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
刘存根 湖南农业大学健康教育教研室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 心理状态。
▪ 心理健康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的 过程,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 完整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的过程。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 据一次全国抽样调查显示:23%的大学生有 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
友谊与爱情,不能很好地把握男女同学交往的 尺度。希望珍惜友谊又不经意的使友谊失之交 臂。
3) 亲情问题。与家长没有太多的话讲,写信基
本是缘于实质性问题如经济供给、物质补充而 非情感沟通.
▪ 6、性教育问题。性教育是道德教育、文 明教育、健康教育,也是人格教育。
▪ 1) 性生理适应不良。
▪ 2) 性心理问题。无知、性贞洁感的淡化、 甚至性与爱的困惑、分离以及由于性行为 引起的后果及产生的心理压力,都是值得 引起重视的问题。
▪ 心理健康或心理失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 过程。在人的一生中,心理健康或心理失 调有时是交替出现的。当一个人处于心理 失衡时,只要积极地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整, 或通过心理专家的帮助,大多可恢复心理 健康的状态。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 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 也是复杂、多样的。从生物遗传因子 的作用到个体自我心理冲突、不良人 格特征,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问题以 及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等。
▪ 北京海淀区16所大学中,因精神方面有问 题而休学的占休学人数的 37.9%,占退学 人数的 64.4%.
▪ 北京科技大学 1997年统计,约有 28.3% 的学生有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近几年大 学生自杀 现象呈上 升趋势
某高校一女生坠楼身亡。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马家 爵残忍杀害四名同学。
▪ 适应准备阶段、 ▪ 稳定发展阶段、 ▪ 趋于成熟阶段。
七、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突
1 学业问题 ▪ 1) 学习动力不足。 ▪ 2) 学习目的不明确。 ▪ 3) 学习成绩不理想。 ▪ 4) 学习动机功利化
2、情绪问题 ▪ 1) 抑郁。 ▪ 2) 情绪失衡 3、人际关系问题。 ▪ 1) 人际关系不适。 ▪ 2) 社交不良。 ▪ 3) 个体心灵闭锁
▪ 2) 考试焦虑。
▪ 5、情感问题。
▪ 1) 爱情的困扰。一是情感的迷茫。二是不正
确的恋爱观,“每周一哥”、“普遍撒网、重 点培养、择优而谈”。面对爱情,学生更多的 想到的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 有”,甚至“预约失恋”,爱情与婚姻分离是 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2) 友情困扰。在处理个人情感问题上,看不清
▪ 4、焦虑问题。
▪ 1) 自我焦虑。青年时期比任何年龄更 关注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异性心目中的形象, 学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长相、胖瘦、高 矮、能力、魄力、魅力,会产生各种各样 的焦虑,有的学生担心自己长得不够漂亮, 不能获得异性的好感,甚至部分女生因没 有男生追求而苦恼;有的学生总感到自己 的先天条件不够理想,因而非常自卑,不 能建立自己的社交形象与公众形象。
▪ 2பைடு நூலகம்记忆障碍:表现为记忆亢进、缺损、记忆力严 重衰退、遗忘症、不识症、记忆错误中的错构症 和虚构症。
▪ 3.思维障碍:表现为抽象过程障碍(如抽象概括 水平下降、抽象概括过程歪曲、脱离事实夸大 等);联想障碍(如思维迟缓、思维终端、思维 贫乏、思维不连贯等);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是 各种错误而荒谬的、十分固执的妄想(如易人妄 想、非血亲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关系妄 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和钟情妄想。
▪ 7、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 1) 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 ▪ 2) 特困生心理调适。
▪ 8、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 1) 生活能力弱,自立能力弱的情况普
遍存在。
▪ 2) 大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弱。
八、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 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 概括起来还是生物、心理、社会这三 方面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 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 协调
▪ 情感丰富而不稳定 ▪ 性意识的发展 ▪ 智力发展达到高峰 ▪ 社会需求迫切
六、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
▪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历程,可以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分为以下 三个阶段: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 心理健康: ▪ 指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自我、接受自我,又能
与他人和谐相处; ▪ 既能适应自己所面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现实
环境,又能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 ▪ 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节制和调控能力,并在认
知功能、情绪反应活动和意志行为方面都能处 在比较积极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九、大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
▪ 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讲究心理卫 生
▪ 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 保持健康的情绪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 学会自娱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 一.智力障碍:
▪ 1.感知障碍:表现为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 剥脱、错觉、幻觉、内感不适和感知综合障碍。
▪ 二.情感障碍:
▪ 正常情感的稳定性是一种动态波动的稳定, 即情感时刻随着内外刺激而发生相适应的 变化。得知成功的消息而心情愉快,失败 后感到沮丧。
▪ 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的波动幅度过大, 波动时间过长,以及反应与刺激的性质不 协调等。
▪ 我国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标准如: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适当地表现情绪; 6.人格完整和谐;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 8.智力发展正常.
三、心理健康评估原则
▪ 1.个体心理活动要与生物学特征相符 ▪ 2.个体心理活动要与客观环境相符 ▪ 3.个体心理活动内部各成分间协调统一 ▪ 4.人格的稳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