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选修三质量分析
本次试题既是考学生,也是考老师,通过本次考试,也让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一、试题分析
1、考查知识点分布:考查范围是选修三全册,试卷满分是100分,其中选择题45分,非选择题55分。
客观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非选择题考察了学生识图、识表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考查基因工程的题有选择题的1、2、3、4、5、6等题和28、31、34题的部分小题;考查细胞工程的有5、12、13、15、16、18、32、35题等;考查胚胎工程的有21、22、28、29、30、33、34题和选择题19题的部分选项;考查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有7、8、9、10和等题;考查生态工程的有9、17、31等题;
2、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如第10、12、15、18、19、28、30等题。
3、难易相结合。
本套试卷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适当的拔高,有些题看上去很容易,但是学生稍微懈怠就会出错,如选择题的第
4、
5、7等,看上去似乎一眼就能看出答案,但是学生的做错率却很高,而选择题的10、12、15等和29、30题部分小题则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
4、区分度不高,试卷难度较大,二本线71分,级部38人,其中80分以上9人。
二、考试情况分析
以5、6班为例,级部前50名,错误较多的有:第4、9、14、17、31、32、34题。
比如:31题重在考查高二学生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的基因表达载体质粒图,考察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部分学生对基因工程题的把握程度还有待加强。
各填空题的特点如下:
1.第一个小题主要考察基因工程的步骤。
学生的错误体现在对基因工程步骤的专用名词不清晰,书写错误,误答为:提取目的基因、寻找目的基因。
评分标准:“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获取”都算对。
2.第二小题考察获取目的基因的方式,评分标准为:“PCR技术”是关键字,有PCR技术算对,其余答案为错。
学生常见错误:反(逆)转录法、动植物体内直接获取、鸟枪法、导入受体细胞等。
说明这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不够。
3.第三小题考察基因工程中的酶。
评分标准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DNA连接酶”算对,其余为错。
学生常见错误:专用名词书写不规范,限制性内切酶(没写核酸)、连接酶(没写DNA)等。
说明对课本上的专用名词掌握的不到位,概念不清
4.第四小题考察基因工程的载体。
评分标准:“质粒”算对,其余答案为错。
学生常见错误:细菌、噬菌体的衍生物等,说明学生对病毒的概念和特点不清晰,不知道病毒包括了噬菌体,题中已经给出了病毒,不能再填噬菌体。
写成细菌的部分学生不清楚什么是载体。
5.第五小题考察表达载体的结构。
评分标准:按照标准答案来改,写错没分。
学生常见错误:起动子(启动子的错别字);mRNA、mRNA聚合酶、目的基因(不清楚启动子是什么的识别位点);抗性基因(不写专用名词标记基因);载体、重组质粒(这个地方后面已经给出将含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既然是细胞,这里只能填写受体细胞,这是学生不认真审题的原因)。
6.第六小题考察目的基因检测的方法。
评分标准:DNA分子杂交关键字,写有DNA分子杂交的,如果写核酸分子杂交,或加上抗原—抗体杂交,也算对,如果只写抗原—抗体杂交,算错。
学生常见错误:同位素标记法、DNA杂交技术、DNA互补技术等。
专用名词书写不规范。
通过阅卷发现学生仍存在以下问题:
1.基因工程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记忆不准确
2.基因工程结构图的识图能力不清晰。
3.书写欠规范,很多学生涂了又写,导致老师们看不清楚写的是什么。
特别是写专用名词的时候出现问题。
32题考查有关“番茄---马铃薯”的培育过程。
主要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和原理。
整体比较简单,学生的得分情况比较好,一般得分在7分左右。
①出错比较多的空有:
1.植物细胞工程中最基本的技术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关键
3.什么技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②批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
1. 专业术语随便更改: 比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写成“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组培”,“组织培养”。
2.语言总结不简练,不规范:比如组织培养的生物学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写成:植物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植物细胞发育的全能性;细胞
的全能性。
3.错别字:“诱导”的“诱”字居然写错了!“愈伤组织”写错。
总体:学生的基础能力还是需要多训练,提高。
34题主要考查受精作用和胚胎工程原理及操作流程,总分10分,平均得分在6.9分。
错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第二小问中关于受精作用的排序,错误率非常高,主要错误点在没有辨清第二极体的释放时间。
2.第三小问中第3空,冲卵的实质,很多同学答成冲出卵细胞或卵子。
未区分清楚体外受精中的冲卵和胚胎工程中的冲卵。
3.第四小问中的生理基础,很多同学没有抓住关键词“存活”,导致答错,或多答。
从本题反应出的情况看,大部分同学对这部分内容还是比较熟悉的,下一步要在细节上下到功夫,选修内容要求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学生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回归课本,多看书,多理解,多记忆。
理解到位,记忆准确,得分会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教学中,将一些高考题或典型题作为范例,推荐给学生做,做完后将之作为记忆材料,不时复习巩固,掌握考点精髓。
三、学情分析
这次考试考的不好,客观原因是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讲完课还剩不到一周时间,没有系统从头开始复习,学生形不成知识系统,训练不到位。
但是考不好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概念教学上要求不到位,需要在课堂练习上加大审题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能力提升的训练欠缺。
这次考试反映出教学中存在问题,体现在学生答题上有:
①基础知识不过关。
不少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对有关结构、功能、
生理过程、概念、原理等知识理解不深或含混不清,甚至存在缺陷。
②有关图表及其信息提取能力差。
不少学生对生物图表的分析认识不到位,不能有效提取有关信息解决问题,造成严重失分。
③审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不少学生不能全面准确捕获试题信息,不能正确联系和理解相关信息或知识点间的关系,更不能正确利用各种信息或知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策略和步骤,造成解题错误。
④实验能力较差。
部分学生心理上对实验题的畏惧情绪较为严重,对实验现象分析上存在不足,不能正确把握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操作步骤,更不能对相关实验过程进行正确分析判断和评价完善。
也间接反映出部分学生平时做实验不认真,或根本未做过实验。
⑤书写不规范。
书写不规范,不熟悉生物学科的基本常识。
不少学生使用生活语,而不是使用学科专用术语表达生物学事实、生理过程以及概念、原理等,另外写错别字等。
四、今后措施
通过本次考试,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调整以后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1、立足基础,研究大纲。
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重视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对基础知识做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2、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问题,训练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
3、重视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的运用,整体提高。
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框架。
4、重视生物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5、加强思维、方法指导训练,适当为优生拔高。
6、尽可能在课堂上练熟,要做到以点带面,争取在课堂上提高成绩。
提高课堂实效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训练。
并结合理科班特点,基于会考,面向高考,做好后期的复习工作。
班级这一块:
6班成绩,虽然达标超7人,但是考得不好
主要有两点:
1、高分段610-640都没有人,前十名只有三人。
退步较大
2、另一个就是50-70名之间的学生较少。
后备人员不足
分析原因:觉得在学习环节上还是抓的不细致,比如作业这一块没控制好,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懈怠。
个别同学没有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同学(没有及时谈话)
激励教育欠缺,没有发动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