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在展现中国本土特色的电影创作者中,中国的第五代导演中有许多佼佼者,两位最具代表性的导演是陈凯歌和张艺谋。

他们都致力于在电影中展现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朴素而又唯美的感情。

陈凯歌的一系列电影,如《黄土地》《边走边唱》《霸王别姬》《梅兰芳》,张艺谋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我的父亲母亲》等莫不如是。

这些影片分别从不同角度将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戏曲文化等运用一定的电影语言和表现意象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张艺谋在创作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电影方面是十分成功的。

他早期创作的一些电影始终从中国的乡土特色出发,来构筑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世界。

张艺谋在1988年根据莫言同名小说《红高粱》改编拍摄的电影就是一部代表性的作品。

《红高粱》为张艺谋也为中国赢得了诸多的荣誉,一举奠定了张艺谋在国际影坛的地位,并深受广大影迷的追捧。

《红高 粱》以孩童的视点回忆“我爷爷”与“我奶奶的故事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

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

当我们欣赏《红高粱》时,首先 就会被全片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

红色是太阳红色的血红色的高粱酒,张艺谋在色彩运用上采用了高度风格化的处理方法,从影片一开始,整部影片就展开了红色的意象世界。

首先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一系列的红色意象事物:占满银幕的红盖头、热烈饱满的红轿子、男女主角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的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这些独具中国风特色的一系列意象事物,凸显了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

影片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

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

正是影片所展现的各种中国元素以及独具特色的电影色彩运用,让观影者观赏时如痴如醉。

也正是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诸多的国际荣誉,创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

西方元素融入中国电影在中国电影中将独具本土特色的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很多导演都做了成功的尝试,这些作品旨在通过中国电影将极富有内涵的中国元素展示在全世界观众面前。

西方人也正是通过一部又一部中国电影在逐渐了解中国。

在传播中国文化这方面,中国电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文化的交融从来就是双向的,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制作过程中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融入西方元素。

中国的电影观众也希望通过我们自己制作的电影了解到西方的一些东西,这种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已经影响到了一些中国电影的制作理念。

在融入西方欣赏口味和电影题材方面,冯小刚导演的《夜宴》就是一个代表作。

首先,在演员上,无论是在演 员表的排序上,还是在电影海报宣传中,章子怡的名字与形象都十分醒目。

之所以这样,冯小刚导演也坦承在演员选择上选用国际知名度高的大牌演员来出演,可以更多吸引西方观众的眼球,更好地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

其次,在题材选择上,《夜宴》被称为“中国版的哈姆雷特”,电影随处都可以捕捉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影子。

但是,这部电影也不是纯粹的将西方的经典题材拿过来直接运用,导演对其进行了许多富于中国特色元素的改编,《夜宴》的基本创作理念就是“中国元素为体,西方题材为用”,走的是悲剧路线,影片始终被一种压抑沉重的气氛所笼罩,让这部大制作、大投入的电影没有一丝的华丽感。

用西方经典悲剧题材加以中国元素的成功运用,这是中国电影的创新和突破。

《夜宴》所展示的合乎西方悲剧标准的故事情节,极得西方人的认可,为其走向国际电影舞台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