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颐和园的教学设计板书

颐和园的教学设计板书

篇一:18颐和园教学设计18《颐和园》教学设计双碑小学彭英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写作顺序。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

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

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

(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赏美景,既游览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师: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生说,师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你怎么知道的?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2、这是什么写法?(首尾照应)3、指导朗读。

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四、总结。

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

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巩固要认的字,练习要写的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颐和园的美景,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按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板书上节课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点的?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颐和园吧!二、学习课文1、师:各位“游客”,带上摄像机或者照相机,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吧。

你最想在哪里“留影”,就把描写那里风景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吧!学生自主选择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2、师:你最想在哪儿“留影”呢?为什么?(生自由说,师点拨)(1)有的想在长廊留影,为什么?(出示长廊课件)师: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来到了长廊,啊!好美呀,你们最想把长廊的哪儿拍摄下来?(生说:柱子、栏杆、横槛、花木)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长廊的特点是(板书:长、美),文中用了具体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这一特点。

谁来向游客介绍这么美、大的长廊?该用什么语气?(喜欢、惊奇)(指导朗读)(2)有的想在万寿山脚下留影,为什么?(出示课件:佛香阁、排云殿)用上面学过的方法学习这一段,并突出佛香阁、排云殿的特点(板书: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朗读时读重,表示强调。

(3)有的想在佛香阁留影,为什么?师:一转眼,我们就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哇,我留影的背景好美呀,赶快向大家介绍一下吧!(板书:葱郁的树丛,黄绿屋顶,朱红的宫墙,昆明湖的静、绿,古老的城楼,白塔)师:这些景点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远到近)谁来介绍一处景点,按从远到近的顺序。

师:这些景色中那些词用得好?(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形容词)文中“滑”这个动词,为什么不用“划”?生谈,师引导:“滑”字让昆明湖更静、更美,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来读读。

(4)有的想在昆明湖留影,为什么?(自学这一处美景,师板书: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游览了颐和园,在各处留影了吧!感觉怎样?我们带着对颐和园的喜爱来读一读全文吧! 4、再次感受颐和园的美。

美丽的颐和园让我们流连往返,我们把刚才拍摄的颐和园的录象,大家一起来共享一下吧!(师放录象)三、创设情景,拓展练习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美,所以作者在课文最后发出感叹“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点?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来当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介绍时,请用今天学过的游览的顺序来介绍。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也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景。

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那你们还了解哪些“世界遗产”呢?请同学们去了解了解。

五作业。

1、回家,用游览的顺序,把颐和园介绍给爸爸、妈妈。

2、用游览的顺序,向你的朋友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设计说明: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情感”为纽带,以学生观赏为主,让“颐和园”的美景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性的特点,把学生带入意境,批文如情,是学冶情感。

我还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

另外,我还注重学生的自学,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还通过拓展训练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板书设计:游览顺序景物特点长廊长、美万寿山脚下佛香阁闪闪发光(抬头看)排云殿金碧辉煌颐和园葱郁的树丛登上万寿山黄绿屋顶(向下望)朱红的宫墙昆明湖——静、绿古老的城楼、白塔昆明湖堤岸、石桥、杨柳小岛、宫殿、十七孔桥、石柱、狮子篇二:18《颐和园》教学设计18、《颐和园》东营区三中执笔人:苏爱荣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意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写作顺序。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激情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著名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

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设计意图: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板书:()的颐和园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再读课文,理脉络1、播放课件,师配乐简介颐和园。

[设计意图:美丽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再配上教师深情的介绍,“颐和园”这座美丽的皇家花园在学生心目中逐渐丰满起来。

]2、那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美景呢?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点,用“”标出来。

3、交流并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4、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做游览顺序。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批注、交流的过程中理清了课文的线索,知道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三、创设情景,拓展练习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颐和园的门口,如果你是导游的话,你准备怎么样向游客介绍颐和园的游览路线呢?(出示平面图和导游词)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在四人小组内选出一名小导游,其他三个同学就当游客。

好,现在请你在四人小组内准备,想想怎么介绍比较有礼貌,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

2、邀请学生上台当小导游作介绍,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当小导游”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学当导游介绍颐和园的游览路线,先在四人小组里交际,再全班互动,既是对所学语言的有效运用,又提升了学生交际时的语言素养、文明素养,把文本语言转化成交际语言,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还原生活、服务生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

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附:课堂检测一、组词郎()堤()栏()昆()廊()提()烂()困()二、造句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填空()的柱子()的栏杆()的公园()的宫殿()的杨柳()的堤岸()的树丛()的长廊()的画()的琉璃瓦()的城楼()的景色【参考答案】一、货郎、长廊;堤坝、提示;栏目、灿烂;昆曲、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