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压强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根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
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用压
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
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压强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体现压力作用效果的重要物理量之一。
压强不仅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材料力学、热力学
的核心概念。
《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要求只有四条,压强是其中之一,可见压强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占用重要地位。
与速度、密度的定义方法相同,压强
的定义采用的是比值方法。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中学生还将学习另一个用
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功率。
学生在形成速度、密度概念的过程,为本章压
强概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样,理解压强概念,反过来有助于速度、密
度概念的巩固、深化。
本节内容由“压强”“怎样减小和增大压强”两部分内容组成。
两部分内容彼此关联,只要学生对压强的概念理解到位,就能顺利解决减小和增
大压强的问题。
压强概念的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解决的关键是引导
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
入压强的概念,并能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策略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
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
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
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角小桌、海绵、压力小桌等。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观看图片1:描述你看到的现象。
图1
两个人对雪地有压力吗?压力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效果?
两个小朋友体重相同,压力大小相同吗?两人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吗?
5.典例 A.水平放置 B.放在斜面C.压在竖直面上 D.压在天花板上
方向:垂直地面向下 方向垂
直与斜面 方向:垂直墙面向右
方向:垂直天花板向上
作用点:在地面上 作用点
解(交流(自学纪律:自读时安静,交流时快速起立,分析
在斜面上作用点:在墙面
上作用点:在天花板上
大小:由重力产生大小:由重力产生大小:与重力无关等于重力(F=G)不等于重力(F∠G)
练习:1.判断:压力不是重力,压力不都是有重力产生的()
2.作图:做出物体对
斜面的压力以及物体所受的重力
新课教
学
三:实验:探究影响压力自学学案探究影响锻炼学生
压力作用效果的因
作用效果的因素素部分内容
自学时间:5 分钟
自学方法:直接起
立组内交流
自学纪律:起立迅
根据实验
目的选择
实验器材、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速,交流有目的,
设计并进
重点放在
跟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实验
行实验、分猜想:
实验器材:
检查方式:叫号上析归纳能
台做实验,用实物
投影展力。
实验步骤:1.按甲、乙两图示。
实验学生展示过程:
设计并进结论:
2.按乙、丙两图实验
结论:
实验1 :把小桌桌
行实验时
面朝上放在海绵上
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有意识地
深浅。
实验时,通过观察实验2 :在小桌桌
面上放一个砝码,
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利用科学
研究方法
观察海绵被压下的如控制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深浅。
量法、转换
3.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
增大压强的方法: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自学内容:增大和
减小压强部分
自学时间:2 分钟
课堂中生
成的问题
更容易引
发学生兴
趣。
2.受力面积一定时,自学方法:阅读课
增大压力本本部分内容3.减小受力面积,自学纪律:独立完
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成,安静
检查方式:根据黑板上公式点名分析
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
减小压力减小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力3.增大受力面积,
从物理走
向社会,
讨论:31 页想想议议中,哪些地方要增大压强?哪些地方学以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