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大型建筑周边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探索

城市大型建筑周边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探索

城市大型建筑周边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探索——CCTV媒体公园设计思索摘要城市大型建筑周边的公共开放空间既是各城市建筑体之间的分隔空间,也是互为联结的纽带和缓冲地带。

以CCTV媒体公园为案例,探索如何实现此类公共空间的社会性、文化性、功能性的统一。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媒体公园公共空间Study on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Public Space around Large Scale Architecture ——Design Thinking on the Landscape of CCTV Media ParkAbstract: Urban Public Space around Large Scale Architecture is not only the separating space among urban structures, but also the ligament and buffer zone of urban spaces. Taking CCTV Media Park as an example, the text explored how to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sociality, literariness and functionality of these public spaces.Keywords: CCTV, Media Park, Public Space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国外很早就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我国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重视在近几年才得以体现,但各方面的研究都尚在探索阶段。

2006年2月,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媒体公园设计公开向国际招标,通过层层筛选,从几十家参选的中外设计机构中选取了6家入围单位。

作为代表“中国之窗”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以及首都北京中央商务区的一处大型城市开放空间,它的设计必将在我国城市大型开放空间设计的发展里程中留下重要的一笔。

此次招标竞赛中涌现的一大批优秀作品丰富了我们对城市大型开放空间的设计实践,本文选取了本次规划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入围方案,通过全面细致的比较分析,提出城市大型建筑周边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探索。

1. 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中央电视台是我国创建最早的电视台,于新中国成立初期(1958年)正式开播;中央电视台又是我国最大的电视台,15套电视节目以平均每天230小时的大容量滚动播出,其国内收视人口覆盖率高达90%,观众数量超过10亿;中央电视台更是我国的国家电视台,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对外播送最权威的信息。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立项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它不仅是建国以来国家建设的单体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更是一项事关中央电视台事业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

媒体公园是中央电视台新址工程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坐落在最具活力的北京中央商务区,是中央商务区中央轴线上一处重要节点。

1.2基地概况中央电视台新址位于北京市东部的朝阳区,北京规划的最具活力的中央商务区核心,东起规划N11路,西至东三环路,南起光华路,北至朝阳路。

新台址园区基地面积19.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由新业务楼(CCTV)、电视文化中心(TVCC)、能源中心(服务楼)和媒体公园组成。

媒体公园位于新台址东南角,紧邻中央电视台新业务楼、电视文化中心和能源中心,占地2.56公顷。

媒体公园东起规划N11路,西至规划N10路,南起光华路,北至规划E8路。

其西部为中央电视台的新业务楼(CCTV),北部紧邻能源中心(服务楼),西北角与电视文化中心(TVCC)隔路相望。

2. 总体设计要求媒体公园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内的中央绿地,也是园区内的重要绿色景观,以“媒体公园”为设计主题,构成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园区的整体景观。

作为超大尺度建筑群基地的绿地公园,媒体公园的设计须与新园区内的整体空间布局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园区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

重视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传媒先锋的主导形象,考虑电视媒体的特性,电视传媒业务的特殊要求,以国际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法,打造与中央电视台国家媒体形象相匹配的,在国际上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品味的地标性景观公园。

3. 实例解析本文选取了媒体公园设计国际招投标竞赛第一名的EDSA Orient公司的方案(以下称A 方案);法国欧博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公司、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的竞赛入围方案(以下称B方案);以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联合方案(以下称C方案,该方案也是本次招投标竞赛的入围作品)。

通过对A、B、C三个方案的解读,我们将展开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探索与解析。

3.1设计构想3.1.1明确的设计主题设计主题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灵魂,以明确的主题展开对空间的景观设计和功能布局,有助于避免空间布局的无序和失衡,突出公共空间的鲜明特征,体现清晰个性。

本文选取的三个方案都对该空间的信息传媒的特性进行了潜心研究,并各自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创意主题和核心理念。

A方案——“时代、时尚、时下、时段、时机”该方案将媒体的本质归结为五个层面,即时代、时尚、时下、时段和时机。

以五“时”俱进的概念统领全局,并幻化成具有媒体特征意象的元素融入公园设计。

例如,以波浪形的草坡来表现传播最原始的形态——声波,以放大的圆点喻指画面的基本单元——像素,以流动的水体代表媒体人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以及五光十色的生活气息。

B方案——“涟漪印象”该方案以圆为基本构图元素,想象CCTV建筑群为水珠,滴落在园区这片平静的水面,激起层层晕开的涟漪。

将CCTV-2号播放大厅作为“波心”,随着媒体公园内被处理为和缓的起伏地形荡漾开来。

以水滴溅起的涟漪象征电波的传递,体现运动不息的传播特性,以及经由媒体所反映的瞬息万变的社会变革。

C方案——“中国之窗、信息之桥”该方案的设计理念来自西方现代艺术先驱蒙得利安的抽象画,其以垂直线和水平线构成的画面和块状的分色格局留给后辈设计师以无尽的启迪和遐想,也与中国传统的花窗有着极为神似的异曲同工之妙。

看似无序的蒙得利安抽象画与《营造法源》中规整有序的宫式花棂窗结合,创造出一种现代简洁与传统人文精神相融合的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空间格局,以此寓意“中国之窗”,体现建筑文化和传媒文化的融合,体现中国中央电视台特有的当代文化品位。

以宫式花棂窗为规划布局的结构元素覆盖整个媒体公园,形成媒体公园的基底结构。

宫式花棂窗的棂形成公园内的主要支路网格,花窗部分为公园内的若干院落,形成公园内的层层庭院。

曾受东方绘画影响的蒙得利安艺术现在又作为一种现代元素回到了东方,成就了东西方文化的再一次融合。

另外,该方案还在公园内由南至北规划一条波浪起伏的弧形木质高架桥,沿桥布置34个玻璃景观塔,代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三地。

高架桥纵贯整个媒体公园,提供人与人交流空间,寓意“信息之桥”。

3.1.2规划定位准确的规划定位是城市大型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一切功能布局和景观设计都是建立在准确的定位上的。

A方案将媒体公园定位为主要面对CCTV内部使用的央视后花园,以满足媒体的使用要求为该项目的规划定位,提出了休憩空间、观演空间、生活空间的三重功能,为电视节目制作、现场报道、观演、聚会、户外电影播放以及员工休息散步提供场所。

在满足了媒体需求之外,它也在极有限的范围里考虑了公众的需求,设定了小区域的公共开放空间。

B方案和C方案则都将媒体公园定位为具有公共性和媒体文化性的开放式公众空间,这样的定位是出于对区域规划的系统考虑。

包括媒体公园在内,北京中央商务区的中心区域共规划有2.5公顷左右的开放绿地四片,它们各自形成不同题材的主题空间,分别为历史人文公园、表演艺术广场、科技信息公园,自然科学公园。

媒体公园即四个公众主题空间中的科技信息公园。

既承担着向城市公众开放的公共休闲空间的使命,同时也承担着媒体业务的使用需求。

因此其功能既包括了普通城市公共空间所具备的休闲功能,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满足媒体户外拍摄和节目制作、户外活动、户外广告等专业要求。

C方案与A、B方案相比,还考虑了媒体公园在整个中央商务区内的景观联结功能。

媒体公园所在的地块是中央商务区南北绿轴的重要节点,其北部是中央商务区的东西向绿轴,C方案通过媒体公园内部设计轴线的转向,使得中央商务区内的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联结一体,构成网络化的绿化系统。

3.1.3整体性与皮拉内西原理对区域整体的研究能促进开放空间在大环境下构图的完整性,以及视觉的和谐性。

作为大型建筑周边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媒体公园也不应独立于整体环境之外。

媒体公园的设计应更多地考虑其与周边环境的联合性,以及作为央视大型建筑基底的大型开放空间与建筑的一体性。

媒体公园是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其设计必须在尊重央视新台址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

承接央视新址总体规划设计的支撑——皮拉内西的景观原理,将设计元素划分为“地表+像素”,以无数看似独立、破碎的像素,形成宏观的整体构图。

A方案引入了三种“移动像素”来塑造空间:可移动的树池、可移动的景观柱,以及旱喷泉。

这些“像素”本身是破碎、分散的,但在遵循一种潜在的序列后,形成了宏观的整体效果,如同构成电视画面的无数像素点。

B方案中几何像素原理的应用表现为轨道和行星的构图方式。

以由波心向外扩散的环状发散体系形成公园的轨道式肌理,由皮拉内西像素点的联想得到不同功能的构筑平台和景观节点,就如同轨道上快速运行的行星,从而得到一张完整可视的皮拉内西建筑图案。

C方案运用了像素几何学和像素栅格几何学进行规划设计,媒体公园的桥梁、庭院等细部融合了皮拉内西的规划理念,以像素几何作为设计元素,布置规划景观小品。

例如高架桥上圆形组合的玻璃圆孔等,形成皮拉内西元素点,点缀在公园的基底图案上。

3.2综合功能媒体公园是央视新台址园区的中央绿地,CCTV园区的主要活动场所,其设计方向是集电视节目制作、现场报道、观演、聚会、休闲和户外电影播放为一体的多功能媒体广场。

三方案的功能确定都重点考虑了媒体的特性,以及服务媒体业务的需求,如满足电视节目制作及举办户外大型活动等对户外场地的需求。

而对于公众需求的考虑,三个方案则在重视程度和分析的全面性上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差异。

A方案的媒体公园大部分空间采取了绝对控制的方式,面向CCTV内部人员开放,公众的空间与其他部分严格分离,设置在公园东南角上,形成明确界定的可以向市民开放的休闲、休息、观赏区域。

B方案将外围半径最大的弧形空间设置为城市公共花园,兼顾CCTV业务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了媒体公园作为中央商务区密集空间里的公共绿地的属性,考虑了市民的休闲功能、观光功能,在大体量建筑密集的核心地带,营造出环境良好的休闲场所和市民活动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