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附件04)防地震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附件04)防地震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防地震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目录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 1.1 事件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1 1.2 事件风险的来源、特性 2 1.3 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装置名称 2 1.4 事故发生的影响范围及后果 2 1.5 事件可能发生的季节 21.6 事发前可能的征兆 2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3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 3.1 应急组织体系 2 3.2 应急指挥机构 33.3 应急处置工作组职责 34 预防与预警 4 4.1 风险监测 44.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45 信息报告程序 45.1 信息汇报流程 46 应急处置 66.1 响应分级 66.2 响应程序 66.3 应急处置措施7防地震灾害专项应急预案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 事件类型及危险性分析:1.1.1 根据地震强度和其对本地区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程度分为5类:(1)、Ⅰ类: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简称特大破坏性地震),烈度可达8度以上,相当于本地区范围内发生6.0级以上的地震,或距我市100千米范围内发生7.0级以上地震。

(2)、Ⅱ类:严重破坏性地震,烈度达7—8度(含8度),相当于本地区辖区内发生5.5—6.0级(含6.0级)地震,或距我市100千米范围内发生6.5级以上地震。

(3)、Ⅲ类:中等破坏性地震,烈度达6—7度(含7度),相当于本地区辖区内发生5.0—5.5级(含5.5级)地震,或距我市100千米范围发生6.0级以上地震。

(4)、Ⅳ类:一般破坏性地震,烈度在6度以下,相当于本地区辖区内发生4.5—5.0级(含5.0级)以下地震,或距我市100千米范围内发生5.5级以上地震。

(5)、Ⅴ类:强有感地震,烈度在6度以下,相当于本地区辖区内发生3.5—4.5级(含4.5级)地震,一般不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1.2 危险性分析:(1)、建(构)筑物抗震能力分析:我公司建(构)筑物设计抗震等级均按6度设防,重点厂房设防等级为7度,符合吕梁地区的地震等级要求。

(2)、主要电气设备的抗震能力分析:地震中电气设备的损坏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建(构)筑物的倒塌引起的,二是设备抗震能力不足造成的。

(3)、震害综合分析:我公司是山西电网的主力发电机组,位置非常重要。

我公司建构筑物抗震设计烈度为6度,主要建构筑物为7度,如果发生6度及以上地震,仍存在中断对外送电的危险。

(4)、次生灾害分析:①、燃油:我公司的燃油主要有是点火柴油,油罐有2个,储油约600吨左右;专供锅炉点火用油,由供油泵送至锅炉房各台锅炉。

②、③、化学药品:我公司化学药品由设备部采购,准备部领用,部分保管在一定的容器内,保管比较安全。

④、雷管、炸药:我公司雷管、炸药一般不储存,如果需要,经审批后购买。

⑤、地震往往发生迅猛,多在瞬间引起汽、水、氢、液氨、油等泄漏造成次生灾害的危险仍然存1.2 事件风险的来源、特性:突发的4.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1.3 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装置名称:生产区、办公区、宿舍区。

1.4事故发生的影响范围及后果:Ⅱ级以上地震后,全厂瘫痪,对外供电中断,与系统失去联系,使整个系统的联系变弱,甚至出现电压崩溃、系统瓦解、大面积停电的事故。

1.5 事件可能发生的季节:任何季节均有可能发生。

1.6 事发前可能的征兆:1.6.1 大震前,动植物反应异常。

牛、羊、猪、马等大动物烦爆不安,惊恐慌乱不进圈;鸭不下水;鸡往树下屋顶飞;冬天蛇惊慌出洞并往高处爬;老鼠出洞乱窜;鱼浮水面或死亡;植物过早开花等。

1.6.2 临震前,地下常常传来响声(即地声),有的象狂风、闷雷声;有的象载重汽车、飞机疾驶而过的声音;有的象开山放炮声等。

地声多出现在地震前数分钟至数日内,是地震的警报。

大震前,天空出现红、白、黄、蓝等五颜六色的闪光、光带和光球,称为地光。

地光也是地震的预兆。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在开展地震应急处理和应急救援时,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发电系统“三保”原则,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害、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3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3.1 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总经理副总指挥:总工程师主要成员:工程部部经理、生产准备部部经理、安全及环境保护管理部经理、综合部经理、服务公司经理、财务部经理、基建设备部经理、燃供部经理。

应急抢险队伍:运行操作处理小组、检修抢险应急小组、物资保障小组、医疗救护、交通保障小组、燃料应急支援小组、事故事件调查小组。

运行操作处理小组:组长:生产准备部经理成员:值长、生产准备部专业负责人、生产准备部各级成员检修抢险应急小组:组长:设备维护部经理成员:设备维护部成员通讯联络组:组长:维护部经理成员:维护部通讯人员事故事件调查小组:组长:安环部经理成员:安环部成员医疗救护、交通保障组:组长:综合部经理成员:综合部成员治安消防组:组长:安环部经理成员:安环部、义务消防队成员物资供应组:组长:基建设备部经理成员:基建设备部成员、综合部成员3.23.3 应急处置工作组职责:4 预防与预警:4.1 风险监测:鉴于目前企业技术经济水平有限,难以对各种地震灾害进行监控,只能依靠当地气象部门、抗震部门、地质部门等发布的信息进行监控。

震情分析及预报依据吕梁市地震监测网,保持畅通防震减灾联络员信息渠道,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4.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4.2.1 破坏性地震的预警由应急办公室从吕梁市防震减灾办公室或从地震发生现场的相关单位的报告获得信息后提出预警建议,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2.2 预警信息发布或宣布取消,需报请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批准,由应急指挥部负责实施。

严重的预警信息发布或宣布取消,需应急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4.2.3 预警信息发布后,应急指挥体系、应急办公室、相关部门应立即做出响应,进入相应的应急工作状态。

同时各部门应依据已发布的预警级别,履行各自所承担的职责。

5 信息报告程序:5.1 信息汇报流程:5.1.1 信息报告程序:公司防震减灾联络员—→当值值长—→应急指挥部—→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吕梁市安监局、集团公司应急领导组和应急办。

5.1.2 信息报告方式:(1)、口头汇报方式:地震发生后,当值值长应立即汇报公司应急指挥体系总指挥(或副总指挥)。

在初步了解事故情况后,应急指挥部应当立即通过电话向公司应急领导组进行口头汇报,同时,公司应急领导组应当立即通过电话向集团公司应急领导组和应急办进行口头汇报,并通过电话向吕梁市安监局进行口头汇报。

(2)、书面汇报方式:在初步了解事故情况后,应当在1个小时内,逐级以书面材料上报事故有关情况。

(3)、信息报告内容:包括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受损部位,伤亡和失踪的人数,设备损坏情况,现场抢修情况,直接经济损失,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等。

(4)、现场应急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医疗救治(0—120),消防火警(0—119),突发事件(0—110)。

6 应急处置:6.1 响应分级:根据地震强度和其对本地区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程度,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三个响应级别。

6.1.1 Ⅰ级响应:发生以下3类范围的地震时我公司进入Ⅰ级应急状态。

(1)、Ⅰ类: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简称特大破坏性地震),烈度可达8度以上,相当于本地区范围内发生6.0级以上的地震,或距我公司100千米范围内发生7.0级以上地震。

(2)、Ⅱ类:严重破坏性地震,烈度达7—8度(含8度),相当于本地区辖区内发生5.5—6.0级(含6.0级)地震,或距我公司100千米范围内发生6.5级以上地震。

(3)、Ⅲ类:中等破坏性地震,烈度达6—7度(含7度),相当于本地区辖区内发生5.0-5.5级(含5.5级)地震,或距我公司100千米范围发生6.0级以上地震。

6.1.2 Ⅱ级响应:发生以下范围的地震时,我公司进入Ⅱ级应急状态。

一般破坏性地震,烈度在6度以下,相当于本地区辖区内发生4.5—5.0级(含5.0级)以下地震,或距我公司100千米范围内发生5.5级以上地震。

6.1.3 Ⅲ级响应:发生以下范围的地震时,我公司进入Ⅲ级应急状态。

强有感地震,烈度在6度以下,相当于本地区辖区内发生3.5—4.5级(含4.5级)地震,一般不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6.2 响应程序:6.2.1 分级响应:(1)、Ⅲ级响应:做好职工安定人心工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引起停工、停业现象;加强生命线工程抗震能力和对产生次生灾害源设施薄弱环节和要害部位立即进行检查,若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坏人捣乱破坏。

(2)、Ⅱ级响应:启动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收集到初步地震灾害情况,决定救灾方案。

立即对发电设备进行检查,若出现损坏,进行抢险抢修,保证正常运转。

(3)、Ⅰ级响应:根据生产设备及系统灾情、职工生活区灾情、生命线工程灾情调配抢险救灾力量进行救灾。

决定实行特别保卫的范围;决定是否请求救援;紧急调动车辆、物资、资金。

6.2.2 应急响应流程:6.3 应急处置措施:6.3.1 当发生地震后,公司所属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奔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6.3.2 在应急状态下,公司、事故单位应当调动一切力量,努力控制、降低设备损坏程度。

6.3.3 地震发生后几点应急处置重点要求:(1)、发生破坏性地震后,指挥部立即组织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抢险救援,各应急小组组长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到指挥部办公室,由总指挥召开抗震救灾紧急会议,部署震后应急行动方案。

(2)、各应急小组应立即调动有关人员和处置队伍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预案分工和事件处置规程要求,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3)、生产运行工作和设备抢修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

(4)、生活抢险救灾组应组织检查楼房、水、电、暖设施,尽快恢复毁坏的供水、供电设施,确保灾后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并负责震期、震后的粮食及食品的储备。

(5)、医疗救护组应成立临时治疗点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其它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好卫生防疫以及伤员的抢救、处理工作。

(6)、物质供应组应准备好手电、雨衣、帆布、编织袋等各种必要的救灾用品,保证随用随取。

物质供应组应准备足够的生活用品,做好职工的避震安排。

(7)、避震疏散组:负责协调全厂老弱病残职工、家属、在校学生及儿童的避震疏散工作。

(8)、治安消防组应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并协助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或火灾的扩大蔓延。

(9)、宣传教育组要及时播放防震抗灾常识,根据指挥部提供的情况按规定及时、准确的向全公司职工发布震情、灾情及抗震抢险等信息,宣传报道党和政府的抗震救灾政策和公司救灾工作信息,增强和激励广大职工抗震救灾信心和决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