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2016年高考作文题题目:翅膀是鸟的悲剧,它把生命带入永恒的异乡——(俄)伊万﹒日丹诺夫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析】审读几个关键词:翅膀永恒的异乡悲剧鸟的翅膀是能让鸟飞翔的前提凭借。
从这一比喻来说这个前提凭借可以是先天的。
但因为比喻的喻指还是要落脚到人身上,所以也能指人身上后天的能让生命飞翔的东西。
就人而言先天的翅膀应该是身高,容貌与生俱来的出身门第等。
后天的翅膀是让生命飞翔的凭借,通过后天努力得到的文学才华,施政水平,书画造诣,襟怀抱负等等。
永恒的异乡应是一个具有文学、哲学等多种内涵的概念。
异乡应是相对故乡本原起点而言,永恒一种理解是异乡才是生命的常态,一旦离开就再也不能回去,这就成为了悲剧。
即使回去也早已不是原来的本源起点。
其实人生自出生时,就是没有了回头之路的,就开始了告别故乡去往永恒的异乡的飘泊之旅。
永恒还可以理解为虽然离开再不能回去的结果是悲剧,但在飞离原点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精神价值是悲壮崇高的。
悲剧点明的是人在追求过程中遇到的一种普遍的无奈,这是很多人在个人命运遭到难以抗拒的阵痛时一种无奈表白。
生命中异乡是永恒,困境是永恒,选择是永恒,谁都要面对而无法逃避。
这种悲剧感叹,其实是个体生命在某种境况下的无耐,这是大家所谓的消极,这种消极才是催生文学、哲学伟大的根源。
但站在社会的历史的旁观的角度和层面,社会的发展又正是一个个张开翅膀的人的飞翔所促成的。
永恒的异乡也才正是美好的远方。
这个材料的重点应该在前半句上,关键还是对翅膀的辩证认识后面是对悲剧隐喻的具体的阐释。
作文只要能介定好所写是什么样的翅膀,翅膀在造就个体生命成功的同时,也造成了生命个体的悲剧,至于这种悲剧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就看学生是站在个人感受的角度还是社会的发展的角度。
梳理一下,就是:①翅膀(身高,容貌,出身,门第;文学才华,施政水平,书画造诣,襟怀抱负等等)在造就个体生命成功的同时,也造成了生命个体的悲剧。
(顺着材料写)②翅膀造成的这种生命个体的悲剧,从社会的发展的许多角度看,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逆着材料写)③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
其实就是辩证认识翅膀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个体和社会中的不同呈现问题。
当然顺逆的角度之中都包含着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
更重要的要看学生对这个命题的精彩回应。
【优秀作文】翅膀与风雨草蜢轻笑鸟儿的翅膀,终日令鸟儿流离异乡,却不知因为双翼,鸟儿尽览人间旖旎风光;矮草嘲讽大树高耸招风,有雷电磨砺,却不知树梢与云端逗弃之畅快。
为了梦的翅膀,历经流离困苦,但终识人间美景,四海为家,心自为家又何妨?拥有梦想,正如拥有了双翼,纵有困苦孤独,但亦拥有了自由的太空和世间的风景。
诗词是叶嘉莹的翅膀。
自幼研习诗词,诗词世界令她流连忘返。
也正因诗词,叶嘉莹一生流离,没有安身之所,经历生死离别。
但也因为诗词的爱抚宽慰与保护,她不忘初心,笑看人生,心甘做诗词的摆渡人,引渡飞行中迷茫之人找寻自己内心的安巢。
诗词的翅膀带她飞过了疼苦,到达了士的彼岸。
真理是卢梭的翅膀。
为了追求真理和自由,卢梭断然拒绝国王送来的斗金,自己却过着温饱都不足的生活,“我不为面包而写作,我一生只为真理。
”正如卢梭所说,为了让真理的翅膀可以自由飞翔,他放弃了名与利,历经穷困潦倒,却收获了单薄的人生,自由的人生,真切爽朗,充满真理的人生,他自己正真珍视喜爱的人生。
国学是王国维的翅膀。
王国维生活朴素,节俭,潜心研究国学,面对生活的艰辛不曾抱怨,当翅膀补折,前朝文火破败,他却毅然投入湖中,随文化而去,随伴他一生的双翼而去,这是何等的坚贞,任性如他,认真如他,为了心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翅膀,生命又如何,他们便是生命的全部。
翅膀是鸟的悲剧,但因惧怕翅膀带来的苦难风雨,终日藏匿于地面才是更大的悲剧,正如惧怕社会的磨砺的青年,空有一身本领,终日困于家中心甘啃老;正如担心扶起老人后负责,便匆匆而走却在网上谩骂不扶老人的过客;亦如社会上众多之人,身边之人等等所为......拥有翅膀,会经历风雨,会远离他乡,但拥有翅膀,你也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天空,更加旖旎的风光。
不要惧怕风雨流离,挥动双翼,向更加高远的青天飞翔!不要让“翅膀”沦为悲剧翅膀是鸟儿赖以飞翔的骄傲,何以沦为悲剧?有了翅膀,鸟儿便要远离地面,不得不飞行,不得不背井离乡,这便是悲剧。
而人类,由远古野蛮时代走到今天,也进化出了“翅膀”——科技。
跨洋通讯、日行万里、上天入海。
人类依仗着这黑色羽翼,肆意地翱翔。
人类开始变得狂妄,化工废料倒入大海、铲车开进丛林,平原沦为导弹试验田……人类不停地为自己增添羽翼,但我们可曾看到过自身的悲剧?尼尔·波兹曼曾说:“毁灭自己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我们热衷于钻研科技,提高生产力,热衷于饲喂人类心中名为欲望的野兽。
诚然,科技为我们带来了进步,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但是,当我们看到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当我们看到首都笼罩在雾霾之下,当我们看到人类亲手制造的武器却对准了无辜的平民百姓时,我们还笑得出来吗?高速的科技发展,更是带来了人类灵魂的堕落,物欲的追求空虚了我们的内心。
“抬头族”习惯终日在电脑旁看“会动的图画”,“低头族”忙着在手机上晒照片刷屏。
科技成了人类的信仰,在它的统治下,自然万物不再丰富、浪漫,仅仅成了能量的提供者。
这样的人类创造出了机械一般的自己,对周围的人与事物与自然缺少了那一份爱,仅将自己封闭在空间有限的屏幕中。
如同里尔克所说:“事物成了虚假的事物,人的生活只剩下了生活的假象。
”然而看到这些,就要把所有的罪恶归咎于科技吗?科技本身并没有罪过。
科技无非是人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改变事物的手段,手段本身无所谓好坏。
纪伯伦曾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是人类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我们所发展的科技的初衷。
科技,不正是为了使人类生活得更好而存在吗?而现在,科技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当我们拿着它披荆斩棘时,陶醉于前进的兴奋却丝毫没有注意到它已划伤自己的手,正直指人类的心脏。
拥有翅膀,本不是悲剧;而拥有科技,更不应是悲剧。
一味追求科技却伤到自己,是愚蠢的;而摒弃科技,重回原始,那更是愚不可及。
我们何不用道德约束自己的目的,控制科技的后果,使之造福于人类与地球?不应再让黑色羽翼下的人类的纯洁内心继续堕落!科技应为人所用,造福人与世界!翅膀,应是我们的骄傲,不应沦为悲剧!【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著名学者、古文字学家、东方学家及翻译家季羡林先生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季羡林先生的话,最关键的是结论句,即“不完满才是人生”,由此可引发基本的写作思路:“完满”指完整圆满,无欠缺。
于人生来说,没有完满的。
人有缺陷、不幸与苦难,人生有挫折、打击甚至迫害。
可是这并不影响着人们追求完满,家庭的完满、事业的完满、人格的完满……正如朱光潜先生说过:“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
”为什么,这与人类的心理意识与价值取向有关,与人类的坚韧,不服输的个性有关。
【优秀作文】不完满才是人生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追逐,努力地向前奔跑,只为了追求那梦寐以求的完美人生,岂料,不完满才是人生。
不完满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每个人都在追求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完满人生是没有的。
霍金先生的事例大家耳熟能详,一个罕见的天才,发现了黑洞,撰写了《时间简史》,在科学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然而他的人生就是完满的吗?不,即使在科学界拥有很高地位,倍受人们景仰,可他毕竟要过的是轮椅人生。
这就见出他的人生并不完满,而也正是病魔对他的骚扰才更确定了霍金是人,不是神,才更加剧了他人生的真实性。
所以,不完满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不完满的人生利于我们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人生就是一个发现缺陷然后去填补的过程,只有在这个填补缺陷的过程中你才会得到成长,才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太过完美的人生,你不觉得无趣么?过失与缺憾本就是人生的一大组成部分,只有经历过无数次的过失与缺憾,才能在风雨之后看到彩虹。
无臂钢琴师刘伟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那句:“要么赶紧死,要么快乐活”的人生格言已被许多人传颂。
儿时断臂,未向困难你头,用脚代替手做一切事情;生病不能继续游泳,坚定信念,转而学琴,学校不收,便自学苦练,到如今站在舞台上为我们演绎出动听的钢琴曲,展现出自己最为光鲜的一面。
他成功了,正是因为他的人生不完满,才促使他比别人更努力,更实在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换来了今天的辉煌。
所以不完满的人生是为了创造更更辉煌的未来。
(改得挺好,一是从“发现填补”角度谈到了人生的过程,二是反问句问出了水平,告诉我们在不完满的人生追求辉煌富有乐趣。
这就让刘伟的事例分析有了深层依据)不完满的人生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追求完美的事。
人的存在在于不完美,而人的追求理应是完美。
人生境界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经过奋斗把不完满变得完满些。
只豁达而不奋斗,就成了玩世不恭,那才是彻底的失败者。
人生是不完满的,苍鹰与苍蝇绝非一个样。
怨天尤人是不对的。
老子说要“无为而治”不是说“无为而掷”,更不等于无所作为睡大觉,所以不完美绝非自暴自弃,无所事事的弱价值取向。
我们应有“焚膏油”“恒兀兀”的治学态度,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深得此间真味。
(富有理趣,一是从人生境界谈追求,二是从人生态度、行动进行多样的比较,最终归结到自身谈如何治学)说蜗牛从前是没有壳的,软绵绵的身上伸出丑陋的触须,很多动物都对它嗤之以鼻。
蜗牛爬到上帝那里去祈求赐给它一个壳。
上帝问他为何要装美丽的壳,他沉思片刻,说:“为了仅有的一次生命。
”蜗牛的行为也许看来很可笑,可对人的启迪是重要的,一是对生命要珍惜,二是要具有为了不完满的人生努力增光添彩的决心。
(用例还是蜗牛,但分析角度已经改变,与“人生”主题相融)人生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可做一些完美的事。
人生是不完满的,所以才会显得真实,才会提供创造辉煌的动力,才会使我们去努力做一些完美的事让生命流光溢彩,从而弥补我们不完满的人生。
【点评】思想流动由线性或平面,走向立体,思想张力在扩大。
第二个分论点,从求全与弥补角度进行了分析,第三个分论点,从“把不完满变得完满”角度进行补足式论证。
例证更丰富,论述更有力量。
让思想充满张力,不是容易的事,需要的是从人文经典中积累思想和思维方法;加大思考容量,思考尽可能辩证周全;剖析现象与问题,要善于进行文化多向度思考。