相互间不存在比例关系。
图 3 色立体图 4 色座标图3.5有彩色与无彩色白色、灰色、黑色位于立体模式的中心轴,是不属于任何色相,即其彩度位于0处,如此不具有色相和彩度之性质的颜色,总称为:“无彩色”。
换言之,所谓的“无彩色”是只具有明度属性者。
而同时具备色相、明度、彩度三属性的颜色总称为“有彩色”。
4.颜色的基本色人对颜色的视觉感,是光刺激人的眼睛后由人的生理本能而感觉得到的,也就是看得见的各种颜色。
而光的波长不同,光的强度不一样,同一种光源的同一种光却能产生不同的颜色,所以,辨别颜色单靠用人的眼睛是困难的。
调配颜色必须找出颜色的基本颜色,才能使配色有规律可循。
颜色的基本色有三个:即红、黄、蓝。
所以称为基本色是因为这三个颜色用其他任何颜色也不能调配出来,因此称原色(本色)。
以三个基本色为基础进行调配颜色,可以调配出无数个不同的颜色。
各色的名称含义分述如下:4.1三原色红、黄、蓝是基本色,是由任何颜色也不能调配出来的三个颜色,故称为三原色。
4.2间色两种基本色以不同的比例相混而成的一种颜色,称为间色。
间色也只有三个即红色+蓝色=紫色;黄色+蓝色=绿色;红色+黄色=橙色。
(见图5原色重叠图)。
图 5 原色重叠图4.3复色两间色与其它色相混调或三原色之间不等量混调而成的颜色,称为复色。
这可调出很多。
4.4补色两个原色不等量相混调可配成一个间色,而另一个原色则被称为补色。
两个间色相混调成为一个复色,而与其对应的另一个间色,也称为补色。
4.5消色原色和复色中加入一定量的白色,可调出粉红、浅红、浅蓝、浅天蓝、淡蓝、浅黄、蛋黄、奶黄、牙黄等深浅不一的多种颜色,如再加入黑色则可调配出棕色、灰色、褐色、墨绿等明亮度和色相不同的多种颜色。
黑色和白色起到了消色的作用,因此把白色和黑色称为消色。
5.颜色的相对性5.1在不同的环境下,显示不同的颜色。
一块红木色的样板,由于受到车间墙上张贴蓝色和黄色的彩色纸,在光的反射下,蓝与黄的色光照在样板上,减少了样板中一部分红色光,红木色样板观察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5.2在不同的光泽下,显示不同的颜色。
同一条件下,油漆亮光和亚光对颜色有影响,同一颜色做成亮光油漆颜色看起来浅些;做成亚光油漆颜色看起来深些。
因此按照亚光时调出的颜色,在做成亮光时颜色会发生变化。
5.3在不同的底材下,显示不同的颜色。
同样的红棕色有色面漆涂于底材颜色较深的黑胡桃和涂于底材颜色较浅的水曲柳底材上,其颜色均会发生变化。
6.色彩的感觉颜色的多种多样的色相,构成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世界。
人们对颜色有各种各样的感视,柔和、鲜艳的颜色,会给人以兴奋、愉快、心旷神怡、催人上进、给人以美的享受。
反之,则会使人感到沉闷、灰心,影响身心健康。
颜色的感觉如下分述:6.1颜色感人们不管走到哪里,无不与颜色相接触,人们对各种颜色会产生各种感觉和联想。
鲜艳明快的色彩会使人愉快舒畅,否则使人感到压抑、沉闷。
6.2明亮感浅色明亮轻快,深色暗淡。
一般居室的墙壁都粉刷白色,阳面用冷色,阴面用暖色,避光的地方用深色,家具大都用明亮的浅淡色。
6.3冷暖感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兴奋、温暖与欢乐;红色会使人感到焕发、奋进、明快醒目,故多用以做为明显的标志,红色似烈火熊熊燃烧样,使人感到温暖,故上述三色称为暖色,蓝、绿、紫色给人以清新安静、高雅和凉爽的感觉,故称为冷色,而黑、白、灰则属中性色。
6.4轻重感浅色使人感到轻快,深色使作感到沉重、压抑、重的产品应用浅色,小巧的产品也要用浅色,如电风扇、台灯、厂房和居室的开花板都宜用浅色,勿使感到压迫感;水泥地面与地板面宜用深色,这样会给人感到上轻下重的稳定感,否则会使人感到头重脚轻。
6.5远近感画家在作画时,非常巧妙的利用色彩来表示浩瀚的大海和无垠的天空,旷野的远近以及形象的前进与后退等。
高明度的红、黄、橙色能使人感到”近”;明亮度低的蓝、绿、青等色使人感到远离后退。
6.6疲劳感人们在涂有红、黄色的环境中工作久了会感到精神疲劳,刺激性强又觉得时间过得慢;而浅淡的天蓝、淡绿、水绿、牙黄等冷色布置到工作环境与生活中会给人以淡雅、清静舒适,会使人感到精神愉快,时间显得过得快,使人不易疲劳。
6.7色彩的象征感色彩千变万化,给人以各种感觉,当人们看到一幅美丽的图画时会浮想联翩,天空中的白云,夜晚的明月,蓝蓝的大海和绿色的原野等,这些充满色彩的大自然都会给人以想象,给人以乐趣。
人们也赋于色彩以各种象征,如形容纯洁用白色,形容上进、温暖、热情用红色,形容不幸和狠毒用黑色。
人们还用色彩来象征情感、富有、地位、欲望和美丽等。
家具涂装生产过程中人们用涂料的色彩装饰和美化产品,体现现代光学最新成果的色彩美,增强了各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产品的经济效益。
7.颜料与染料7.1颜料颜料是一种微细粉末状的有色物质,一般不溶于水、油和溶剂,但能均匀的分散在其中。
颜料是色漆的次要成膜物质,在木材装饰过程中调制底漆、腻子以及木材着色,也经常使用颜料。
不透明的色漆由于放入颜料,其涂膜具有某种色彩和遮盖力。
同时颜料还能增强涂膜的耐久性、耐候性、耐磨性等。
对于色漆及其涂膜的性能影响较大的是颜料的分散度、吸油量、遮盖力、着色力以及耐光性等。
分散度即颜料颗粒的大小。
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分散度越高即颗粒越细,色漆贮存时分层现象减少,色漆涂膜的平整光滑程度提高,同时颜料的吸油量与遮盖力也增加。
一定量的颜料用油调合时所需油的数量是颜料的吸油量,它决定了调配色漆时油的消耗。
颜料的遮盖力是指色漆涂膜中的颜料能遮盖基底,不使其透过漆膜而显露的能力,常以遮盖单位面积所需颜料的克数表示。
很显然,遮盖力高的颜料耗用少。
着色力则是某一颜料与另一种颜料混合后形成颜色强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