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借贷的有关法律问题

民间借贷的有关法律问题

民间借贷的有关法律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借贷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带随之引发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如何正确利用好借贷这一手段,并合法的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越来越引起人民的关注,下面我主要讲一讲民间借贷的一些相关法律问题。

一、民间借贷的合法性
合法的利率。

借贷双方可以根据借款的用途及其收益,共同约定一个合理的利率。

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同类同期的贷款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含利率本数),超过部分的利息法律不予保护。

如因利率约定不明而发生争议,可比照银行同类同期的贷款利率计算利息。

对于“利滚利”的复利借贷和预扣高额利息的借贷,法律不予保护,只能收回本金。

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

对于数额较大或存有风险的借款,应履行担保和抵押手续,要求借款人提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第三人为其担保,或要求借款人以存单、债券、机动车、房产等个人财产作为抵押物,并都应订立书面借贷协议。

有些财产抵押,还应到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

这样,借款人一旦出现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可以向保证人追索借款或合法地以抵押物抵偿借款。

及时催收到期借款。

按照《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债权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如借款期满后又经过2年,出借人不能证实期间曾经催收过的,法律不予保护。

为了防止超过诉讼时效,出借人应在时效届满前,让借款人写出还款计划,诉讼时效就可以从新的还款期限起重新计算。

这样,出借人不仅拥有起诉权,更重要的是继续拥有胜诉权。

二民间借贷中借条和欠条的区别
1、是否确定以民间借贷的案由而审判有所不同。

借条本身就能说明当事人之间因借贷法律关系而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借条本身就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法律事实。

欠条本身仅能表明当事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但仅凭欠条本身无法明确是何基础法律关系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借贷、交通事故、故意伤害等都能在当事人之间因为金钱债权债务关系而产生欠条凭证,但欠条凭证却无法直接对应借贷关系。

在诉讼中,债权人据此提起诉讼,而债务人或担保人对基础法律关系的效力和履行事实提出抗辩并有证据证明纠纷确因其他法律关系引起的,原则上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借条原则上应以民间借贷的案由而审判。

但欠条却不一定,要以基础法律关系而定。

2、未约定还款期限时,借条与欠条诉讼时效起算不同。

(1)出借人依据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提起诉讼,从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在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中,债务人归还债权人的借款的时间尚未确定,即债务人应当归还借款,但由于期限待定,所以债务人在法律上不存在归还的义务。

在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前,债权人也没有权利要求债务人立即还款。

而诉讼时效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起算。

故在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中,只有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后,债务人才有义务归还借款,债务人才有可能不履行还款义务从而侵犯到债权人的利益,从而诉讼时效起算。

(2)出借人依据未注明还款期限的欠条提起诉讼,从出具欠条的第二天开始计算诉讼时效,但名为欠条,实为借条的按前款规定处理。

欠条出具之日就已经表明借款人已经在法律上负有偿还借款的义务,借款人出具欠条后不履行还款义务就已经侵害到债权人的合法权利,应当计算诉讼时效。

未约定还款期限时,出具借条时尚未计算诉讼时效,但出具欠条之日就已经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2年。

综上,借条与欠条一字之差却本质不同。

当事人只有严格区分上述差异,才能在民间借贷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三、民间借贷的其他几个相关法律问题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

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

民间借贷分为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和公民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

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

借贷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

合法的借贷关系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如果明知借款人借款用于诈骗、贩毒、吸毒等非法活动,仍予以出借的,国家法律不予保护,出借人不仅得不到债权,还会受到民事、行政乃至刑事法律的制裁。

若一方乘人之危,或用欺诈、挟迫等手段使对方违心借贷的,则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有责任的出借人只能收回本金。

借款人的信誉和还款能力。

首先要看借款人的固定资产、经济收入等情况,判断其是否具备偿还能力;其次要看借款人平时为人怎样,信誉程度如何,如果借款人曾有过“有借无还”的不良信用“纪录”,就要坚决拒绝。

切莫因碍于面子、听信花言巧语或接受小恩小惠而盲目借款,不然,最终吃大亏的还是自己。

书面借贷协议。

现实生活中,有的出借人往往因对方是亲朋好友,碍于情面或出于信任,借贷时没有出具书面字据。

这样,一旦借款人否认,出借人就很难保障债权。

即使诉至法院,也会因无法举证而陷入败诉的结局。

因此,出借人必须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借贷协议,载明借贷双方的姓名、借款种类、币种、数额、时间、期限、用途、利率、还款方式、保证人和违约责任等条款,签字画押,双方各执一份,妥善保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