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
淋巴
2.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4.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5.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6.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7.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8.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9.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则反。

10.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12.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1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状态叫做稳态。

1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5.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
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4.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5.在未受到刺激时,膜两侧为内负外正,处于静息状态;在受到刺激时,膜两侧变为
内正外负,形成局部电流。

6.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想接触。

7.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兴
奋就从一个神经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8.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
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9.中枢神经包括脑、脊髓。

10.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11.S区受损伤,称为运动性失语症。

12.正常人的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是0.8~1.2g/L(80~120mg/mL)。

1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性激素主要是类固醇。

14.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
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15.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

16. 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7. 化学物质(激素、其他调节分子,如CO 2)通过体液传送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称为体液调节。

18.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19. 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
统的发育和功能,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

20.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
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21.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22.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

23. 淋巴细胞包括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24.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神经末梢
轴突
树突 细胞体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
2.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尖端。

3.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

4.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的生长素
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5.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 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3. 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4. 环境容纳量又称K 值。

5. K 值是375个。

6. 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关系。

7.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8.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实物条件。

9. 群落掩体的两种类型是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10.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
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4.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

5.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
10%~20%。

6.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主要以CO2形式存在。

7.碳通过和化能合成作用两种代谢反应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8.碳以CO2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9.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传递,通过食物、食物网渠道进行传递。

10.碳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原料的燃烧返回到
无机环境。

1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作为动力。

1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