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体的压强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液体的压强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道微小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知道流体的概念和流体压强的基本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发展学生由猜想到实验设计、现象分析的能力,由现象概括结论的归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
液体内一点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

【教学器材】
侧面有开口并配有橡皮膜的容器一个、微小压强计、烧杯每组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一起看这样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生:观察,思考。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生:讨论,回答。

水对底部有压强。

师:请大家继续看。

(教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生:观察,思考
师:请大家再思考一下,这又说明什么?
师:讨论,回答。

水对侧面有压强。

(说明:现在生活中,时常用塑料袋子装液体,如在青岛用塑料袋子盛啤酒、豆浆等。

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得到启发,设计的实验更加贴近生活,学生会觉着亲切,学生更加乐于思考,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大小计算。

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2.挑选方案,推导公式。

画出烧杯、玻璃管的结构图,带领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分析F水柱=G水柱=ρ水gh水柱S。

由受力分析得:P=F水柱/S=ρ水gh水柱。

能正确分析橡皮膜的受力,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

3.推广结论:液体内深度为h处的压强为:P=ρgh。

意识到公式中的h是液体的深度,该公式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

(4)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

四、板书。

1.液体压强规律:
(1)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

(2)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结论:液体内深度为h处的压强为:P=ρgh
2.连通器。

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