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拟体验式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

模拟体验式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

模拟体验式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模拟体验式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 ————以以ERP 教学为突破口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为突破口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广东商学院ERP 实验中心 (一)前言1、项目项目背景与历史推演背景与历史推演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下一步教育改革的重点,要加强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创新,要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要把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到教学中来,尤其要注重用信息化带动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强烈地意识到,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培养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突出存在以下三大问题:一是未能妥善解决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矛盾,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忽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二是未能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三是未能妥善处理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强调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我们进行过多种改革,比如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社会调查,加强校外的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环节,等等。

然而,这些“打补丁”式的改革并未获得理想的效果,案例教学大多蜕变为课堂讲授中的实证举例,校外的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往往囿于实习单位保守商业秘密的需要与受到毕业生择业的冲击而流于形式。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终于确定了“进行模拟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这一方向。

我校模拟体验式教学方式改革孕育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统计学、会计学、税收学等课程所进行的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发端于1998年以省教育厅重点文科实验室在我校建成为契机所展开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成熟于2002年开始的以ERP 实验教学为突破口的经济管理学科综合性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

具体说来,该项改革迄今已经历经了以下四个阶段,如图所示:1993年起,统计学、会计学、税收学等课程开始进行课程单项性(知识点)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探索。

1999年起,在单项性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课程综合性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探索。

2000年起,在课程综合性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专业综合性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探索。

2001年起,在专业综合性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以ERP 实验教学为突破口的学科综合性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探索。

本阶段改革又展开为以下过程:2001年9月,组织实施ERP 教学。

2002年9月,与用友等数家国内外著名管理软件公司就校企合作ERP 实验教学项目进行正式谈判。

2003年3月,与用友公司正式签署共建广东商学院用友ERP 实验中心的合作协议。

2003年3月,组建了由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等6个专业总计20名学生参加的第一期模拟体验式教学改革试点班,按照模拟体验式教学方案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成ERPERP效显著。

2003年8月,学校投资80余万元建成拥有56个机位的ERP实验室,并正式挂牌成立广东商学院ERP实验中心。

2003年9月,组建由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等6个专业总计141名学生参加的第二期模拟体验式教学改革试点班。

该班下设18个自主互助式学习小组,每组由6个专业的学生混合组成。

该期的改革力度相比第一期明显加大,改革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2004年2月,组建由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等8个专业的111名学生参加的第三期模拟体验式教学改革试点班和第一期校内模拟实习试点班。

前者下设两个小班,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进行教学;后者分为8个组, 其中4个组分别模拟工商、税务、金融、物流部门的活动,另4个组分别模拟同行业4个不同公司的活动。

思路2、模拟体验式教学改革的总体模拟体验式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思路如上图所示,我们所进行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模拟体验式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夯实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手段三大支柱,打造经济管理类计算机模拟专业实验室、教学案例与模拟企业资源计划沙盘系统、ERP综合实验室三个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程单项性计算机模拟实践、课程综合性计算机模拟实践、专业综合性计算机模拟实践、学科综合性计算机模拟实践、校内模拟实习与校外实地实习等五个层面的模拟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以ERP教学为突破口进行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知识学习相结合、理论升华与理论应用相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开拓出一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开放型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的成功之路。

(二)教学环境与条件建设1、场地技术环境建设(略)2、软件环境软件环境((企业信息化管理环境企业信息化管理环境))建设(略)3.企业企业实习实习实习模拟沙盘环境模拟沙盘环境模拟沙盘环境建设建设建设我们自行开发设计了《企业实习模拟沙盘》及沙盘教学系列方案。

通过组织“沙盘模拟对抗演练——ERP 理论学习——软件学习与操作——情景教学”等系列教学活动,将学生置身于企业的虚拟环境之中,并通过模拟企业的主要运作过程,使学生了解、认识企业所处的复杂多变的环境,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亲身体验企业的团队建设、经营决策、经营管理、营销策略、企业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等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填鸭式学习为创造型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形成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略)4.模拟企业运作模拟企业运作相关相关相关条件建设条件建设(略)5.自主学习环境建设(略)(二)教学教学活动创新活动创新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创新创新创新如上图所示,本项目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以下创新:(1)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课堂讲授时间与学生自主式、协作式、模拟体验式学习时间的配置比例为1:2。

(2)学生的学习内容从单纯来自教师、来自课内转变为既来自教师与课内,也来自其他的学生与课外。

(3)教学内容的安排从理论与实践脱节转变为理论水平提升与理论应用能力增强紧密结合,通过模拟体验式教学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和知识的意义建构,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相互贯通的系统的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课堂讲授的内容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分以下四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按照企业实际运行的需要与市场的客观运行规律,串讲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

串讲时,侧重讲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链接,而不是炒冷饭与简单重复,旨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序化、系统化与做好进行学科综合性模拟实践与校内模拟实习的必要理论准备。

第二部分,系统地介绍可供模拟体验式教学活动选择的各种学习方法。

介绍时,侧重讲方法的设计原理、适用对象与适用条件,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而不是盲目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选用学习方法。

第三部分介绍ERP及相关软件,介绍时,侧重讲ERP软件设计所体现的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ERP软件的模块结构及功能、ERP软件操作的基本环节及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而不是讲具体的操作方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由学生借助操作指南通过自主式、协作式学习与上机操作去掌握。

2、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强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与形成学习型组织、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降低教学成本,现已形成一个科学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系,见下图。

Array3、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段创新在选择教学手段时,我们强调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手工手段与电子技术手段相结合,模拟仿真手段与实操手段相结合,现已形成一套丰富多彩、教学组织创新4、教学组织创新学生的组织(1)学生的组织在模拟体验式教学活动中,以下5种学生组织形式并存,对应不同的学习活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学习组织1——按不同的专业组成不同的班级,旨在便利学生学习为进行学科综合性实验与校内模拟实习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相关知识。

学习组织2——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编组,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是一个具有相对完整知识结构的学习群体,旨在为自主式、协作式学习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为模拟公司行为提供多重角色资源。

学习组织3——模仿企业环境,将学习组织2的各小组成员按其专业背景与公司岗位设置进行C E O、市场销售总监、财务总监、生产主管等角色分工,旨在使每个学生既能全面把握企业的运作和工作流程,又能在链接相关专业知识的环境下深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将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与基本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组织4——模仿市场环境,将学习组织3内的每个小组命名为不同的公司,每6个模拟公司组成一个模拟市场,每个模拟市场都是一个搏弈式学习场所。

通过市场博弈式学习,使学生们了解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在模拟公司运作与市场运行中增强自身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与业务实操能力。

学习组织5——以学习组织2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竞赛式学习,学习过程由各小组联合策划与自主实施,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协作式学习能力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在模拟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者与教学活动实施者的双重身份。

教师的组织(2)教师的组织如图所示,参与本项目工作的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与采取项目工作室即虚拟教研室的形式。

该教研室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动态地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之间既分工又协作,共同承担模拟体验式教学工作任务。

该教研室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较为稳定、较为完善的行为规则:“目标管理、专家主导、民主决策、尊重产权、分工协作、利益共享”。

(二)教学教学管理创新管理创新随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换,教学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向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

教学活动的设计、协调、监督、控制与评估的职责主要由教师来承担,具体学习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则主要由各学习小组来承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