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机械原理》
A卷
评分标准
2012年6月5日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机械原理》期末考试卷
注意事项: 1、请将解答写在试卷上;
2、草稿纸上的解答不作为批改试卷的依据;
3、图解法解答请保留作图过程和作图辅助线。
题目:
一、机构自由度计算…………………………………………………………(14分)
二、机构运动分析……………………………………………………………(14分)
三、连杆机构设计……………………………………………………………(15分)
四、凸轮机构…………………………………………………………………(14分)
五、齿轮机构…………………………………………………………………(15分)
六、轮系………………………………………………………………………(14分)
七、机械系统动力学…………………………………………………………(14分)
一、计算图示运动链的自由度。
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必须指出。
(已知ABCD 和CDEF 是平行四边形。
)
共14分
F 处为复合铰链 (2分) I (或J )为虚约束 (1分) CD (或AB )为虚约束 (2分) 滚子K 处为局部自由度 (1分)
(5分)
(3分)
二、在下图所示的机构中,已知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ω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试确定:
(1)机构的全部瞬心;
(2)构件3的速度v 3(写出表达式)。
共14分
(1)该机构有4个构件,所以共有6个瞬心。
通过直接判断,可以得到瞬心P 14、P 24
和P 34的位置,如习题2-21解图所示。
(3分)
依据三心定理,瞬心P 12应位于P 14和P 24的连线上;另外,构件1和2组成高副,所以瞬心P 12还应位于构件1和2廓线在接触点处的公法线nn 上,这样就得到了瞬心P 12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同理可得到瞬心P 23。
再应用三心定理,就可以求得瞬心P 13。
(6分)
(2)因为构件1的运动为已知,而要求的是构件3的速度,所以应用瞬心P 13来求得构件3的速度为
l P P P v v μω⋅==14131313,方向向上。
(5分)
三、试用图解法设计一曲柄摇杆机构ABCD(其中AB为曲柄)。
已知连杆BC的长度,当机构处于一个极限位置时,连杆处于B1C1(图中S1位置),请确定A、D铰链点的位置,并使机构满足以下条件:(1)当机构处于另一个极限位置时,连杆处于S2这条线上;(2)机构处于S2位置时,其压力角为零,如下图所示(保留作图线,并简要叙述作图步骤)
B1
共15分
作图步骤:
(1)延长S2与 S1相交于A点,A点即为曲柄的固定铰链点(3分)(2)以A为起点,在S2上截取AB2=AB1,得B2点(3分)(3)截取B2C2=B1C1,得C2点(3分)(4)作C1C2的垂直平分线nn,D铰链点应在nn线上(3分)(5)机构处于S2极限位置时,其压力角为0.故作DC2 B2C2交nn于D,D铰链点即为摇杆的固定铰链点。
(3分)
2
B1
四、试在图示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
(1)画出凸轮基圆;
(2)标出从动件与凸轮从接触点C到接触点D时,该凸轮转过的转角ϕ;
(3)标出从动件与凸轮在D点接触的压力角α;
(4)标出从动件从最低位置到在D点接触时的位移s。
共14分
基圆如图(3分)
ϕ如图示(5分)
α如图示(3分)
s如图示(3分)作图结果如下图所示。
五、在题图所示的齿轮减速器中,已知两齿轮为用范成法加工的渐开线标准直齿圆
柱齿轮,标准安装,传动比i 12=2,模数m =5mm ,齿顶高系数*
a h =1.0,压力角
α=20°,箱体内壁的宽度W =270mm ,高度H =185mm 。
试设计这两个齿轮,求出: (1)齿轮的齿数z 1和z 2;
(2)按标准中心距安装,试画出两齿轮的啮合图,并在图中标出起始啮合点B 2,
终止啮合点B 1,实际啮合线B 1B 2; (3)求出两齿轮啮合的重合度ε α 的大小。
共15分
(1)减速器在宽度方向应满足:
W
m h z i z m m h z z m m h mz m h mz z z m r r a *
a *a *
a *a a a <++=++=+++++=
++2)(2)()21()21()(21112121212121 (4分)
即
12
112i h m W z *
a
+-<
333172
1125270
1.z =+⨯-< (1分) 考虑加工时齿轮不产生根切,则:
171≥z (1分)
所以得
171=z , 341721122=⨯==z i z (2分)
减速器在高度方向应满足:
H m h mz d *
a a <+=222 (1分)
18517212345222=<=⨯+⨯=+=H m h mz d *
a a
满足高度方向的要求。
(2)齿轮的基圆半径r b1和r b2(要求通过作图求解)
=+⨯⨯=+=
)3471(521
)(2121z z m a 127.5mm =⨯⨯==
71521
2111mz r 42.5mm =⨯⨯==
3452
1
2122mz r 83mm N 1
N 1
o 1
o 2
=1b r 39.94mm =2b r 79.87mm (4分)
(3)两齿轮啮合的重合度ε α 的大小。
mm
265512)3471(52)()21()21()(2121212121=⨯⨯++⨯=++=+++++=
++=m h z z m m h mz m h mz z z m r r a L *
a *
a *a a a max (2分)
六.在下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Z1=99,Z2=100,Z2'=101,Z3=100,Z3'=18,Z4=36,Z4'=14,Z5=28,A轴转速为n A=1000r/min,转向如下图,求B轴的转速n B,并指出其转向。
共14分
轮系总传动比:(2分)
,(5分)
(3分)
r/min(2分)n3和n A同向,用指向法确定n B方向,n B与n A转向相反。
(2分)
七、图(a )为某机器传动系统简图。
图中O 1为输入轴,滑块B 为执行构件。
其中,各轮的齿数为z 1=25,z 2=50,z 3=z 5=30,z 4=60,z 6=90。
齿轮2与齿轮3固连,齿轮4与齿轮5固连,曲柄与齿轮6固连。
取O 4轴为等效构件,一个运动周期内作用在O 4轴的等效阻力矩M er 如图(b )所示,O 4轴上的等效驱动力矩M ed 为常数。
轴O 4的平均转动角速度为ωm =2.5rad/s ,传动系统各构件在O 1轴的等效转动惯量为J e1=1.0kg ⋅m 2。
试求:
(1)轴O 4上的等效驱动力矩M ed ; (2)机械系统在轴O 4的等效转动惯量J e4; (3)最大盈亏功ΔW max ;
(4)要求速度不均匀系数δ ≤0.02,则加在轴O 1上的飞轮转动惯量J F 至少应为多
少?
共14分
(1)一个周期内等效驱动力矩所作的功与等效阻力矩所作的功相等,有 (1分)
1210020075N m 222
ed M ππ
π⋅=⋅+⋅⋅=⋅ (1分)
(2)由等效原理,有
2442112
121ωωe e J J = (1分) 2
4
1124
2
114
⎪⎪⎭
⎫ ⎝⎛==ωωωωe e e J J J
11 1230302590605053164241=⋅⋅⋅⋅=⋅⋅⋅⋅=Z Z Z Z Z Z ωω (1分) 224112144Kg m e e J J =⋅=⋅ (1分)
(3)计算各时刻动能如下:
04=ϕ时:00E E = (1分)
904=ϕ时:πππ5.3727520001+=+=+=E E M E E ed (1分) 1804=ϕ时:()ππ
π25200752275002-=-++=E E E
(1分) 234πϕ=时:ππ
ππ
5.12275257520023+=+-=⨯+=E E E E (1分) πϕ24=时:05E E = (1分) 由上可知,最大动能为 904=ϕ时,即π5.370max +=E E 由上可知,最小动能为 1804=ϕ时,即π250min -=E E 从而最大盈亏功为:J E E W 25.1962125min max max ==-=∆π
(1分) (4) 12max
e m F J W J -⋅∆=δ
ω
(1分) ()229.91125.202.02125
m Kg J F ⋅=-⨯⋅⋅=π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