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因此BS=T-TR-G=40+0.2·381-0-100=16.2
当I=80时Y*=(80+80+100-0.6·40)/[1-0.6(1-0.2)]≈454
因此BS=T-TR-G=40+0.2·454-0-100=30.8
当税率为0.1时Y*=(80+50+100-0.6·40)/ [1-0.6(1-0.1)]≈448
9.
(1)凯恩斯假定价格刚性,古典学派假定价格灵活。
(2)参加教材第100-103页。
第五章
1.
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如减少转移支付或增加个人税收),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如下图所示。
2.
(1)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导致总需求和总收入的成倍增加,总收入增加的幅度取决于乘数 ;(2)总收入的增加又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的幅度取决于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k;(3)在货币供给不便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增加导致均衡利率的上升,均衡利率上升的幅度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4)均衡利率的上升导致投资需求的下降,投资需求下降的幅度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b;(5)投资需求的下降导致总需求和总收入的成倍下降,总收入下降的幅度取决于乘数 。这个过程循环往复进行下去,直到经济最终完全恢复均衡。
3.
(1)如下图所示。
(2)如下图所示。
4.
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乘数为零。
当经济处于“古典情形”时,由于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就必须使利率大幅度上升从而使得货币需求量等量下降;因此存在完全的挤出,此时财政政策乘数为零。
5.
(1)取消投资优惠
总收入下降,利率下降,投资从I1下降到I2
(2)提高个人所得税
(4)Y*=130/(1-0.5)=260
图略,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下降
(5)Y*=80+cY+60
因为c=0.6
得到Y*=350
图略,总需求曲线向上平移
2.
由S=I
C+S=C+I
Y=AD=A0+cY
Y*=A0/(1-c)
其余略。
3.
由c=1-s得到消费乘数=1/(1-s)
4.
(1)AD=Y=C+I+G=80+c YD+50+100=80+0.6(Y+0-40-0.2Y)+150=0.48Y-40*0.6150+0.8Y+100=0.8Y+250
Y*=1250
此时S*=-150+0.2Y*=100
(2)此时C=200+0.8Y
Y=200+0.8Y+100
Y*=1500
此时S*=-200+0.2Y=100
(3)图略
(4)参考(1)-(3)
(5)参考教材相关章节。
6.
(1)由NX=X-M得到
(2) =(A0-br)/[1-c(1-t)],IS曲线的表达式为Y=(A0-br)/[1-c(1-t)]
(3)A0变动对AD以及IS曲线的影响
b变动对AD以及IS曲线的影响
t变动对AD以及IS曲线的影响
(4)IS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商品市场中有过度供给,IS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商品市场中有过度需求。调整过程按450线模型解释即可,即通过库存调整达到产品市场均衡。
所以:
I = YD+T-TR–(C+G+NX)
=(YD–C) +(T–TR–G)- NX
=1800 + 400
=2200
(3)GDP=C+I+G+NX
所以:
G= GDP–(C+I+ NX)
=16000–(11000 + 2200–400)
=3200
3.
(1)用最终产品法计算GDP
GDP=25万美元
(2)每个生产阶段创造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税率乘数△Y*/△t=-cY*/[1-c(1-t)]=-0.6·396/[1-0.6(1-0.2)]≈-456.92
(3)达到均衡时的预算盈余为
BS=T-TR-G=40+0.2·396-0-100=19.2
(4)当c=0.8时Y*=(80+50+100-0.8·40)/[1-0.6(1-0.2)]≈381
《宏观经济学(中国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略
2.
(1)流量
(2)存量
(3)流量
(4)存量
(5)流量
3.
(1)主要变量:某种产品的供给、成本、价格
内生变量:某种产品的供给
外生变量:成本、价格
(2)主要变量:某种产品的供给、成本、价格、工人数量、资本数量
内生变量:某种产品的供给、成本
外生变量:价格、工人数量、资本数量
2.
(1)Y=C+I+G(i)
而YD =Y-T+TR (ii)
所以Y=YD+T-TR (iii)
根据(i)和(iii),有
C+I+G = YD+T-TR
移项可得:I = YD+T-TR-C–G = (YD-C )+(T-TR–G)=Sp+ SG
其中Sp为私人储蓄,SG为政府储蓄。
(2)Sp=-C0+c(Y+TR-T),SG=T-TR- G
6.
答:应计入500亿元。这涉及存货的处理。2009年的存货是2009年生产的,已计入2009年的GDP。因此2010年销售出去的存货应从总的最终支出中扣掉。
因为此处的存货也是最终产品,而人们购买这些最终产品时,往往无法分别它是哪年生产的,因此能够统计到的只有总支出,因此
GDP=对本年产品的总消费支出+对本年产品的投资支出
6.
(1)参加教材第95-96页。
(2)参加教材第96页最后一段。
(3)财政政策。
7.
(1)IS曲线左移。
(2)A0的任一组成部分的变动都可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
(3)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使IS曲线移回去或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
8.
利率迅速大幅度下跌,然后缓慢上升到新的均衡利率,新的均衡利率低于货币供给增加前的均衡利率;均衡产出缓慢增加到新的均衡水平。
6.
见教材第178-179页
7.
见教材第164-165页
8.
货币需求降低相当于货币供给增加,因此总需求曲线右移。
(1)在古典情形下,AS曲线是竖直的,价格上升,产出不变。
(2)在凯恩斯情形下,AS曲线是水平的,价格不变,产出增加。
9.
参见教材第173页。
10.
参见教材有关章节。
第七章
1.
资本存量为K,资本的价格是MPK,也就是f’(k),资本收入占GDP的比例为0.3,因此有 =0.3,由于K/Y=2.5,所以有f’(k)= 0.3/2.5=0.12,这就是资本的收益率。而稳态下经济增长率=n + g,因此n + g +δ= 0.08。由于f’(k)> n + g +δ,所以储蓄率太低。
2007年GDP=380×0.6+(375-325)*(0.60-0.54)=231亿美元
(2)以2003年为基年的真实GDP
2005年GDP=325×0.50=162.5亿美元
2006年GDP=350×0.50=175亿美元
2007年GDP=380×0.50=190亿美元
5.
略(参见教材相关章节)。
h上升时LM曲线的变化h2> h1,均衡的变化见左图所示
(4)参见教材第94-95页。
4.
见上题第(3)问的答案。
5.
(1)IS: Y=(9500/3)+ (250/3) r
(2)LM: Y = 2500 + 300 r
(3)均衡利率为1.74,均衡收入为1978。
(4)可把各个函数先用符号表示,然后求出均衡收入的表达式,再求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4.
(1)当政府进行限制时,市场的结果是均衡,但不是出清。
(2)当政府不进行限制时,市场的结果是出清,也是均衡。
(3)略
5.
略。
第二章
1.
(1)用支出法核算GDP
GDP=C+I+G+NX=30,000+10,000+10,000+(7,000-6,000)=51,000
(2)用收入法核算GDP
GDP=要素收入+折旧+间接税=1,000+3500+3500+6,000+30,000+4000+3000=51,000
= C +本年的固定资产投资+ G + NX +(本年的存货投资-对往年存货的总支出)
= C +本年的固定资产投资+ G + NX +存货投资的变动额
7.
因为转移支付不是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老百姓得到这些收入,但没有生产什么产品或劳务。
8.
不变。
9.
略(参见教材相关章节)。
第三章
1.
(1)由消费函数C=80+cY,得到储蓄函数
因此BS=T-TR-G=40+0.1·448-0-100= -15.2
(5)当Yf=450时,BSf=T0+tYf-TR-G=40+0.2*450-0-100=30
由于均衡产出为396,若想使均衡产出达到450,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包括增加政府购买、减税、增加转移支付等三者的某种组合。具体组合可以自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