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第二讲·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第二讲·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 • • •
先秦:名 宋代:字 陈淳:《北溪字义》 清代: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基本涵义:事物分类,中西相同。 • 西方:语法---逻辑学 • 中国:字义---注释学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 • • •
• • • • •
1。天 天之两义: (1)有人格的主宰之天 《论语· 子罕》: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 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墨子》: •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 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本义:庸者,用也。运用“中”的原则, 不泥于一端。 • 宋儒义: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中庸》第2章: •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 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 忌惮也。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 • •
五行:《尚书· 洪范》 九畴之第一项。 初一曰五行。 水火木金土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6。神
• 阴阳不测之谓神。 • 神无方而易无体。 •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系辞下》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7。反 • 反者道之动。《老子》
•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 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极精微,极 高明而道中庸,……。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朱熹: • 尊德性,所以存心乎道体之大也;道问 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二者 修道凝德之大端也。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道德”连用自《易传》、《荀子》始, 汉代以后比较普遍。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③关系的范畴(依附性与存在性、因果 性与依存性、交互性); • ④样式的范畴(可能性-不可能性、存在 性-非存在性、必然性-偶然性)。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康德以近代自然科学(力学)为基础对 古典理论思维进行了哲学整理与总结。 • 数学--物理学---数学逻辑(语言学被排除 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
• • • • •
4。心,良知。 侧隐之心,仁之端; 羞恶之心,义之端; 辞让之心,礼之端; 是非之心,智之端。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 • •
心即良知。 人之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尽心上) 朱注: 良者,本然之善也。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 • • • •
二。人生哲学基本范畴 1。道德、德 2。仁、仁义 3。中庸 4。心、良知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 • • •
1。德、道德 (1)德 《说文解字》: 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 自己---他人关系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德的古义: • 《诗经· 大雅· 丞民》: • 天生丞民,有物有则。 •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 基本意义:美好的品德、德行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范 • 畴体系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亚 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将单个的词分 为10类即他所说的10个范畴:实体、数 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 状况、活动、遭受等。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几何学----语法学-----逻辑学三者合而为 一的产物; • 古典理论思维的杰出代表。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克已复礼为仁。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2)义。 • 孟子“ 四端” • 仁:侧隐之心,由亲亲推广。 • 义:羞耻之心,由敬长推广。 •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义的基本涵义: • (1)禁令。 • 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尽心下) •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系辞下》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黑格尔在《逻辑学》一书着重研究了范 畴的运动和转化。 • 《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卷》: •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严密的范畴体系。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3。中西范畴观之区别 • 汉语“范畴” 是取《洪范》中“洪范九 畴” 的意思。主要指分类。 • 范畴一词语出希腊文,原指表达判断的 命题中的谓词。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2。道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3。气
• 《孟子· 公孙丑上》: •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 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 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 慊于心,馁也。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在I.康德哲学中,范畴是先验的主体规定, 即知性自身先天具有的纯概念。它是整 理感性材料的直观形式和悟性形式。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康德的范畴有12个,分成4类: • ①量的范畴(统一性、多样性、全体 性); • ②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制 性);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2)指适合于具体情境的规范。 • 《礼运》:义者艺之分,仁之节 也。……仁者义之本也。 • 仁:普遍的; • 义:具体的。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 • • •
3。中庸 正中,中正,大中,中道,中和, 时中, 《中庸》第6章: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 恶而扬善,执其而端,用其中于民。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 • •
四。基本知识论范畴 1。名 2。诚 3。心术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
• 凡万物异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荀子· 解蔽》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 • • •
一。什么是范畴? 1。范畴定义 哲学范畴 《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卷》: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 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张岱年: •
• 范畴是事物普遍的、基本类型的思想格 式。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2。范畴的西方本义 • 范畴一词语出希腊文,原指表达判断的 命题中的谓词。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清华大学思想研究所 • 程钢 • chengg@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 • • •
一。什么是范畴? 二。人生哲学基本范畴 三。自然哲学基本范畴 四。知识论基本范畴 五。中国哲学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道与德的区别:
• 道:普遍的德行(人与自然共具的) • 德:特殊事物的品性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论语· 述而》: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中庸》第27章: •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2)自然之天
• 《论语》 •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 • • •
《庄子》 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 《大宗师》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大宗师》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庄子· 秋水》: • 何谓天?何谓人?牛马四足,是谓天。 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2。仁、仁义。 • (1)仁。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论语· 颜渊篇》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 《论语· 雍也篇》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卫灵公篇》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4。性与理
• 性:天命之谓性。 • 告子:生之谓性。食色之谓性。 • 程颐:生之谓气,生之理谓性。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道与理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
• 5。阴阳五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