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验式教学初探

体验式教学初探

体验式教学初探
2012年大面中学由高完中转型为初中,受师资和生源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教学质量始终徘徊在低位,办学声誉急剧下降。如何脱困,唯有改革!基于小组
合作学习,问道生本教育理念,提炼出学校体验式教学流程,即通过前置研究、
小组合作、展示讲解、评价巩固,激发课堂活力,有效提高课堂效益。

标签:体验式学习;合作体验
学校由高完中转变为初中已达六年,但转型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至今。
教学質量的下降,带来社会各界的不认同,教师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如何帮助学
校走出困境,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务之急。质量之根本在课堂,聚集课堂改革,
提出了体验式教学的课堂主张。

一、厘清内涵 确立原则
(一)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
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
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1〕。

体验学习把学习看成体验、感知、认知、行为四个方面的整合统一的过程。
杜威更强调学习的发展特征,他描述学习是指刺激、感受、具体体验的动机如何
转变到更高规则的目标行为〔2〕。而初中学生正处于12到15岁年龄阶段,即皮
亚杰认知理论中发展的第四阶段。学生正经历由具体操作的符号过程到表象逻辑
的符号过程。体验学习更看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学生个体与学习环境之
间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根据校情,针对学生特点,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
境场,成为课堂主张的依据。

(二)体验式学习原则
依据学校生源质量和体验式学习理论,确定以下原则:
1.坚持独立思考和操作体验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听、看、做、讲四结合,
动、静兼顾,全员动手动脑动口。解决追求分数与学生发展的平衡问题,培育学
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2.实现视域交融,空间转换,思维切换,实现学生立体感知和体验,坚持传
统板书讲解与多媒体的融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感知环境。

3.以生本理念为核心,以小组学习为平台,建立共学小组,落实师徒互助机
制,常态推进四人研讨,二人做讲,个人独做等学习方式。
二、对比模式 形成流程
(一)模式对比
对比梳理成都市武侯区的分享学习、龙泉驿区的导学讲评式教学、柏合学校
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并充分吸收区导讲评经验,提炼出大面中学体验式课
堂教学流程。

(二)流程解读
1.前置研究。学生在课前或课中利用原有认知基础和相关学习材料,独立思
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老师提供相应学习素材和前置问题单。时间选择上,根据内
容可课前完成或课中定时练习研究。目的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并在先
学中预估即将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既为学生提前准备心理预期,也为老师上课
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小组合作。以小组或师徒组为单位,相互讲解,形成学习共同体。按照组
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四人小组,在四人小组内建立师徒结对制。通过
小组交流讨论和师徒帮助,解决多数问题。在小组共学中,教师既保证活动有序
又营造自由交流的氛围,并为困难小组提供指导帮助。

3.展示讲解。将讲台让给学生,让小组集体或师徒对或学生个人,利用展台
或主黑板进行集中讲解分享。也可以利用侧黑板,进行分组讲解。对有难度题目,
教师精讲精评。在展示讲解过程中,获取学习资源。在展示讲解中,教师明确活
动要求,并及时督查和反馈讲解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三、重视合作 体验成长
接触理论认为,只有发展成为合作性的关系,才能形成有效学习。结构功能
主义观点,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合作的结构之上。同时按照马洛斯心
理需要结构,学生有爱和归属(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的较高需要。合作学习
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交流,满足了交往的需要;
成员之间平等合作、互相激励、互相欣赏、互相尊重,满足了他们的尊重与自我
尊重的需要;成员之间互相表达、互相倾听、互相评价、互相认可,满足了他们
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创设合作中体验条件
1.注重培养合作技能。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需要的组织能
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和培养或
提前进行专题培训。例如学会讲解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认同、学会评价、学会
质疑、学会补充等。
2、课堂要有合作环节。个体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提高。在个体学习基
础上,经过合作环节,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是巩固合作性结构的有
效手段。所以,学生的讲解展示,应该是交流合作后的产物,或者作为材料来进
行交流合作。

3、要有组间帮助。合作不应该仅限于小组内,还应有小组间的合作。某个
组讲解展示完毕,在组内没有意见后,应鼓励别的组补充更正质疑;某个小组遇
到困难,或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鼓励别的组来帮助;有些问题可以在小组整
体间、或在各小组“同号”间展开竞答,刺激组内合作,组间比拼。

(二)提升体验学习素养
1.重视学生讲解。(1)解释是极佳的学习方式。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
信息要在记忆中储存下来,并与记忆中原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便必须从事对
某种材料的认知重组或精制。长期以来,对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教者和被教
者在成绩上都能从中受益。向他人解释资料是精制最有效的方式之一。(2)讲述
是学生获取关注、获取表扬提高影响力的重要机会。选择理论创立者哥拉斯认定,
影响力比归属感更为重要。他分析了课堂上影响别人的三种水平:首先得有人愿
意倾听他的发言。第二是别人不仅愿意倾听,并说“你是对的”。第三,在此基础
上,别人愿意说:“你的主意比我的好,我们应该照你的去做。”

由于是分组讲解,讲解者、讲解位置等多次变化,学生的视觉、听觉、体姿
均不易感到疲劳,注意力不易分散。

2.讲究良性竞争。功能主义与冲突主义能够接受的观点是:合作不能排斥竞
争,相反得引入竞争。我们要做的,是在引入竞争后让其尽量成为良性的。良性
竞争的前提是公平。所以,教师在分解任务时,应在小组间、组员间寻求平衡。
在一节课中做不到,也须在两三节课中做到,否则会因为机会不等而让小组和个
体学习失去合作参与的兴趣和动力。在同一组的不同组员之间,层次不同的学生
解决对应难度的问题,或解决同样的问题,低层次学生有一定的优先权,然后让
较高层次的学生补充。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体验式学习”词条[EB/OL]2018/5/10
〔2〕(美)D.A库伯.体验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8:22-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